一、本地风俗习性?
1、小孩不能用手指月亮
当我们还在孩提时代,老人们就常常告诫我们,千万不要用手指月亮,否则等你睡着的时候,月亮就会偷偷的割你耳朵的。
在过去的农村,小孩的耳朵背后常常会出现如刀割出的一条伤口,仿佛也印证了农村老人们所告诫的禁忌。长大以后我们才明白,原来小孩耳朵背后的伤口,并不是月亮所割,而是不讲卫生造成的裂伤。
2、不要去捡地上的钱,万一冲动捡了也要在第一时间用掉
之所以产生这种说法,是因为受农村另一种说法的影响。在农村有这样一种习惯,就是如果你不幸生病了,又或者是你在某一个阶段走了霉运,那你一定要丢一张钱在地上,让别人去捡,你的病或者霉运就转移到别人身上去了。
这都是什么习俗啊,完全是损人利己的不道德行为。但是虽然如此,农村的老人们还是告诫我们,看到地上的钱千万不要去捡,万一没控制住已经捡了,也要在第一时间用出去,千万不要带回家里保藏起来,否则不幸就会降临到你的身上。
3、不要在无雨天打伞,更不能在室内打伞
农村死人的时候要报丧,负责报丧的人会拿着一把雨伞到各家去通知,所以如果别人在无雨天也看到你手中拿着一把伞,会认为你是来报丧的,常会引起误会,所以就有了无事在晴天不能打伞的说法。
不能在室内打伞,据说是因为如果在室内打伞,会引起房顶漏水,同时也会导致小孩长不高,所以如果你去农村玩耍,但凡是要进入农家室内,记得在进屋前要把雨伞放下。
4、每年的正月都不能剃头,正月初一不能清扫、不能倒垃圾
“正月剃头死娘舅”,这个可就太毒了,特别是那些做舅舅的,最忌讳小辈在正月去剃头,只要看到小辈剃头,舅舅必定翻脸。
而正月初一不能清扫、倒垃圾的原因,是因为正月初一是扫把的生日,所以在这一天必须让扫把休息,否则就会把你的好运扫走,却把霉运带进屋。
其实在农村还有很多这样那样的民俗,当然这些习俗都是在过去比较流行,现在社会发展了,农村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农村人也逐渐对这些民俗不在特别的关注了,我认为这应该也是一种进步吧!
二、新疆本地风俗?
新疆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歌舞之乡、这里地大物博,古迹遍地,民俗奇异。在当地也会有很多不一样的风俗人情:
在传统服饰方面,新疆少数民族的服饰色泽艳丽、五彩缤纷,华丽堂皇,种类较多。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妇女爱着彩色连衣裙,戴鲜艳或洁白的头巾,喜爱耳环、耳坠、项链、手镯、戒指等装饰物,显得雍容华贵、仪态万方。男性爱穿西服、绣花衬衫或袷袢等。
维吾尔族男子还多喜欢在腰间系一条腰带,戴绣花帽几乎是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共同爱好,但又随民族与地区不同而互有差异。如维族男女都喜欢戴绣工精致的小花帽;哈族姑娘喜戴猫头鹰羽花帽;柯尔克孜族青年妇女则喜欢戴红色丝绒圆顶花帽;塔塔尔族妇女尤喜欢戴镶有彩珠的花帽等。蒙古族男子爱戴呢料大沿礼帽,显得潇洒大方;回族男性则为黑白小圆帽,显得整洁庄重。各兄弟民族男女都喜欢穿长统皮靴。每逢喜庆节日,各民族都穿上民族盛装,色彩斑斓,令旅游者目不暇接。
在回族的聚居区,一般中年以上的男子多戴小帽,穿白色衬衫,外套青色和棕色坎肩。青年妇女爱穿纯朴素青的黑色大襟衫袄。已婚妇女一般都要盘头,戴白色、青色布帽或头巾。未婚少女一般都梳辫子,不戴头巾。中青年妇女有佩带耳环、戒指等金银首饰的习惯。
在礼仪习俗方面,维吾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家里来客都热情招待。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轻巧、优美,以旋转快速和多变著称,反映了维吾尔族人乐观开朗的性格。
维吾尔族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有经商传统,同时传统手工业十分发达,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他们制作的地毯、刺绣、丝绸衣料、铜壶、小刀、民族乐器等,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在新疆对于刚出生的孩子更是宠爱有加,哈萨克人把生小孩视为阿吾勒的喜事,婴儿出生后要举行齐勒大汗库再头仪式,要宰哈勒加羊(为产妇宰的羊)。青年男女要来为产妇和婴儿祝福,要唱《齐勒大汗库再头》即《出生歌》,祝福母子平安健康,人丁兴旺。一般《齐勒大汗库再头》要连续唱3个晚上,主人要宰羊款待来客和产妇。在《齐勒大汗库再头》晚会上,阿吾勒的中老年能参加晚会的也都分批来到产妇家,看望大人小孩,必须赠送礼物,钱、物都行。
在食物方面有很多的美食,新疆大盘鸡:新疆的大盘鸡以柴窝堡、沙湾、伊犁大盘鸡成三足鼎立之势。
米肠子与面肺子:肠糯鲜,肺软嫩,羊肚、面筋有嚼劲,香喷可口,风味独特,不愧为新疆民族风味之佳品。
酸奶子:酸奶子是一种发酵的乳制品,它含有多种乳酸、乳糖、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酶等。它所含的蛋白质的生理价值,比大米、白面、肉类都高。
薄皮包子。维吾尔族叫“皮提曼塔”,选用上好的料羊肉作馅制成,是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美味食品。
油馓子:油馓子是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的风味名点之一。
烤全羊:是新疆最名贵的菜肴之一,之所以如此驰名,除了它选料考究外,就是它别具特色的制法。新疆羊肉质地鲜嫩无膻味,在国际国内肉食市场上享有盛誉。
三、本地的风俗来历?
民俗是人类在长期生活中不断积累、不断修正的文化传承。在早期人类生活中,由于科技水平、认知水平的低下,人们对自然界发生的一些无法理解的现象而进行祭祀、祈祷,慢慢形成一种风俗,这是民俗的主要来源之一。
四、本地风俗和来历?
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过“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过年时,除夕要守夜,初一要拜年。
五、呼和浩特有什么风俗习惯?
也没啥风俗习惯,主要是根据这里居民的实际情况来,主要以蒙古族为主,另有一个区为回民区,主要聚居回族朋友,至于风俗习惯之类,结合上面所说和这里汉族的习惯就可以了,汉族以河北、山西、陕西移居而来居多,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呵呵~自己想吧
六、深圳本地宴席风俗习惯?
一、深圳传统婚礼都有哪些习俗
1、迎亲
举办婚礼的这天上午新郎的迎亲队早早的就要到新娘家来。接新娘的时候要经过重重考验,只有经过这些考验伴娘们才会将新娘的房门打开。
2、找红鞋
新郎和伴郎来到新娘房间之后,要开始找被藏起来的红鞋,只有找到了红鞋,新郎为新娘穿上之后才能把新娘接走。
3、敬茶
在新娘出门前,新郎新娘要给新娘父母奉茶,父母会给新人红包。到了新郎家也要向新郎的父母奉茶同样父母要给新人红包。
4、撑红伞、撒米
在新娘出门的时候伴娘要为新娘撑红伞。一边走要一边撒米,寓意是驱邪。
5、闹洞房
在酒席结束之后,新人和一些朋友会来到新房,这时候朋友会让新人们完成一些整蛊的小游戏,也就是闹洞房。
6、绕吉祥路
迎接新娘的车必须绕着市区的吉祥路名的路走一圈。如吉祥路、惠福路等有好听吉祥之名的路。
7、过门
过门指新娘由女家出门后正式踏入男家,拜见翁姑及男家其他长辈。
七、湘潭本地有什么特别的风俗?
过年的风俗: 在湘潭一带流存着许多过年的风俗,古老而朴素。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舞龙灯先要“接龙”。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接龙后,开始舞龙。龙随鼓起,翻腾跳跃,大有腾云驾雾之势。欢快时,灯游龙卷,让人目不暇接。
湘中一带盛行舞龙灯,还传承着不少的巫风楚俗,如“接龙”、“收水”、“挂红”等,都表达了人们喜庆丰年的美好祝愿
八、唐山本地的风俗的故事?
●新寨猪胰子
制作技艺
新寨猪胰子是由河北省乐亭县新寨镇一村正宗洪记猪胰子厂生产研制而成的。新寨一村正宗洪记猪胰子诞生于清朝康熙年间,是河北省乐亭县新寨镇一村洪德安老先生在承传100多年的祖传工艺的基础上,经过潜心研究、开发探索研制而成的,是远近闻名、防冻防裂、消炎止痛、灭菌、去油除污的最佳冬季护肤产品,畅销全国10多个省市和地区,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是当时以至以后相当长时间本地唯一一家生产猪胰子的作坊。
●唐剧
又名影调剧,是20世纪60年代初诞生在河北省唐山市的新剧种,公演于1960年6月。它的音乐唱腔源于唐唐剧山皮影,它的表演艺术继承了我国戏曲的优秀传统并吸收借鉴了唐山民间舞蹈和影人动作。唐剧的念白基本上都用唐山话,就是赵丽蓉老师演小品时常说的那种话。唐剧是在唐山皮影戏唱腔、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京剧表演艺术孕育而成的新剧种,于本世纪60年代初诞生于唐山市,原定名为唐山戏,后改称唐剧。
九、北京密云县本地结婚风俗?
北京密云县的结婚风俗包括“三朝六礼”、“过大门”、“拜堂”、“敬茶”等传统仪式。新娘会穿着传统的嫁衣,带着红盖头。在家中举行喜宴,亲友们会送上红包祝福。结婚时必备的鞭炮和红纸是为了传达祝福和驱邪的意义。在结婚后还会进行礼尚往来的亲戚拜访等活动。
十、呼和浩特春节过年风俗习惯,呼和浩特过年习俗有哪些?
农历腊月三十,白天要祭祖、扫墓、合家吃手扒肉给长辈敬酒磕头。除夕晚间,每家要在大门前点燃篝火,长者将大块肉等鲜美食物扔进火堆,表示对火神的敬奉,并视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屋里要灯火通明,人们要通宵不眠。 正月初一清晨,各家要尽快吃完早饭,如拜年的人来了还没吃完,被认为是"堵住了饭碗",意味一年不顺利。 正月初一,妇女们要互物,外出作客不论男女,均须互相敬烟,对长辈,更得行"敬烟礼"。年初一延续赠礼至正月十六,其间,妇女们唱歌、跳舞、男子则玩"波依阔"(打曲棍球)。 蒙古族取奶食洁白无垢之意,称春节为“白节”。除夕,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围着火塘吃饺子。饭罢,还要下棋,玩“嘎拉卡”(羊骨头),在马头琴的伴奏下,通宵达旦地唱歌、玩耍。次日拂晓,男女老幼 便穿上崭新的民族服装,由长辈带着全家人祭天,并在堆积的“敖包”前向西南方向叩拜。接着,开始拜年。由晚辈向长辈叩头敬酒、献哈达,祝愿老人健康长寿,一生平安。初一到初四,他们一般不远行。初五以后,他们才骑着骏马,兴高采烈地带着礼物到亲友家拜年,共进全羊酒宴。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