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宣传传统民俗方面,中国传统节假日等的课外书有哪些
小学时买过一本《中华传统民俗》售价不贵
中华传统民俗 不错 不知道现在还有没
中国节。黄色的封皮,非常厚
这里有许多,自己选选吧。
二、中国传统节日及日期?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 [1]
另外,二十四节气当中,也有个别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如:清明、冬至等,这些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它们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及日期:
元旦节、元月一日
春节:正月初一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清明节、四月三日、四日或五日
端午节、农历五月五日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冬至节、每年12月21、22或23日
我国主要传统节日中(阴历):
过大年(春节):正月初一;
元宵节(上元节):正月十五;
填仓节:正月二十五;
龙抬头节:二月初二;
寒食节:三月初三;
清明节:清明节气;
佛诞节:四月初八;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节:七月初七;
中元节:七月十五;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小年:腊月二十三。
我们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节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那如何生动有趣地向孩子介绍我们的传统节日呢?这本《中国传统节日》立体书介绍给大家。绘本用逼真的立体工艺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推荐~
三、中国的传统节日吃什么干什么?
中国的传统的节日吃什么呢?作为一个餐饮业人士,为大家捋一捋看看都吃什么
开启分步阅读模式
方法/步骤1
01
春节:中国人的第一大节,一家人在一起过,春节主要是吃饺子,年糕,春卷,花生,鸡鸭鱼肉。。。。
方法/步骤2
01
元宵:汤圆,饺子,面团子,生菜
方法/步骤3
01
清明: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一起所以吃冷食比较多的(北方比较多),南方祭祖吃饺子等热食
方法/步骤4
01
端午:吃粽子是特色,还有就是吃蒜头的习俗。还有值得一提的就是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
方法/步骤5
01
七夕:一般农村上了年纪的来人都会看夜天,观星星,以吃水果为主。现在年轻人当然是作为一个约会的好时间了。
方法/步骤6
01
中秋:这个节日比不可少的就是月饼,柿子,桂花,芋头。在江浙地区还有吃螃蟹的习俗。
方法/步骤7
01
重阳:又叫登高节,喝桂花酒,吃重阳糕,品菊花茶。不过现在过这个的不多了
方法/步骤8
01
腊八:冬天的感觉,吃腊八粥,最习惯老家土灶烧的味道了。古代这个是祈祷来年五谷丰登的节日
在每个节日具体的不一样比如说是春节就要吃饺子放鞭炮拜年在端午节就要划龙舟吃粽子等等每个节日都有它不同的风俗习惯。
我们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节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那如何生动有趣地向孩子介绍我们的传统节日呢?这本《中国传统节日》立体书介绍给大家。绘本用逼真的立体工艺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推荐~
四、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学作品
名家名篇是吗?我这有篇汪曾祺写的。还有一篇是丰子恺的《过年》,我网上似乎没找到,你找找吧
故乡的元宵
--------------------------------------------------------------------------------
作者:汪曾祺
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
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这些都在七月十五“迎会”――赛城隍时才有,元宵是没有的。很多地方兴“闹元宵”,我们那里的元宵却是静静的。
有几年,有送麒麟的。上午,三个乡下的汉子,一个举着麒麟,――一张长板凳,外面糊纸扎的麒麟,一个敲小锣,一个打镲,咚咚当当敲一气,齐声唱一些吉利的歌。每一段开头都是“格炸炸”:
格炸炸,格炸炸,
麒麟送子到你家……
我对这“格炸炸”印象很深。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状声词?状的什么声呢?送麒麟的没有表演,没有动作,曲调也很简单。送麒麟的来了,一点也不叫人兴奋,只听得一连串的“格炸炸”。“格炸炸”完了,祖母就给他们一点钱。
街上掷骰子“赶老羊”的赌钱的摊子上没有人。六颗骰子静静地在大碗底卧着。摆赌摊的坐在小板凳上抱着膝盖发呆。年快过完了,准备过年输的钱也输得差不多了,明天还有事,大家都没有赌兴。
草巷口有个吹糖人的。孙猴子舞大刀、老鼠偷油。
北市口有捏面人的。青蛇、白蛇、老渔翁。老渔翁的蓑衣是从药店里买来的夏枯草做的。
到天地坛看人拉“天嗡子”――即抖空竹,拉得很响,天嗡子蛮牛似的叫。
到泰山庙看老妈妈烧香。一个老妈妈鞋底有牛屎,干了。
一天快过去了。
不过元宵要等到晚上,上了灯,才算。元宵元宵嘛。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灯节要过几天,十三上灯,十七落灯。“正日子”是十五。
各屋里的灯都点起来了。大妈(大伯母)屋里是四盏玻璃方灯。二妈屋里是画了红寿字的白明角琉璃灯,还有一张珠子灯。我的继母屋里点的是红琉璃泡子。一屋子灯光,明亮而温柔,显得很吉祥。
上街去看走马灯。连万顺家的走马灯很大。“乡下人不识走马灯,――又来了。”走马灯不过是来回转动的车、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转几圈。后来我自己也动手做了一个,点了蜡烛,看着里面的纸轮一样转了起来,外面的纸屏上一样映出了影子,很欣喜。乾隆和的走马灯并不“走”,只是一个长方的纸箱子,正面白纸上有一些彩色的小人,小人连着一根头发丝,烛火烘热了发丝,小人的手脚会上下动。它虽然不“走”,我们还是叫它走马灯。要不,叫它什么灯呢?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整个画面表现的是《西游记》唐僧取经。
孩子有自己的灯。兔子灯、绣球灯、马灯……兔子灯大都是自己动手做的。下面安四个轱辘,可以拉着走。兔子灯其实不大像兔子,脸是圆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还有两道弯弯的眉毛!绣球灯、马灯都是买的。绣球灯是一个多面的纸扎的球,有一个篾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两个轱辘,手执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滚动。马灯是两段,一个马头,一个马屁股,用带子系在身上。西瓜灯、虾蟆灯、鱼灯,这些手提的灯,是小孩玩的。
有一个习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 看围屏。硬木长方框,约三尺高,尺半宽,镶绢,上画一笔演义小说人物故事,灯节前装好,一堂围屏约三十幅,屏后点蜡烛。这实际上是照得透亮的连环画。看围屏有两处,一处在炼阳观的偏殿,一处在附设在城隍庙里的火神庙。炼阳观画的是《封神榜》,火神庙画的是《三国》。围屏看了多少年,但还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
街上有人放花。
有人放高升(起火),不多的几支,起火升到天上,嗤――灭了。
天上有一盏红灯笼。竹篾为骨,外糊红纸,一个长方的筒,里面点了蜡烛,放到天上,灯笼是很好放的,连脑线都不用,在一个角上系上线,就能飞上去。灯笼在天上微微飘动,不知道为什么,看了使人有一点薄薄的凄凉。
年过完了,明天十六,所有店铺就“大开门”了。我们那里,初一到初五,店铺都不开门。初六打开两扇排门,卖一点市民必需的东西,叫做“小开门”。十六把全部排门卸掉,放一挂鞭,几个炮仗,叫做“大开门”,开始正常营业。年,就这样过去了。
一九九三年二月十二日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