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农历中全部节日有多少个?
农历节日:
正月初一::春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
正月十六至二十::侗族芦笙节
正月二十五::填仓节
正月二十九::送穷日
二月初一::瑶族忌鸟节
二月初二::春龙节(龙抬头)
畲族会亲节
二月初八::僳僳族刀杆节
三月十五::佤族播种节
三月十五至二十五::白族三月街
四月初八::牛王诞
四月中旬:(傣历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傣族泼水节
四月十八::锡伯族西迁节
五月初五::端午节
五月十三::阿昌族泼水节
五月二十二:鄂温克族米阔鲁节
五月二十九::瑶族达努节
六月初六::晒衣服
壮族祭田节
瑶族尝新节
六月二十四::火把节
七月初七::女儿节 七夕情人节
七月十三::侗族吃新节
七月十五:中元节
:盂兰盆会
普米族转山会
八月十五::中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
十月初一::祭祖节
十月十六::瑶族盘王节
十一月二十:黎族年
腊月初八:腊八节
腊月二十三:小年
腊月最后一天:除夕
二、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
除夕: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年夜饭,贴对联,除旧布新。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拜年、守岁、吃饺子、吃团圆。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吃汤圆、猜灯谜、耍龙舟。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公历4月5日左右,礼敬祖先,亲近自然。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赛龙舟、吃粽子。
中元节:俗称“七月半”,为农历七月十五,放河灯、祭亡魂。
中秋节:又叫月亮节,农历八月十五,祭月、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又称踏秋,农历九月初九,敬老宴、插茱萸、赏菊花。
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是佛教重大的节日,腊八粥。
小年:农历腊月二十四,北方二十三,又称“灶王节”。
有些地方和民族还有自己的节日:
少数民族节日
传统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1、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2、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 3、春节(农历一月一日) 4、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 5、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 6、端午节(农历五月五日) 8、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冬至
从1月1日的元旦节在叫春节,然后再到4月4号的清明节,5月1号的劳动节以及八月十五的中秋节,10月1号的国庆节,还有就是端午节。
三、中国有哪七个传统节日?什么时候过?他们有什么习俗?
中国的七个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现分别介绍这几个节日的情况:1、春节春节指华人(汉族)华夏传统历法农历的元旦,亦即农历新年,是大中华地区与海外华人过的新年,又称岁首、正旦、正月朔日。1914年1月,在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主政期间,将基督教格利高里历的1月1日定为新年元旦,以夏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所以老百姓的“过节”也称为过新年、大年,口头上亦称为过年、度岁、庆新岁。2、元宵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相传吕后一系在吕后死后害怕大全旁落,密谋叛乱,宗室齐王刘囊联合开国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诸吕之乱”。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3、清明清明节在每年阳历4月5日,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节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 “清明节前后,种瓜种豆”之说。人们在这个时节拜祭祖先,能保佑这一年能够风调雨顺,在祭拜的前一天要寒食斋戒,以示对祖宗的崇敬。它带有典型的农业社会的色彩。4、端午端午节是中国重要传统节日之一,时在农历五月初五,现为国家法定节日。端午节又称端五、重五、蒲五、端阳、夏节、小孩节、地腊(道教节庆)、天中节、天长节、沐兰节、解粽节、女儿节、娃娃节、五月节、龙船节、粽包节等。端五指五月第一个五日,古代“五”与“午”通用,所以端五又常称端午。
5、七夕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历7月7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七夕节的形成与民间流传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有关,它最早可以渊源可能在春秋战国时期,如《诗经・大东》:“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还有明代罗颀《物源》曰:“楚怀王初置七夕。”6、中秋中秋最开始不是公众节日,源自春秋时期祭祀、礼法。隋末唐初,军粮种类不多,能够方便携带的更少。唐军裴寂在八月十五这天,以圆月为构思发明了月饼,解决了随军军粮问题,作用相当显赫。于是,便定为这一个为赏月日,后来人们都在中秋节这天与家人团圆。7、重阳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双九重叠,所以也称“重九”。为什么称为“重阳”呢?古时候,以二、四、六、八、十为阴数,以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九为阳数中最大。古籍(易经)上有:“以阳爻为九。”两阳相重,因此又称“重阳”。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