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预防四肢麻木症状的发生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24 12:05   点击:271  编辑:yyns   手机版

预防四肢麻木症状的发生

四肢麻木作为常见的中风偏瘫科疾病,无疑令广大患者感觉麻烦。广州海军中风偏瘫专科医院专家指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可有效地预防四肢麻木症状的发生:

1、适当的锻炼:适当的锻炼对关节病患者有较好的效果,让受累关节有选择地进行一些活动,不仅有利于关节液的交换,清除关节腔中的代谢产物、炎性产物和有害物质,缓解疼痛,还可以改善关节的挛缩,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防止肌肉萎缩,增加骨密度。

2、合理的饮食:由于风湿病为慢性疾病,常有低热、肌肉萎缩和贫血等症,消耗体力较大,故应补充高蛋白质,对于骨质疏松者应增加维生素D和钙,有贫血者可加铁剂。

3、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受潮:90%的病人对气候变化敏感,表现为阴天、下雨、受冷、潮湿的刺激时,关节局部的肿胀和疼痛加重。因此,要有意识地重视气候、季节对疾病的影响,做到适时而调寒温,预防为主、注意避寒、保暖,以减少环境因素对疾病的不良影响。

4、树立信心、克服焦虑情绪:作为一个病人首先要面对现实,对所患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有些病患在精神和经济上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故出现焦虑情绪,以致对治疗丧失信心。因此,只要病人保持乐观的情绪,采取积极的态度、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制度,适当参加些体育锻炼,培养对生活的情趣,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加强医患合作,一定会取得显著的疗效。

我怎么能得玫瑰糠诊。什么时候能好呀,

玫瑰糠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之所以称为玫瑰糠疹,是因为它的皮疹呈玫瑰红色,微微高出皮肤,有的含在皮内,大小不一,有的象小钮扣大小,有的象钱币大小,呈椭圆形,上面覆盖着一层糠状的薄皮,称为糠状鳞屑。玫瑰糠疹好发于春秋两季,中青年人发病较多,女性稍多于男性,发病最初是在躯干部出现一个圆形淡红色斑,被称为“母斑”。母斑不断扩大,甚至可达鸡蛋大小。之后在躯干部陆续出现比较小的红斑,多时可蔓延到颈部及四肢近端,一般不发生在颜面部及小腿。皮疹分批出现,所以在病人身上可以同时看到玫瑰色、黄红色、黄褐色、淡褐色的皮疹。这些皮疹大多数为椭圆形,其长轴与皮肤纹理相一致。一般病人都无症状,有的自觉发痒,痒感轻重不等。个别病人有低烧、头痛、全身不适、咽喉痛、关节痛或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玫瑰糠疹病程一般为4~6周,也有2~3个月的。这种病不治疗也可以自行消退,一般不再复发。皮疹消退先从中央开始,由玫瑰色变为黄红色,由黄红变为黄褐色、淡褐色,直到最后消失,边缘消退较晚,周围的鳞屑形成环状。皮疹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玫瑰糠疹是“血内有毒”吗? 玫瑰糠疹的病因不明。有一种学说,认为玫瑰糠疹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有人说玫瑰糠疹是血内有毒。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血液在血管内流遍全身,若有病毒侵入血内,则会出现“毒血症”。临床表现为高热、寒战、神昏,甚至会影响到脑、心脏、肾脏等重要脏器。这都是玫瑰糠疹不具备的临床表现,因此不能说玫瑰糠疹是“血内有毒”。从中医学角度讲,玫瑰糠疹又叫“风热疮”,是由于外感风热之邪,怫郁肌腠,毛窍闭塞,阳气闭郁,蕴而生热,血热化燥,伤及阴液,外泛皮肤所致,因此也不能说玫瑰糠疹是“血内有毒”。玫瑰糠疹的治疗,应当针对“风热外袭,血热化燥”的病因,治宜疏风清热,凉血润燥法。方用消风散化裁。服药期间,应注意避免搔抓患处,忌食辛辣油腻饮食及腥发动风之物。玫瑰糠疹(Pityriasis Rosea) 一般病理改变 a 轻度角化过度,楔形灶性角化不全, b 棘层轻度肥厚,灶性海绵水肿,重者形成水疱,在炎症浸润处尤为明显,表皮内有游走的淋巴细胞,甚至可形成小脓疡, c 真皮浅层血管周围稀疏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偶可见嗜酸性细胞, d 真皮乳头水肿。病理鉴别诊断 药疹:嗜酸性细胞浸润明显多于玫瑰糠疹。点滴型银屑病:在角化不全的病灶中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增多,血管外红细胞很少或无。皮肤癣菌病:角质层内可见菌丝及孢子,PAS染色可清楚显示。远心性环状红斑:一般无真皮乳头水肿及血管外红细胞,真皮浅层血管周围炎性浸润较重,常呈袖套状。临床特点 a 发病年龄大多在10岁~40岁,无性别差异,多见于春秋季节, b 病因不明, c 好发于躯干、颈和四肢近端, d 起病时为直径约3cm~5cm的椭圆形或圆形淡黄色斑疹,边缘有糠状鳞屑,皮疹长轴与皮纹相平行,称为先驱斑,1周~2周后出现继发斑,形态基本与先驱斑相同,但较小,有的可呈球状, e 病程1月~2月,慢性者常超过6月,一般不复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