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的创业构想
共享单车的创业构想盈利模式――这是最、最、最重要的。简单说,你的商业模式,怎么赚到钱?任何不考虑赚钱的商业模式,都是耍流氓。但如果你耍流氓(当然吧,不能违法)就能解决赚钱问题,我不会在意你是流氓还是君子。如果我问一个创业者他的盈利模式,如果回答是我还没考虑这事,我现在就考虑烧钱做用户,抓流量,我对他都会保持足够的敬意,以及足够的距离
本来共享单车仅仅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一个方案,用户和单车之间本质上只是一个租赁关系,共享单车公司本来只应该靠租金收钱,而不是靠大量占用用户押金挣钱。而事实上大量共享单车公司都采用这种占用用户押金投资盈利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短借长投的老把戏,出问题只是一个时间问题,P2P理财也是一个套路。
2016年下半年,资本如潮水般涌入,行业迅速升温。公开数据统计,目前,共享单车行业整体融资额已近200亿元。在最疯狂的阶段,平均每天都有近亿元的资金进入。同时,几乎每月都有新车推出。

各色共享单车争相抢占街头,展开“颜色大战”。行业当时的共识是:精准定位市场,在最短的时间内铺最多的车辆,获取尽可能多的用户。据交通运输部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7月,全国共有近70家共享单车企业,累计投放车辆超过1600万辆,注册用户量超1.3亿。
ofo的活跃用户在2700万左右,押金总量估计在40亿元左右,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资金池。然而依然无法满足ofo对资金的饥渴。仅仅2018年ofo先后通过动产抵押和股权+债权的方式从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融资约55亿元,即便如此ofo的整体负债为64亿左右元。
2018年4月份,摩拜被腾讯给卖给了美团。腾讯对公司有绝对主导权,即便摩拜不愿意卖也没有办法。摩拜的CEO,只能哀怨的说,我们尊重投资人的投票结果。摩拜委身于美团之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未来是暗淡无光的。
与摩拜相比,更惨的是ofo,先是金沙江资本悄悄撤退,然后又在软银,滴滴之间转了一个圈,回到了原点,现在钱都烧的差不多了,到现在连退押金都开始出现困难了。资本给组的局,资本说不想玩了,如果你不听,那想玩也玩不了的。
中国再生资源开发公司报价称,愿以12元每辆车(扣除回收、运输及电子垃圾处理等费用后的净价)的价格,回收广州、深圳、上海等单车踪迹的城市中的车辆。仅在1年多前,单车创始人曾称新车成本400元,是XX单车的天然优势。
押金争议的起因是,2017年8月1日,交通部等十部委发布《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称鼓励企业采用免押金服务方式。此时,共享单车行业已积累起超百亿元押金池,一些媒体开始质疑这些押金“是否存在挪用现象”。而《指导意见》颁布后,许多企业响应,推出免押金服务。
与传统押金不同,共享单车押金按用户数而非单车数收取,杠杆效应明显,多家企业迅速积累起巨额资金池。同时,由于法律性质和监管不明确,押金变相具备融资功能,在 “烧钱期”成为各平台一大重要现金流来源。
押金200,平均有6-10个人把押金留在APP里(你不会每次用车都把押金拿进拿出的,对吗?这是利用你的懒惰),那么就有1200-2000元停留在这辆车上。这辆车的购入单价,我不太清楚,但目测估计不会超过200元。而富士康工厂化生产大规模介入后,可能只需要100元。
每一辆共享单车,要生生从市场上拿走至少1000元。如果投放1000万辆车,那么就是100亿元的存款。这不是一个农村信用社吗?
共享单车就已风靡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嗅觉灵敏的资本从不缺少激情。共享单车从创业者构想设计
以集资的方式去投资其他产业
最惨共享单车创始人:父亲入狱,破产后又负债,“负二代”今何在 ?
共享单车这一从国外引进的公共单车模式从2007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并在这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推广力度之大更被网民们称之为“新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那么共享单车它的特点在哪里呢?为什么能在中国得到这么大力度的推广,地位还一跃上升至“新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呢?
符合城市规划,符合民情
共享单车这一概念最先由国外引进,相比于国外的地广人稀,崇尚健康的出行方式,国内的情况却迥然不同。国内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由于经济发展繁荣,交通繁忙,经常会出现堵车之类的情况出现,这对于有车一族来说是一个非常困扰的问题。明明中短途的路程开车会比较快,为什么最后却把时间浪费在堵车上了呢?而共享单车的出现对于学生和工薪一族来说,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就极大力度地解决了自己出行的需要,不需要再打车,转地铁,转公交或者花费大量时间等车了。坐车出行的人少了,交通的繁重得以缓解,国民也得到了更加健康的出行方式,空气中排放的汽车尾气也大大减少,这对于城市的规划来说是件非常难得的好事。可以说,共享单车的出现相当大力度地减轻了城市的交通负担。
搭上互联网发展快车,迅速占据中国市场
近几年,共享单车更是搭上了互联网发展的快车,从有桩单车变成无桩单车,开始迅速发展起来了。各大品牌的共享自行车像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出现在中国各大地区各小城市。大大小小品牌约25个,这25个品牌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摩拜单车、ofo小黄车、hellobike等,还有一些比较少见的品牌比如:小蓝单车、酷骑单车、1步单车、由你单车、踏踏等。大大小小品牌的共享单车迅速占领整个中国市场。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是比较靠后的,前期需要不断地付出非常大的人力物力作为支持。比如共享单车的投放,需要先制作大量自己品牌的共享单车,靠人力物力投放到城市的各个角落。然而,这并不是一劳永逸了,随后而来的也并不是盈利,而是共享单车的维护,单车的损耗,维修,以及重新放置到特定区域都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去进行的维护的。这是个长期的投入,特别是在25个品牌几乎同时涌现市场时,这时候大家都在用自己的资产,维持着自家品牌共享单车的正常运作,以便能在共享单车市场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
一个因为资金断链而黯然离场的共享单车――町町单车
这是一个在共享单车创业路上失败得最无辜的创始人――丁伟。丁伟的创始资金源自于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是一名富商,拥有多家公司,丁伟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当时,父子俩看中了共享单车的风口,决意要投入这个市场,创立町町单车。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不到八个月的时间之后,丁伟父亲突然深陷融资丑闻,瞬间锒铛入狱,丁伟由于也在公司挂名,也一并入狱接受审讯,丁家骤然一落千丈。町町单车瞬间资金断链,只能黯然离场,成为一家由于前期资金断链而倒闭的共享单车品牌。
一个因为资金断链而被创业失败的富二代――丁伟
由于丁家名下的公司都相继破产或者转让了,町町单车瞬间失去资金链,已然无法继续运作下去。丁伟由于无法支付消费者预付的押金,直接从一个“富二代”变成一个“负二代”。人生的大起大落,丁伟可谓是尝尽个中滋味了:已做好的町町单车未来的全盘计划,已经联系上的合作伙伴,由于遭受变故,一切的努力和筹谋都白费了,町町单车的未来已经无法实现了,只能止步于此。朋友,女友更是作鸟兽状散开,丁伟饱尝人间冷暖。
新的人生征途让丁伟对人生有了另一个角度的解读。从商界的上宾变成需要大众喜欢的主播,从高端人群里的主心骨变成服务者,这样的角色转变让丁伟开始慢慢沉淀起来了,对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了。从前丁伟不懂为什么自己每天赚这么多钱却没有只赚6千,8千的下属快乐,破产之后丁伟对于人生的追求有了新的定义。慢慢转变自己的社会角色,就像是从被人服务的甲方爸爸转变成提供方案的乙方公司一样,他开始需要懂得放低姿态,利用包装使得对方认可尊重自己,从而拿到合作的机会。
逆风翻盘,准备卷土重来
通过直播售卖牛肉干,讲述自己的经历、故事,利用以前一切还可以利用的资源,人脉,丁伟开始了他的事业,日子开始慢慢好起来了,负债也在逐步清减。现在丁伟拥有了自己的车,虽然只是为了谈生意的时候用的,但是丁伟还是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期待。丁伟非常喜欢这种被人从看不起到诧异于自己的逆风翻盘的佩服,丁伟做好了卷土重来的所有准备了。
结语
人生的高低起伏都是常有的事,无论是谁都会有遭遇低谷的时候。遇到低谷的时候,通常是没有人帮忙的,只能靠自己走出来。
很多人都会被低谷时突如其来的黑暗打得溃不成军,从此意志消沉,自怨自艾。但是其中也会有一些心志坚强的人,能从低谷中转变过来,突然明白世事并且学会新的人生道理,获得新的人生技能,从而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低谷,逆风翻盘。有些黑暗,并不是熬不过去,只是当事人对自己没有信心,姿态没有转变过来,没有想清楚自己的资源和能力所在。只有自己开始相信自己能走出困境,并且理清当前困境的阻碍,才能逆风翻盘,重获新生。希望每一个身处低谷的人都不乏从头再来的信心!
他现在的状况是非常的惨的,因为没有了父亲做靠山,不得不自己讨生活 。
现在的他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非常积极向上。仍然在找寻机会。
他现在在一家直播公司做带货主播,赚了不少钱。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