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上林霞客古渡景区需要门票吗(上林县徐霞客公园)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4-01 01:40   点击:251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上林县徐霞客公园

“溪” xī 同“溪 ” (形声。从水,奚声。本义:山沟,山谷)

2. 应用实例溪,谷也。——《广雅》 若高山之与深溪。——《吕氏春秋·察微》。注:“无水曰溪。” 川曰溪。李注:“出于山入于川为溪也。”——《尔雅·释水·水注》 涧溪沼沚之毛。——《左传·隐公三年》。毛注:“溪亦涧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其山时露骨峥峥,然犹见溪流也。——《徐霞客游记》 3. 又如:溪谷;溪壑

4. 溪 xī 形声。字从水,从奚,奚亦声。

5. 溪应用实例:

1)山间不与外界相通的小河沟

是故溪狭者速涸。——《墨子·亲士》

子越自石溪。——《左传·文公十六年》。注:“入庸道。”

振溪通谷,蹇产沟渎。——司马相如《上林赋》

又如:溪步(水涯与渡船处);溪径(小路。引申谓途径)

2)泛指小河流

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无溪、酉溪、辰溪其一焉。——《水经注·沅水》注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晋·陶渊明《陶渊明集·桃花源记》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潇水。——柳宗元《愚溪诗序》

又如:溪头(溪边)。

3)没有出口的山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4)古族名。如:溪狗(指陶侃。陶侃是东晋时的溪族人)

5)古州名。在湖南省境内。

以溪、奖、锦三州降楚。——《读史方舆纪要》

2. 徐霞客在上林的游记

南宁山泉水数青秀区青秀山南山脚下的山泉水是最好的,泉水清澈透凉,好多市民慕名而来取山泉水,在南宁市区,青秀山公园是国家级5A级风景区,但是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在青秀山公园南门山脚下,有一口山泉水,是对外开放的,就在南门停车场旁边,它的水质杠杠的,一点杂质都没有!每天去那接水的人络绎不绝!

这口泉水所在位置以前是部队驻地,所以也是部队饮用水源,部队撤离后水源留了下来!但也因此,很多人认为这口已经沏好的井,它的泉水水质非常好。它从山上流出来,干旱的季节水量就少,丰水的季节水量就多!不过事实也确实如此,我和同事拿工具测过,它的水杂志接近零!

3. 上林徐霞客公园简介

霞客桃源壮乡旅游度假区

 这是一处以明代本土文化为主题,集古村风情、古渡漂流、田园风光等融为一体旅游景区。

明代的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在此逗留54天,并写下了1万多字的游记,据说这是他游历中华大地驻留时间最长、最眷恋的地方。

毛塘湿地公园

是众多影友的挚爱之地。

四周山形奇幻,中央一方清水池塘顿添几分秀美,池塘边却有形状大小各异的山石散布,拍风光、人像都合适。 幸运的话,还能看到苍鹭在湖面上翩翩起舞,它们时而展翅高飞,时而在水中觅虾。

东红湿地

占地约1200亩,景区内有东红渡槽、月亮潭、月亮山和猕猴群。

 四周青山秀峰,猴啼鸟鸣,水天一色,恰似世外桃源,每年都吸引众多游客前往游览。

4. 徐霞客游上林

云南通海县城南有山名“秀”,与昆明金马山、碧鸡山、大理点苍山同列云南四大名山。秀山翠树苍林间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众多古寺观,史载唐代山上始建庙宇,元、明、清时遂成佛教圣地。  秀山脚下的毓秀坊始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经百余年风雨而不倒。毓秀坊四柱三门,堂皇气派。中门正嵌匾额,上书“秀甲南滇”四个鎏金大字,为清康熙时云南按察使许弘勋在《通海邑志序》中给予秀山的赞誉。  土主庙是秀山最古老的寺庙。史载,战国时楚威王遣庄蹻攻巴黔,行军方至滇池地区,便闻秦兵已夺取黔中要地,断了后路。庄蹻于是在滇建立(田勾)町国,疆域即今天的通海县及其周围一部分地区。庄蹻裔孙毋波在秀山辟山林、建亭园,始成一方妙境。后毋波因功被汉昭帝封为(田勾)町王,其殁后即被尊为秀山之神,立庙以祀,名“秀山神祠”,香火旺盛。大理国国王段思平因“卜于秀山神祠”而灭南诏大义宁国杨干贞政权,还愿时将“秀山神祠”改建为“(田勾)町王庙”,亦称“土主庙”。庙东的三元宫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原塑有天、地、水三官像,现已改建为佛教寺庙。  山腰的普光寺静立于花树之中,前有青石雕栏相拥。该寺始建于五代,是云南著名古建筑之一,有明洪武十年(1377年)所立《普光山智照兰若记》碑,叙及寺未竣工时,“梦见五色光明当山现瑞”,故寺名“普光”,碑文亦对明代滇南的经济文化有所记述。寺院一进三通,设三教殿、罗汉殿等,正殿因得元僧铁牛重修而保持了元代的建筑风格。寺内有一洗钵池最为神奇,乃天然岩石中凹而成,山泉滴淌蓄之。因传说中神僧畔富在此洗濯化缘钵盂而得名。掬捧以饮,其水清凉回甘。  明初“启祥宫”旧址上的玉皇阁,于万历年间重建,得名“颢穹宫”,后改称“玉皇阁”,沿袭至今。前立石坊一座,即“天门”,上书“玄真天上”,左右各书“琼台”、“宝苑”,并有联:“玉阶仙仗排云去,金鼎香烟捧日来”。坊后为山门,进门先见一月牙形瑶池,其后为玉皇阁主体建筑红云殿,供有玉皇及四位重臣。被徐霞客誉为“冠于南土”的“宝珠”、“宫粉”两株古茶花原植此处,有清代著名学者、四川新都状元杨升庵诗《秀山观茶花》为证:  山茶竞开如火燃,山城淑气锁寒烟。  几经南国芳华远,忽忆上林花信前。  赏心避地日多阻,抱病闭门春可怜。  黄须紫萼莫相恼,青镜绿樽非壮年。  红云殿后建“清微殿”,供奉六御朝三清神像。红云殿两侧小门,东可达文昌宫,西及还鹤楼、浦翁亭和退思轩。寺观院落曲折相连,回环变化。  山腰平台名曰“清凉”。台上匾联满悬,难怪秀山有“匾山联海”之誉。1987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将秀山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憩清凉台,吟读匾联,析文赏字,妙趣横生,烦忧皆忘。其中有阚祯兆所题:  几经拨云寻路,倚树听泉,喜茫茫才到此清凉境界;  一任鱼跃鸢飞,天空海阔,活泼泼都收上画图楼台。  又有清光绪进士,时任云南按察使司按察使的陈灿题联:  高台一片清凉,我辈素苦热中,也借这萝月松风,解诸烦恼;  前途许多障碍,此地别开生面,忽觉得天空水阔,放大光明。  清康熙时进士赵城所题对联因巧妙用典,对仗工稳而赢得秀山对联之冠的美誉:  万古此崔嵬,杜当阳沉碑汉水,殊嫌多事;  百年直瞬息,林处士放鹤孤山,颇觉可人。  清凉台原名清凉寺,也系元僧铁牛所建,现在所形成的四院三通的建筑格局为历代增修而成,包括海云楼、药王殿、武侯祠等,据说朱德1915年驻军通海时曾宿海云楼。  涌金禅寺位于秀山螺峰顶,也称大顶寺,取佛家语“地涌金莲”之意而命名。滇中、滇南教众常聚于此,是著名的“滇中大刹”。全寺占地5000余平方米,宋嘉熙年间始建,由山门、大殿、东西配殿、天井、长廊等组成,据传其大雄殿所悬“净域宏开”匾原为民国期间云南省主席龙云的秘书蒋松华代书,后因字小不称,再由孔竹雅重书龙云阅后刊刻。寺内之秀山古柏阁建筑稳固,柱石遍布楼底,又有粗壮斗拱支撑,虽历地震多次,仍岿然不动,其檐下所悬“秀山轻雨青山秀;香柏鼓风古柏香”为秀山第一回文联,颇具声名。涌金寺院中集“秀山三色”之“两色”———宋朝古柏和元朝香杉,另“一色”为还鹤楼前的明朝玉兰。其树笔直参天,仰观帽落,树干粗壮,非四五人不能合抱。

5. 上林 徐霞客

秀丽小镇今犹在,不见当年徐霞客

《土司古城·浪漫忻城》,忻城县虽偏安一隅,红渡镇却曾留下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的脚印。明思宗崇帧十一年(1638年戊寅年)二月十五日,徐霞客从南宁府西北辖区上林周安(现归忻城县)行走到今忻城县红渡镇。

他在这里看到了惊艳的红水河:“一江西自万峰石峡中破隘而出,横流东去,复破万峰入峡,则都泥江即红水河也。”“两岸甚峻,江嵌深崖间,渊碧深沉,盖当水涸时无复浊流渰漫上色也。其江自曲靖东山发源,径沾益而北,普安而南,所谓北盘江是也。”

今时今日,红水河秀丽风光依旧,徐霞客的身影却早已湮灭于历史长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