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反镜头上的自动对焦跟手动
当然是用自动对焦。手动对焦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例如无法自动对焦的场合。
事实上数码单反一般都不会配置裂像屏,估计你也没考虑买接目放大镜,那么仅靠肉眼观察焦点位置是否清晰,这精确度就很有限。当然数码单反上有合焦指示灯,但是这指示灯和自动对焦传感器其实是同一个线路,依靠这指示还不如干脆让它自动对焦算了,而且在无法自动对焦的场合这指示灯也同样不会亮。
真的必须用到手动对焦的场合可以考虑用液晶屏实时取景,放大对焦点来看,这样的话对焦精确度相对较高一些。
自动对焦通常有两个模式,单次锁定对焦(AF-S)和连续伺服对焦(AF-C)。
AF-S就是你半按快门开始对焦,对焦完成以后发出提示(通常是“嘟”的一声),此时你只要保持半按快门,这个对焦点就会一直被锁定,即使移动目标点也不会再次对焦,在这个模式下如果没有完成对焦是无法按下快门的。
AF-C就是只要保持半按快门,那么相机就不断尝试进行对焦,根据相机档次的高低,尝试对焦的频率和速度也有不同,适合跟踪拍摄运动的物体。
有的相机还有一种自动模式(AF-A),即相机自动判断采用上述两种模式,由于这判断不怎么靠谱,不推荐。
还有关于对焦点的选择。数码单反通常有单点对焦和自动判断对焦点两个模式,后者比较不靠谱,自动判断的对焦点往往不是你希望的。所以还是单点比较好用。
一般来说中央对焦点总是兼容性最好最精确最常用的对焦点,大多数场合都应该选用中央对焦点,然后用AF-S模式锁定对焦以后再进行构图,这样对成功率比较有保证,效率也不错。
但是在有些时候,例如目标移动较快,对焦以后来不及再进行构图,这时就可以考虑用其他位置的对焦点,先设计好构图再对焦。在采用AF-C模式的时候往往会用到这种方法。
由于对于业余摄影者来说总是静态景物拍摄为主,所以用中央对焦点先对焦再构图的情况较多。
有些高端相机还有更多的辅助功能例如用周围的对焦点辅助对焦什么的,你可以根据说明书自己选用。
二、ps中滤镜的使用具体功能
(找得挺辛苦的,你懂得)
•抽出滤镜:用于细微抠图。
•消失点(灭点)滤镜:处理透视图。移除透视图中的污点,在透视图中复制选区等。
•滤镜库(非滤镜):与其他一些滤镜挂钩,目的是将所有滤镜整合在一个面板中,将所有滤镜对比使用。
•像素化滤镜组:
(彩色半调)查看图像做成印刷品后的墨点,用此滤镜可做文字特效等。
(马赛克)视觉混合效果。
•扭曲滤镜组:
(极坐标)平面坐标和极坐标的转换。
(置换)在平面中用明暗实现高低错位,即将一个图层的内容应用下一涂层的纹理,实现高低起伏的效果。
•杂色滤镜组:
(减少杂色)减去图像压缩后产生的不必要的杂色。
(添加杂色)用在胶片、颗粒感、高感光的图片上,可以看起来很舒服。
•模糊滤镜组:
(特殊模糊)模糊块面,不模糊轮廓线,修补办法是:用历史纪录画笔局部修补轮廓部分。
(表面模糊)模糊块面以及轮廓线,优于特殊模糊。
(镜头模糊)模拟照相时的景深效果,需要有图层蒙版或者Alpha通道配合。
•渲染滤镜组:
(光照效果)模拟灯光效果,为图像或单个通道添加灯光光源。
•锐化滤镜组:
(USM锐化)反遮罩锐化,最好不要用RGB模式锐化,用LAB模式最好,因为LAB模式有亮度和颜色两个通道,我们可以只针对它的亮度通道进行锐化,这样就不会伤到图像的颜色。
(智能锐化)在对话框中可以选择移去图像的高斯迷糊还是镜头模糊。
三、单反相机有什么功能镜片?
UV是紫外线的意思,UV镜是滤除光线中的紫外线,以免这部分不可见光在感光体(胶卷、CCD)感光,干扰成像质量。
在胶片相机时代,这是必备的一只滤镜。由于其对成像负面影响极小,又有保护镜头(磕碰、灰尘)的作用,所以那时镜头前都常年拧着一片UV镜。
还有一种称为天光镜的滤镜在胶片相机时代也很流行。那时一片极淡的粉色滤镜,用以抵消强烈紫外线形成的冷色调。
但进入在数码时代,情况已经改变了。CCD和CMOS的感光特性与胶卷是不同的。
数码相机机身内(CCD/CMOS前)的低通滤镜可以滤除红外线与紫外线对画面的干扰,所以这时使用UV镜的去滤除紫外线的功能已经多余了。
但这点大多数摄影人仍然继续着“惯性思维”,所以现在大多数人扔将镜前那片无色透明滤镜称为UV镜。
其实现在为数码相机镜装一片保护镜是最好的选择。
保护镜不同于UV镜,它的光透过率更高,所以对画质的影响更小,而且价格更便宜。
常用的UV镜
UV镜是一支镜头的必备组件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紫外线,减少透射到感光材料上的蓝紫光波,使远景清晰,提高远景色的反差及色彩饱和度。随然现在DSLR中使用的CCD和CMOS对紫外线并不像胶片那样敏感,但我们还是推荐安装一块高透光率的UV镜来保护镜头,避免镜头受到污染或损伤。对于入门玩家来讲,笔者推荐肯高或包谷的多层镀膜UV,相比价格更便宜的双层镀膜UV,多层镀膜UV有着更高的透光率,而且价格上也不是很贵。以一支62mm的UV为例,肯高普通多层镀膜UV的价格为80元,包谷多层镀膜UV(HMC)的价格为90元,而肯高双层镀膜UV的价格仅为40元。当然,价格更高,性能更优异的UV还有很多,不过考虑到入门级镜头的光学素质一般都不是很高,所以上一块价格昂贵的B+W实在没什么意义。中阶玩家可以考虑肯高和包谷的高端产品,或者B+W的中低端产品。而对小烧级玩家来讲,B+W的顶级产品可以偶尔尝试一下,原厂UV也是不错的选择,至于肯高和包谷就可以不必考虑了。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