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被埋时应采取的措施?
都对,其实无所谓好与不好,这些都要看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地震,虽然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总结有以下几点:
1、保持镇静。 2、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3、妥善处理伤口。4、防止火灾地震常引起许多“次灾害”,火灾是常见的一种。 5、同时要预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并且要尽早深埋尸体,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大灾后的大疫。
地震中逃生十大法则 1、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6、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7、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8、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9、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10、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c
c
ABCD四个选项都正确。
日本再遇7.4级地震,日本抗震的那些措施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日本是一个经常发生地震的地区,因为日本岛国住处于地震带区域,经常会发生频繁的地震,所以说他们在对抗地震方面已经储存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在抗震措施以及政策或者说是生活当中都存在着值得学习的方法和地方。在最近这几天日本就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地震,在几分钟之内就爆发了两次高等级的地震,一次6.0级,最高的是7.4级地震。这两次高等级地震可以说是给予了日本岛国非常严重的损伤,甚至是引发了周围海域的海啸,这对于日本近海区域来说也会造成巨大的影响。那么日本作为抗震丰富的国家,他们其实有很多措施值得去学习,即使是面对如此高等的地震和海啸,他们也是发布了非常多的政策,甚至是及时预测到了即将发生的地震和海啸,让许多居民提前进行避难,而且让更多的渔船寻找安全的港湾尽量不要出海,而且已经基本能够预测海啸的损害面积以及损害时间,这对于抵抗海啸和地震来说非常重要。这也是对于抗震方面需要学习的一种经验。然后就是日本在防震方面经常会准备应急箱,而且房屋建设大多选择是木质建设,即使发生地震导致房屋倒塌也不会造成太多的人员伤亡,而且在日本的各个地区都存在着固定的避难所,在避难所当中含有非常丰富的物资,甚至是许多开口地区都有各种标识提醒人们在地震时进行逃避。除此之外,就是日本所采用的各种电线都是空中架线,因此电线杆非常多,即使是受到破坏之后也不会影响到大部分地区的日常生活。所以上的这些也是需要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一些经验,尤其是应急箱可以在困难的时候解决很多问题,甚至是可以储存一些食物等待你们就这样也可以存活的几率。
日本是一个山地多的国家,其国土的 78%被山地覆盖,其中火山数量达到 270 座,因为地形复杂,一旦地震发生被倒塌房屋掩埋后,会给搜救带来较大难度。因此,日本人民自古以来便需要在房屋的防震上下功夫,以应对可能随时发生的地震。
日本在高层建筑中普遍采用 “地基地震隔绝”技术,在建筑物底部安装橡胶弹性垫或摩擦滑动承重座等抗震缓冲装置。日本的普通民居大多采用箱体设计,在地震发生时可以确保房屋不会损毁倒塌,有效地降低了人员伤亡。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建筑标准法》规定,学校等公共设施为“特殊建 筑物”,比“一般建筑物”有更严格的建筑实施标准。
除此之外,在日本从幼儿园到高中,都会定期举行地震防灾演习。因此日本人在真正的地震发生之后,能够沉着应对,科学逃生。日本每个普通家庭都备有名为“非常持出袋”的地震应急包。这个应急包用反光防火材料制成,内装有保质期长达 5 年之久的水、压缩饼干、罐 头、电筒、收音机、雨衣、止血绷带、药品、口罩等生存 及求生之必需物品。
他们的防震救灾工作做的特别好,会自备棉线手套,准备一系列的应急食物,饮用水,还有经特殊处理的火柴,蜡烛,保温雨衣,强度较高的尼龙袋。
第一,建筑都有抗震性能,第二,大家有逃生意识,第三,知道如何应对地震,第四,有充足的物资保障,第五居民很冷静。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