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柳州东城门在哪
文笔山。山高298米。为柳州最高峰,位于西郊。山泉流水森林清新。龙盘山公园。有文昌塔,德文塔登高远望。东城门夜市。汇聚柳州本土与全国各地名小吃。
二、柳州市东门
在柳州城中区曙光东路中段有一座东门城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初建时,为护城之用,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曾遭火灾,光绪元年(1875年)重建。
东门城楼气势宏伟、古朴大方,它滨临柳江,遥对灯台山,可观仙弈、驾鹤之胜,向来是游览和观赏柳州风光的好去处。
明代柳州始筑砖城时,原城呈一椭圆形,既不同于北方筑城常见的方形,亦不同于江南的带状或块状平面布城形式,东楼正处于此椭圆城的轨迹上。东门城现存砖砌墙体120余米,城墙通高7米,厚6米左右。
廖平,(1931~2007)字志之,号苗岭人、杉邨士,侗族,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拱洞乡人,1931年出生,1950年底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转业后在柳州日报社从事新闻工作。廖平笔耕三十余载,生前任广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柳州市文联副主席、柳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出自唐代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三、柳州东门城楼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柳州东门城楼位于柳州市城中区曙光东路的文惠大桥北端,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广西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城门楼。东门城楼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00平方米,高约17米,面宽20米,进深11米,由城门和谯楼两部分组成。城门以大块石料作基,明砖砌墙。城门上为两层谯楼。楼内圆柱无斗拱,直接承支屋顶,巧妙异常。楼外脊上龙吻兽饰、屋角飞檐凌空、气势宏伟。
四、柳州东门城楼的历史故事
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最早古人类之一的“柳江人”发祥地,有2100多年建置史,古属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属桂林郡。秦末汉初柳州属南越国地。西汉元鼎六年,在此设郁林等郡,置潭中县,为柳州建置之始。登上东门城楼,凭栏远眺,历经2100多年的龙城沐浴在落日余晖之中,一弯碧水浸红霞,潺潺流淌。
“水中之陆曰州”,此乃“州”之本意。“州”的古字形像水中有小块陆地,被水包围的土地都可曰“州”。早在数万甚至二十多万年前,柳江流域就是古人类生存繁衍之地,柳州以柳江为名,是广泛认可的说法。
但实际上,历来关于柳州得名众说纷纭,说法不一,比如以“州界柳岭”为名 ,又一说以“柳星”“柳宿”为名 ,还有人认为柳宗元在柳州生活过,才有柳州之名。追本溯源,其中的一些说法也有据可循。
以“柳江”为名推动柳州发展
五、柳州东门城楼出乎震
千盛农庄 融水贝江风景区 贝江古称脊江,因流过县城背面而得名。
柳州东门城楼 东门城楼是柳州市保存较好的古迹,登上城楼,可以看到柳江如带,群山倒立,令人心旷神怡。碧云谷漂流 柳侯公园 柳侯公园内有柳侯祠、柳宗元衣冠墓、罗池等古迹。柳州三江冠洞百家宴景区 百家宴,又叫合扰饭,是侗家接待贵客的一种隆重的方式。-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