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日焰火结局,具体点?
《白日焰火》里面警察们围坐一桌吃庆功酒,就是结局啊。虽然这些情形直接引起了我国中央政府后来的反贪、反腐和司法改革,并且成果显著,揪出了不少警察系统中的蛀虫,但是从现实生活和大局看,老百姓的安居乐业终究离不开警察的认真职守,警察在保卫人民安全和维护一方稳定方面的巨大作用没有任何部门能够代替。美国电影中常常出现的各类犯罪事件一定是由于社会矛盾深重加上警方执警不利的双重缘故。
二、有没有人有电影《白日焰火》的国版和德版的百度资源呢,求分享◐▂◐
正好我这里有《白日焰火》资源1080P我刚看完非常精彩真实分享给大家望采纳提取码:ecgt
找到一个百度云BT种子资源:
BD720P,2.2G,国语对白,简体中文字幕。
正好我这里有《白日焰火》资源1080P我刚看完非常精彩真实分享给大家望采纳提取码:bp1c
白日焰火,他下一部《秋蝉》、《暮白首》成了粉丝的新期待
关注过《庆余年》的人都知道这出戏从
官宣的第一天起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白日焰火,这对于年少的简言来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认真钻研演技的廖启智出色的表现得到面试老师的认可
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不过,我觉得这种戏虽然现在很流行
三、《白日焰火》里桂纶镁为什么不把骨灰毁掉,而要埋在树下,留下隐患?
分析一:那骨灰不是梁志军的,是片子开始时在煤堆里发现的那个被肢解的人的。吴志贞说梁志军想了个小方法,应该就是指梁志军把自己的证件放在那个被肢解的人身上,让警方以为吴志贞的老公梁志军已经死了,吴把骨灰埋在树下是故意做戏给警察看,让警察认为这个就是梁志军的骨灰。只有这样,梁志军才能继续当个活死人。
分析二:有观众说,吴把皮草主人的骨灰埋在树下,是因为吴可能对皮衣主人有种复杂的感情,因为皮草的事情来闹吴的过程中,一来二去两个人好上了。
吴爱上了皮草主人,被胁迫的屈辱和恨是肯定有的,但可能也有一些(或许是性方面的)怀恋,闹到出人命的地步可能她也有点后悔。
总之,矛盾就在于:但如果说吴爱皮衣主人,她为什么要杀皮草主人?如果是梁志军杀了皮草主人而非吴志贞。那吴为什么不实话实说是梁志军杀的而要自己去坐牢――不管是因为爱还是愧疚还是什么,这个代都太大太大了。
第二个分析我觉得不太成立,这个问题我也苦思冥想了好久,因为本人也非常喜欢白日焰火,看了3,4遍,也看了无数影评,心里始终对这个有不解。最后还是觉得第一个分析能解释的通,比较有逻辑性,希望能帮得上你。
幕后花絮
《白日焰火》在柏林电影节爆冷擒得金熊,而对于这个评选结果,位列评委会的梁朝伟表示:“(评审)大家的看法都很一致,整个过程很顺利。”
影片主演廖凡凭借此片夺得第64届柏林电影节影帝。
片中,主演廖凡饰演一名经验丰富的警员,为拍戏努力增肥20斤。
这部电影在哈尔滨取景,零下三十度的天气叫众演员吃不消。
导演刁亦男表示在多年前不知从哪道听途说过“白日焰火”,在脑海中觉得这四个字拼成的场景是极美的,后来又因缘巧合下看了蔡国强的“白日焰火”的行为装置,才有了这个片名。
这个最终的剧本是刁亦男在三个版本中挑选修改出的,根据他的话来形容,第一个版本是“极其文艺的”。
桂纶镁在片中演绎了一位扎根北方城市的冷艳神秘洗衣店女子角色,对于和廖凡戏中的感情,桂纶镁形容是“不管不顾,即使是悬崖也要跳下去”,两人都表示《白日焰火》不仅绽放人生最温暖的爱情焰火,也释放出他们的表演激情。
2014年3月该片在中国上映前剧本在网络上遭到提前泄露。
四、白日焰火为什么得奖
一开始实在不理解本片为什么能获奖,几乎是要什么没什么。先不说那些电影里的BUG,仅管有水文在硬解里面的深意,但BUG这种事,只要导演不承认,那就仁智随便见吧。
主要是看立意,我想金熊的评审应该也是看的这个。
先说正面性,其实片子里的警察没什么正面形象,这个从第一幕发廊枪战就能看出来,金熊版是一个长镜头,而国内版里为了表现警方不是那么无能,特地加了一个廖凡慌忙拔枪的正面镜头,以说明因为歹徒开枪太过突然,我方警察毫无防备才损失两名警员。后来队长的惨死,也是非常大意,先是只身一人跟踪,而后在给王学兵戴手铐时,枪都是随随便便拿在手上,在西方人眼里,这几乎缺乏常识。最后带桂纶镁到现场指认,要求拍照片时也显出对嫌疑人的不尊重,还当着人家怀孕小夫妻的面。金熊版里最后的镜头是有人乱放焰火,警车在焰火中慌乱而逃,这在国内版里当然通不过,所以警车刚到就已有鞭炮声,说明是过节,焰火也不是故意飞向警车,只是零星有几个乱飞,所以也就没了后来消防车的镜头。
再说主角张自力,怎么看都不像什么正面人物,特别是在金熊版里,一开始就生扑前妻,表面上是性欲强烈,但前妻只说了一句话:不说是最后一次吗?在这种沉默是金的文艺片里一般不会有废话,这话是为了说明这人说话不算话,为后面背叛桂纶镁打下伏笔。后来为了破案接近桂,如果目的纯粹,也还说得过去,但在摩天轮里先是暗示桂要主动,让桂以为给了他之后就会没事,告诉我比别人“好”得多嘛,然后就生办人家,桂全程紧闭双眼,全然一付被的神情。也不知有些人是怎么看的,说桂第二天知道自己要完蛋,所以涂口红。明明是桂很天真,以为办了事就没事了,第二天心情不错涂口红给情人看,精心的擦掉多余的,暗示廖要珍惜美人,再问晚上见不见,以确定廖不会去告发。国内版里特地没给两人在摩天轮里生办的镜头,就是为了给廖留点正面形象,办了人家又揭发,道德上太坏,前警察也不行。还有就是最后,国内版里为什么非要说明焰火是廖放的呢?首先就算没办人家,告发在道德上多少也是说不过去的,焰火是朝天上放的,是在向桂致意(类似鸣枪鸣炮),这里可能有歉意的成份,桂一笑就确定是了,她接受了。国内版在这里划上句号,圆满。
但如果说真要投外国人所好,反“正义”好像也不能这样编。老外讲究人性,正常的发展应该是廖因为爱上了桂,一反初衷,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或至少在揭发不揭发这个问题上要表现得犹豫些,以说明自己的“爱”,为爱挣扎,为爱救赎什么的才能成立,而现在的片子里廖的“爱”几乎克制到只剩猜的成分了。
那么这种即不正面又不负面的东西为什么能获奖呢?现在想来应该就是这个往左也不是,往右也不是的立意打动了评委。可以想见,如果拿《白日焰火》的国内版去评奖,断然评不上,立意太鲜明,太正义,但如果往“爱”的那方面发展,就有太多的“反抗”意识,就失去了黑色电影的味道。这种被压抑的,爱、欲、人性什么的在中国式“正义”面前毫无作用的无奈,也许正是让西方评委回味无穷的东西。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