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暖有什么成语?
春暖花开,席不暇暖,暖衣饱食,乍暖还寒,风暖日丽,日和风暖,日暖风恬,黔突暖席,裹足取暖,送暖偎寒,肥甘轻暖,风和日暖,人情冷暖,问寒问暖,孔席不暖,日暖风和,柳暖花春,送暖偷寒,偷寒送暖,春暖花香,杏林春暖,暖房夜饭,冷暖自知,嘘寒问暖
二、防字头成语有哪些?
防不胜防
防微杜渐
防微虑远
防意如城
防芽遏萌
防患未萌
防心摄行
防微杜衅
防萌杜渐
防患于未然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三、汉语中:吃饱穿暖,如何解释“暖和饱”字的属性?“穿得热”是病句吗?
理解错了哟。
1.“吃得饱”“吃得多”“穿得暖”“穿得多”用的是“得”,是后补短语。
“饱”“暖”“多”是“吃”“穿”这两个动词的补语,表示“吃”“穿”的程度。
2.“吃的多”“穿的多”用的是“的”,是主谓短语。
“吃的”“穿的”其实是“吃的饭”和“穿的衣服”的省略。此时“多”是形容“吃的”和“穿的”的谓语。
如果用“的”,就不能说“吃的饱”了,这是错误的,因为“饱”不能形容“吃的饭”。
所以这是两种短语,一个表动作程度,一个表事物的形容,不是一码事,不能统一一刀切地去解释成“很XX的YY”这种形式。
“很XX的YY”可以解释“吃的多”这种,比如很多的饭。
而“吃得多”这种,可以用“很XX地YY”这种形式解释,比如“很多地吃”。
不过这种解释没啥意思,不过就是一个把谓语变定语,另一个把补语变状语了而已。你只是没搞懂原理,变乱了。
至于“穿得热”,当然没问题,不过看人们日常习不习惯用罢了。
四、请问有哪些书籍是讲成语的,希望能把成语理解透彻?
文意解读:指把稀有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高价卖出去。也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典故溯源:汉.司马迁《史记.吕不韦列传》:"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经典故事:
战国末年,有个叫吕不韦的大商人在赵国都城邯郸做生意。一天,他在路上看见一个气度不凡的年轻人。经询问得知,此人是秦昭王的孙子,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名叫异人,正在赵国当人质。
当时,秦赵两国经常交战,赵国有意降低异人的生活标准,使他非常贫苦,甚至天冷时连御寒的衣服都没有。吕不韦知道这个情况,于是自言自语道:“此奇货可居也。”意思是把异人当作珍奇的物品贮藏起来,等候机会,卖个大价钱。
吕不韦花钱买通监视异人的赵国官员,结识了异人。他对异人说:“我想办法让秦国把你赎回去,然后让秦国立你为太子,那么,你就是未来的秦国国君。你觉得怎么样?”异人又惊又喜,激动地说:“我求之不得。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你。”
吕不韦立即来到秦国,用重金贿赂安国君左右的亲信,把异人赎回秦国。
安国君有20多个儿子,但他最宠爱的华阳夫人却没有儿子。吕不韦给华阳夫人送去大量金银珠宝,让华阳夫人收异人为义子。异人也表示会孝顺华阳夫人,因此深得华阳夫人喜爱。在华阳夫人的帮助下,异人被立为嗣子。
秦昭王死后安国君即位,史称孝文王,立异人为太子。没过多久,孝文王也去世了,太子异人即位为王,是为庄襄王。
庄襄王非常感激吕不韦的拥立之恩,拜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并把河南洛阳一带的12个县作为他的封地,又以10万户的租税作为他的俸禄。庄襄王死后,太子赢政即位,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秦始皇。秦始皇称吕不韦为仲父,从此吕不韦权倾天下。
五、身无长物这个成语怎么念?
王恭从会稽 ① 还,王大 ② 看之。见其坐六尺簟 ③ ,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 ④ 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 ⑤ 不悉恭,恭作人无长 ⑥ 物。”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①会稽:地名。 ②王大:人名。 ③簟[diàn]:竹席。 ④荐:草垫。 ⑤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⑥长:旧读zhànɡ,多余,剩余。
说文解字中“(長) 久遠也。久者、不暫也。遠者、不近也。引伸之爲滋長、長幼之長。今音知丈切。又爲多餘之長、度長之長皆今音直亮切。”有 zhànɡ音。
正常的音韵演化,好多古音都丢失了。比如前段时间台湾教育部门出的一个规范中将“尴尬”二字注音为jian1jie4,引来网友嘲讽,其实古音中也有此音 。
六、第一个字是冷,第三个字是热的成语有哪些?
成语串串烧,实际上也烧脑!
冷…热…
哪有那么多有关冷热的成语呢?还是列举吧。
①冷嘲热讽
②冷心热肠?不确定。以下都不确定,逗乐吧。
③冷屁股贴热脸。(第五字才是“热”)
④冷面热敷。(美容之中)
⑤冷宫热心人。(失宠的妃子要得到自由,譬如李治皇帝来看望武媚娘了…)
能再举例,“冷…热…”式成语的乎友,我都佩服!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