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gps基准点怎么校正?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16 18:55   点击:138  编辑:yyns   手机版

gps基准点怎么校正?

一、校正方法

(一)单点校正:

1. 建设基准站:将基准站建在位置点上。

2. 移动站:将移动站建立在已知点上,整平,输入移动站的坐标和天线高,在固定解状态下点校正。

3.在固定解状态下,进行采集坐标,放样等操作

(二)两点校正和多点校正:

1.同单点校正一样,先建设基准站,移动站,输入移动站数据。

2.移动站进行气泡居中和整平,分别测出几个移动站的原始坐标,采用平面四参数转换模型,求出4个参数。

3.在固定解状态下,进行采集坐标,放样等操作

(三)参数校正:

参数校正是建立测区GPS控制网,通过静态GPS观测数据,通过后处理软件计算出七参数。

二、精度分析:

(一)在不知道当地坐标系统的旋转、比例因子的情况下,单点校正的精度无法保障,控制范围更无法确定。因此建议尽量不要使用这种方式。

(二)在单点校正和两点校正时,控制点精度越高,得到的精度越低,所以校正只适用于小范围的测量。

(三)如果有3 个以上的点作点校正,检查一下水平残差和垂直残差的数值,看其是否满足用户的测量精度要求

如果残差太大,参差不要超过2 厘米,如果太大先检查已知点输入是否有误,或输错,如果无误的话,就是已知点的匹配有问题,要更换已知点了;

(四)已知点之间匹配程度很重要,比如GPS 观测已知点和国家三角已知点,当同时使用时,检核的时候水平残差有可能会很大。

rkt测量仪怎么使用?

首次作业时由于已知的两个控制点不通视,无法立后视,不能进行数据的校核,故由GPS-RTK确定一点。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步步有检核”的原则。每次作业顺序为:

1.确定测站点。确定测站点时,要尽量保证大的可视区域,同时还要保证有可通视的已知点。所以,在实际作业时一般将测站点定在较高的坡或山顶,以避免经常迁站。

2.架设仪器。架设仪器时,要保证仪器架稳,一般是将三脚架的腿间距稍微放大些,保证平稳。角度过大将导致全站仪过低,给观测带来不便,同时也影响观测员的行动;角度过小时全站仪放置不稳,存在仪器损害的潜在危险。观测前要进行仪器的校验,对准已知点,以保证数据均为可信数据。

3.立棱镜,测量读数。立镜时要保证镜竿尽量竖直,每个碎布点保持间距35-45米左右。实际碎部点间距大多在35米左右,符合精度要求。全站仪能够自动保存数据,读数较快。一般有两到三人负责立棱镜,其中两人同时立镜。

4.记录。本次外业数据采集作业采用的是无码作业,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采集数据速度快,缺点是只能是采集数据,无法对数据的性质进行分类记录,所以在观测同时要进行草图的勾绘,如:山脊线、山谷线、探槽等特殊数据就要在草图上记录下来,以便内业作业。一般由一人主测,另一人勾绘草图

5.测站点检验及校和。在测量一定点数(一般为300点)后或迁站时,要进行一次测站点检和。检和方法为:重测某一已知点(一般为后视控制点),检验两次误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如果误差超出范围则所测数据有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