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怎样保护中华鲟?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06 05:37   点击:138  编辑:yyns   手机版

华鲟的产卵期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当长江三峡工程完成后,10月份水库大量蓄水,这时,水库水位从145 m提高到175 m,使下泄流量显著减少, 10月平均流量从建坝前的18 980 m3/s,减少到11 090 m3/s,减少41%,这将使本来就不大的中华鲟宜昌产卵场的面积进一步缩小,使中华鲟的自然繁殖受到更为不利的影响。今后应加强对中华鲟的保护工作,对用于人工繁殖和科学试验的捕捞地点、时间和捕捞数量应严格限制,切实保护沿江和河口区的幼鲟生长,扩大中华鲟人工繁殖放流的规模。

中华鲟俗称鲟鱼、鳇鱼,属鲟形目、鲟科、鲟属。1988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活化石”之称,具有很高的科研、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其鱼皮可制革,鱼卵可制酱,鱼胆可入药,鱼肉、鱼肠、鱼膘、鱼骨等均是上等佳肴。

中华鲟体型修长,略呈梭形。头尖,头顶骨片裸露。口下位,呈一横裂。口前吻腹有2对须。体被5列骨质化硬鳞,背部1列,体侧及腹侧各2裂。尾鳍为歪形尾,上叶长,下叶短。

中华鲟主要分布于我国东海和长江中,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都有其分布。每年7月~8月,成熟亲鱼从河口溯河上游到长江上游产卵繁殖,仔鱼随波逐流至长江下游和河口滩涂索饵肥育生长,幼鱼移至浅海区生长,直至达性成熟。最大体长3米以上,体重可达500公斤~600公斤。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拦河筑坝,阻碍了中华鲟的洄游通道,加之水质污染和有害渔具的滥用,现中华鲟自然资源日益减少。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现存中华鲟自然资源量约2000余尾,急需人工保护。而我国中华鲟人工繁殖已获得成功,并已开始人工养殖和人工放流。

中华鲟,又称鳇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软骨硬鳞鱼类,身体长梭形,吻部犁状,基部宽厚,吻端尖,略向上翘。口下位,成一横列,口的前方长有短须。眼细小,眼后头部两侧,各有一个新月形喷水孔,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尾鳍歪形,上叶特别发达。中华鲟鱼,属世界27种鲟鱼之冠,它个体硕大,形态威武,长可达4米多,体重逾千斤。

中华鲟生理结构特殊,既有古老软脊鱼的特征,又有现代诸多硬骨鱼的特征。形近鲨鱼,鳞片呈大形骨板状;鱼头为尖状,口在颌下。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某些痕迹,所以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是长江中的瑰宝!

鲟鱼类的祖先在地球上已有1.4亿年的历史,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中华鲟是一种大型洄游性鱼类。平时,中华鲟栖息于北起朝鲜西海岸,南至我国东南沿海的沿海大陆架地带。在海洋里生活了9—18年后,性腺发育接近成熟时,便成群接队向长江洄游,到达长江上游四川宜宾一带和金沙江下段繁殖。 每年夏秋,聚集于长江口,溯江而上至长江上游金沙江一带产卵,和幼鲟顺江而下,到东海,黄海的深水中成长。长江葛洲坝水电站的建设,使此鱼在长江失去了产卵繁殖的场所。为使中华鲟鱼保存下来,我国投资兴建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机构,并获得成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