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冬天的意义是什么?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29 03:50   点击:126  编辑:yyns   手机版

肃杀阴冷的冬天向来是不招人喜欢的,我爷爷奶奶,跑到三亚过冬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在冬天死去的,被雇主折磨的穷小孩万卡给爷爷写信诉苦,作者也要特意安排在圣诞节前夕。杜甫在寒冬悲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冬天在这里,成了地狱。就连在《权利与游戏》里,人们也用“凛冬已至”来暗示异鬼入侵、人类灭亡的劫难。









你看,冬天就是噩运、死亡、不幸的象征。

人们通常说“熬过冬天”。“熬”的意思就是,我们要度过一段充满磨难和坎坷的时光了。我们要在其中挣扎,坚持,忍受。甚至会出现“季节性情绪失调”的症状:迟钝、悲愁、无力。于是人们是不会像惋惜“夏天过去了”一样,惋惜冬天,他们都是在立春时,如释重负地说一句:“冬天终于过去了”。这像甩脱包袱,也像逃离某种忧郁。

和夏天充满勃勃生气不一样。冬天万物齐喑,百花凋零。阴影伴随着无法抵御寒冬的那些人,为什么杜甫要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呢?夏日炎炎,为什么他不感叹“让天下人都凉快些,我自己热死也甘愿。”

因为抵御冬天,是需要经济成本的,羽绒服比泳衣,要贵得多。白居易的冬天当然潇洒温馨:“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真是美好而隽永,但这世上有很多人,是没有“红泥小火炉”的。




到了现代,当然大家都有御寒的条件了,对冬天,恐怕也不像中世纪那么畏惧。但实际上,我们本质还是无法改变冬天是如此严苛的事实。冬天我们愿意在被窝里,没有下床的勇气。有人随身携带暖宝宝和热奶茶以唤醒僵硬的身体。不管是烧蜂窝煤还是电暖炉,离火越近,我们才能越平静。就连上床睡觉,也要用电热毯暖床啊。

夏天把人往外赶,冬天把人赶回家。在冬天,除了上班上学,能不出去就不出去。

这么看来,冬天自己也是会寂寞的,于是它用雪来勾引你出去。

雪不是价钱高昂的乐高积木,也不是让男孩觉得乏味的芭比娃娃,更不是只有大人才能操作的精密仪器。雪是这世上,唯一超越了阶级、年龄和性别的玩具。它让天下大同,它让众生平等。

同时,它也让南方人日思夜想,翘首以盼。

我曾经写过一句话:“冬天为什么要期待春天呢?冬天只期待下雪就好了。”这话的意思就是:冬天也不仅仅是干熬嘛,冬天也不是一无是处。




“下雪了”这三个字,就是漫长寒冬里,南方人嘴上不说,心里却念了千百回的冬日盛大彩蛋。今年会不会下雪呢?我们这样想着,然后用天气预报打探雪的行踪,预先在微博云玩雪,自己通过车窗的冰晶分析雪的物流信息。

直到冬日的某个周六,你睡眼惺忪地爬起来,打开窗子,发现天地银白纯洁,如造物主洗练苍生——好哇!我都没来得及迎接,你就悄悄咪咪来啦!连微信也不发!

于是穿上靴子,戴好手套,蹬蹬蹬下楼,先把雪踩得“沙沙”响,回望脚印,你发现一年四季,只有这一回,你清清楚楚地知道了,自己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保留节目当然是堆雪人,大人和孩子们学女娲造人,一边期待像安娜公主一样为雪人插上胡萝卜,就能让它跳起舞来。一边又像童话里的小兔子,为雪人的融化而悲伤不已。









雪是复杂而矛盾的,欧洲人认为雪纯洁,给最善良温柔的公主起名“白雪”,日本人认为雪哀伤,认为雪中必有一位痴怨阴森的雪女。两个姑娘,性格迥异,大概是处女座和天蝎座。侧面论证了雪带给人的混乱感觉。






它纯白无瑕,又最容易沾染污垢。它柔软若无骨,但打过雪仗的都知道,力气用得大了,你能把雪变成石头。她冰冷彻骨,又似乎是冬天本身唯一的暖意。喜欢雪的人,能把雪玩成现实版“我的世界”,讨厌雪的人,则是因为暴雪刚刚压垮了自家的屋顶。

这么说,雪其实是冬天本身,让人又爱又恨。

爱不必多说。很多恨冬天的人,常常会质疑,除了雪,冬天的意义是什么?这么冷,身体被衣服包住,不能好好运动。寒风吹拂,恨不得武装到牙齿。手指麻木僵硬,王者荣耀都在掉分。最怕下山坡,一不小心就玩上了滑滑梯——毕竟不是人人都是羽生结弦。


冬天到底有什么意义嘛!冬天就不应该存在啊!





冬天的意义,其实不能在冬天内部找,要对照春天来看,你会豁然开朗:原来冬天,是公正的法则,是智慧的天理,是个不可或缺的季节。

首先打个比方,假如妈妈夏天让你把长袖衬衫脱了以清爽一些,你大概不会觉得暖。但假如冬天她让你系条围巾,你会觉得,自己的皮肤和心,都能被毛线裹得严严实实的。

人情温暖这事,在夏天,是会被升腾的气温冲淡的。而越是在冷酷的气候,温暖这种奇妙的感觉,就接踵而来,越发明显,越发能轻易地体会到。夏天烈火烹油,锦上添花,而冬天是雪中送炭。在这里,一块炭和万朵花的重量,其实是一样的。




冬天让人对暖的触觉更灵活了,你想想,与夏天对比,冬天虽然四肢麻木,丧失了外在的感觉,但人的内心,却变得更敏感了。当我们的精力不再被运动消耗,不在被汗水和疲惫蒸发掉,我们的心灵,更加冷静,更加柔软,更加能一点就燃。

摆脱四肢,意味着心灵必须要活泛起来,你看,四季的规律是相当平衡的。夏天人最像动物。冬天人却最像人。冬天,是人灵魂分离身体的季节。

正是因为冬天严苛的环境给了人从所未有的敏感,我们才能在春天到来时,真正知道春天的意义。所以说,冬天的意义,其实是一把钥匙,是你打开春天意义的一把钥匙。





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们常常以这句话砥砺自己,熬过冬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但我们也常常忽略了一件事,冬天其实用来印证春天的,是用来烘托春天的。《让子弹飞》里,张麻子对黄四郎说:“你对我不重要,但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这话大概也适用于春天和冬天,冬天对春天来讲不重要,春天到了时候,照样百花齐放,阳光熹微,冬天并不会助力春天的绚烂和温暖。但没有冬天,对春天很重要。如果没有冬天,就没有所谓的春林初盛,春水初生,如果没有冬天,就没有冰消的释然和开阔,新生也会变得平淡无味,而失去喷薄和壮烈。人们都说春天回暖,如果没有冷,那“回”这个概念就是假的,如果没有冷,暖这个概念就更假。

我们最喜欢的那种励志故事,一个失意者身陷绝境,却通过狂奔勇进,逆风翻盘。要知道,翻盘的快感是通过身陷绝境来体现的。为什么《肖申克的救赎》里,要花大部分时间来铺垫安迪的苦难和冤屈啊?为什么他的高光时刻,只占了电影最后一点点篇幅啊,通篇写他顺风顺水,一往无前不是更好吗?为什么饶是如此,为什么前面一大节他都在受难,我们还依然觉得他的成功,无比激动人心,无比光辉灿烂?



(雨的意义,是通过苦难实现的)


现在,你大概也懂得冬天的意义了吧?

如果没有冬天,春天就不再可贵,就不再值得珍惜,充其量也只是不那么热的夏天罢了。唾手可得的、从天而降的春天,是让人心虚和不安的。冬天成全了春天,冬天让春天成为春天。怀胎十月才体现生命的崇高和庄严。我们之所以热爱春天,是因为通过冬天,我们知道了变化不易,复苏不易,更新不易——我们可是熬了一整个冬天啊!

这么一想,如果没有冬天,春天就是不成立的。

(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