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七个传统节日分别是几月几号?
七个传统民间节日。
普天同庆新春至――春节
中华民族第一大节,农历正月初一。源流:春节为寒冬将尽,春阳萌动之时,其源头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索鬼神而祭祀”、“合聚万物而索厚之”的年终祭祀习俗,感谢百神赐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新年习俗萌芽于先秦,定型于汉,在唐代以后渐从祭神转向娱人,明清时期开始转达型,礼仪性、应酬性加强。因正月初一离立春很近,故乐为春节。习俗:全家大团圆,除夕守岁,通宵不眠,零点钟声敲过,竞相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年长者给年幼者“压岁钱”;屋里屋外贴门神、对联、年画、福字;初一早上出门,相互拜谒,馈赠礼品;北方人喜欢吃饺子,南方人多食元宵与年糕。
火树银花不夜天――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源流:元宵意指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起源于汉朝,与宗教文化多有关联。习俗: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猜灯谜”,出现在宋朝。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般、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此外,元宵节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吃元宵。
寒食东风御杨柳――清明
阳历4月5日。源流: 清明是唯一以节气兼节日的民俗大节,主要指自然节气,后来成了祭祖先的重要节日。真正成为民俗节日是在唐宋之后。习俗:祭祖扫墓是清明习俗的重点。后由单纯的祭祀活动演化为同时游春访胜的踏青。打秋千、放风筝也成为游艺性节目。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有吃寒食的风俗。
艾符蒲酒话升平――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源流:作为农历五月初五的节名,始于魏晋时期。其起源廉洁颇多,流传达室最广的是为纪念屈原。习俗: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之。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状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挂艾叶菖蒲,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年年乞与人间巧――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中国古代的情人节。源流: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习俗:穿针乞巧是七夕中小女儿们的节目之一,据说在汉代已经盛行。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源流:我国的中秋节是在上古秋分和月神祭拜的基础上发展变化,最后固定在每年八月十五。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直到唐初,中秋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宋朝盛行,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习俗: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共话丰收,人月双圆,故又叫“团圆节”。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中秋节的传说以嫦娥奔月最为著名。
把酒赏菊倍思亲――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源流:重阳之意源于《易经》。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在唐代被官司方正式确立。习俗: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现时我国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
中国传统节日在几月几号
传统节日表
以下节日未特定说明皆按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来算:
1,正月初一 春节,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 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 上元节(元宵节)
4,二月初二 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5,二月十五 花朝节
6,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
7,三月初三 上巳节 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8, 春分后十五日 清明节(现定阳历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 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 五月初五 端午节
11,夏至节
12,六月六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 ,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
13,七月七日, 习称七夕、七月七, 乞巧节
14,七月十五日 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
15,七月三十 地藏节
16,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
17,九月九日 重阳节
18,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19,十月十五日 下元节.
20,十一月二十二日 冬至
21,十二月八日 腊八节
22,腊月二十三日 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23,腊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中国传统节日:以下为农历日期
• 腊八节(腊月初八)
• 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
• 春节(一月一日)
• 元宵节(一月十五日)
• 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
•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
• 端午节(五月初五)
• 七夕节(七月初七)
• 中元节(七月十五日)
• 中秋节(八月十五日)
• 重阳节(九月九日)
• 下元节(十月十五日)
中秋:阴历八月十五
清明4,4中秋节和元宵节
对的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