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腊八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07 03:49   点击:124  编辑:yyns   手机版

腊八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腊八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宗教祭祀日。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腊八节本来是中国年末祭祀祖先和百神的传统民族节日之一。然而随着佛教广泛的传播和影响,至迟在进入宋代以后腊八节逐渐与佛教的佛成道(觉悟成佛)日会通融合,成为既是民众传统节日又是佛教的节日了。

释迦牟尼佛诞生和成道的时间,佛典记载不一。最有影响的说法是《长阿含经》卷四、《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三、《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二等所记载的说法:佛二月八日诞生,觉悟成道的时间也是二月八日。

综合相关记述,是说释迦牟尼原是迦毗岁卫国(在今尼泊尔国南部提拉科特附近)的太子,离开王宫出家之后,曾按当时出家“沙门”的做法修持苦行,每天只吃一麻一米,如此六年下来,身体极度羸弱,后认识到苦行不能使人达到解脱,便放弃苦行。

走到尼连禅河沐浴之后,接受一位牧女献上的乳糜(用牛乳与米或谷粉做成的粥),吃后体力恢复,便在一棵毕钵罗树(后称菩提树)下坐禅思维,在二月八日明星现时豁然觉悟。佛经称之为“成道”或“成佛”。

对于佛成道于十二月八日腊月的说法,似乎在南北朝后期开始流行,例如在北齐高僧南岳慧思的《立誓愿文》中就明确地说,释迦牟尼佛“腊月八日得成道”。

南宋及元明清以后,逐渐将腊八与佛成道日结合一起举行纪念活动。这可从禅寺实行“腊八上堂”得到证明,而相继编撰的各种禅寺清规将佛诞、成道等节分开纪念的规定则进一步规范和强化了这种做法。

汉族的。

但各地区风俗不同。

中国农历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农历十二月称腊月,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汉族吧

满族

汉族,少数民族

腊八节的由来与传说是哪一天腊八节是怎么来的呢

1、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称为“腊八”节,古时叫“腊日”,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传统节日。从广义上来讲,夏历十二月初八之腊八,和十二月二十四的祭灶,加上正月十五的元宵,都是传统春节的组成部分,而腊八则标志着整个辞旧迎新活动的开始。

2、“腊八”节的形成,是两个方面结合的产物:一是古代的“腊祭”;二是佛教文化的影响。这一节日可谓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外来佛教文化交相融合的产物。

3、按照古书记载,“腊”,古时也称“蜡”或“猎”。腊(蜡或猎)是古代岁终的一种祭礼。夏朝称“嘉平”、殷商称“清祀”、周朝用“大蜡”、汉代才称“腊”。在古代农业社会,一切风俗习惯,都免不了与农业生产发生联系。农民的生活,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前三季都是比较忙的,只有在冬藏之季较空闲。

4、所以,人们通常在收成之后的年底,组织起来去野外猎取禽兽,用于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以求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祈求来年避免厄运,驱除不祥,家人平安、吉祥,这便是“腊祭”也叫“猎祭”。因此,人们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就来源于年终祈福,酬谢神鬼。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