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吃炸酱面
主料:黄酱、甜面酱、豆瓣酱按2:1:1调制,一定要是六必居的哦;五花肉切半厘米小丁,将大油单另切丁
配料:蛋清一个(拌肉丁用)、葱白、大蒜
调料:花生油、生抽、料酒、白糖、盐、大料、花椒、干辣椒、姜末、味精等
提示:五花肉配量多少依个人喜好,以前穷人买不起肉,也做素酱,不过大油是必须有的,保证做得的酱软和。
做法
1、五花肉丁加入蛋清拌匀,(另一种做法不放蛋清,但需先在开水锅中焯一下),油热至六成熟,搁白糖炒至发金黄色,放入肉丁上色,加生抽、料酒、大料、花椒、干辣椒、葱段、大蒜煸炒,加水用中火将肉炖8成熟出锅。
2、热锅(换锅)加花生油,放入大油丁耗出油,放入配好的酱炸一下,中火煸炒出酱香(炸以前搁葱白,会有葱香,依个人喜好),放入肉丁、姜末,用小火慢慢熬,为防止糊锅,隔一会需用锅铲顺锅底搅拌,咕嘟10分钟左右,酱和肉丁水乳交融为最佳,如油不够可适当加水。加入味精出锅晾冷。
二、北京炸酱面的食材
· 五花肉洗净,切一厘米见方小块
葱切葱花
姜切姜末
2· 放油(这次油放多了……大家可以少加点),中小火,煸炒大料,加入五花肉丁煸炒,把肉里的水分炒干净,避免酱腥。
大料煸炒一会可以挑出来丢掉。
3· 炒肉一定要耐心,要等猪肉腥味散掉,身材变瘦,锅里开始有砰砰的声音就差不多了,拍照的这次有点炸过了……肉硬了,不过嚼起来也很香的~
4· 肉煸好后加入绝大部分葱花和全部的姜末,煸炒片刻。一定留少量葱花。
5· 加入黄豆酱,一勺糖,转中火翻炒,不停翻炒5-6分钟。如果发现之前的油少了,此时可以加些油。糖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一勺两勺都行。
6· 翻炒后转小火,加入400-500ml热水,搅拌均匀后开始咕嘟酱,这时不要不停的翻,大概2-3分钟检查一下,不要粘锅底就好。整个咕嘟酱的过程不能离开人,至少要持续20-30分钟,如果时间能再长些更好。
7· 等到酱表面浮起一层透明的油,边缘变清晰,酱从液体状慢慢边粘稠,基本就差不多了。有耐心的朋友等水分咕嘟完后,也要注意不要把酱炒的太干。这次油放多了……油一直汪在上面…
8· 把剩下的一点葱花用上面的浮油炸熟就完成了~
9· 大功告成~
10· 根据自己喜好,选粗面细面,准备各种面码。
11· 喷喷香的炸酱面~
— 小贴士 —
炒肉要耐心,水分不炒干净酱会容易坏,也不要炒过头变炸肉丁;
油量控制在一直比黄豆酱高一点点的量就好,别像我一样到那么多……
咕嘟酱时不要总翻动,但是也不要粘了锅底。
就酱~~
三、关于北京炸酱面的介绍
将黄瓜、香椿、豆芽、青豆、黄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码备用。然后做炸酱,将肉丁及葱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黄豆制作的黄酱或甜面酱炸炒,即成炸酱。
面条煮熟后,捞出,老北京人称作“锅挑儿”,浇上炸酱,拌以菜码,即成炸酱面。
炸酱面在中国的流行程度,从国内各地关于炸酱面的顺口溜可见一斑。
在北方,常见的是猪肉丁炸酱。是以半肥瘦猪肉丁加葱、姜、蒜等在油锅炸炒,加黄稀酱,盖上锅盖小火咕嘟10分钟。
当肉丁被黄酱浸透了,肉皮红亮,香味四溢。而讲究的则是用里脊丁炸酱三鲜(虾仁、里脊、玉兰片)炸酱等,还有木樨(鸡蛋)炸酱、炸豆腐丁酱、烧茄子丁酱等素品,油而不腻。
老北京人吃炸酱面,冷天讲究吃热的,谓之“锅儿挑”(完全不过水),热天吃过水面,但汤要篦尽。
根据季节佐以各种时鲜小菜,谓之“全面码儿”。初春,用掐头去尾的豆芽菜(称掐菜)、只有两片子叶的小水萝卜缨,并浇上过年剩下的腊八醋。
春深,在酱里放上鲜花椒蕊儿,称花椒酱,面码儿则是青蒜、香椿芽、掐菜、青豆嘴、小水萝卜缨和丝(条)。初夏则以新蒜、焯过的鲜豌豆、黄瓜丝、扁豆丝、韭菜段等为面码儿。另外,上海、广东、韩国亦有炸酱面。[2]
来历传说
在北方,人们都以面食为主,比如北方人喜欢吃的馒头、包子、饺子、馄饨、烙饼、面条都是面食。可是北京人一提到“面”,就不是这些了,而是面条,即“面”就是面条的专有名词。
面条有“长寿”的意思,所以北京人的面里边有长寿面。其实在北京,有这样一说:“人生有三面,即洗三面、长寿面、接三面”。
所谓洗三面,就是小孩子刚出生第三天,举办个“洗三”仪式,亲戚朋友来吃孩子的面条,祝福他“长命百岁”;以后每年过生日,都得吃“长寿面”“挑寿”,意思是祝福他“福寿绵长”;人死之后的第三天,亲戚朋友要吃“接三面”,意思是表示对死者的感情连绵不断。
其实不仅仅是这些,日常生活中,北京人也非常喜欢吃面,炸酱面、打卤面,好几种吃法,在这里我们专门讲老北京炸酱面。
北京人一般只吃抻面和切面。
抻面就是把和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用大擀面杖擀成大片,然后制作者右手用刀切条,左手推,让切好的面条粘上点干面,这样就不会粘在一起了。最后攒成一把,用双手拎起来抻,截去两头连接的地方后,就立刻放入早已沸腾的锅里。
切面呢,就是先把面团擀成薄片,然后洒上干面,一层一层地叠起来,切成丝。面条煮好后,就放“浇头儿”搅拌,之后即可食用。
吃炸酱面,比较常见的就是猪肉丁炸酱面。吃时,讲究冷天吃“锅儿挑”热面,热天吃过水凉面,并且根据季节再佐以时令小菜,做“面码儿”。
“面码儿”分时令不同,各有讲究。初春,是掐头去尾的豆芽菜、小水萝卜缨;春末是青蒜、香椿芽、青豆嘴等;初夏则是新蒜、黄瓜丝、扁豆丝、韭菜段等。
四、北京的美食炸酱面
第1步、葱切末,大葱小葱皆可,实在没有洋葱也行。(不过想吃正宗的还是别偷懒,用葱吧)
第2步、把肥膘肉切成丁
第3步、前夹肉选瘦肉部分切成骰子块,记得别切成小丁了!
第4步、姜切末
五、北京炸酱面特色
炸酱面在中国北方十分流行,而陕西、天津、上海、广东、东北也有不同制法的炸酱面。韩国亦有炸酱面,是由山东华侨带入韩国,以春酱(黑豆酱)为调味料,加上洋葱、虾、肉类等。不过摆放相当精致,中间盘放面条,最中央是一撮紫色的炸酱,像一盘工艺品。炸酱面是北京富有特色的食物,由菜码、炸酱拌面条而成。将黄瓜、香椿、豆芽、青豆、黄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码备用。
然后做炸酱,将肉丁及葱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黄豆制作的黄酱或甜面酱炸炒,即成炸酱。
面条煮熟后,捞出,老北京人称作“锅挑儿”,浇上炸酱,拌以菜码,即成炸酱面。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