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葱明节指的是我国哪个节?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14 05:24   点击:251  编辑:yyns   手机版

一、葱明节指的是我国哪个节?

是聪明节吧,聪明节指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

二、我国对清明节有多种称呼,下列哪一个不是? 1.鬼节 2.死节 3.冥节 4.聪明节 5.寒食节

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从此,清明节踏青扫墓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所以不叫――聪明节

2死节不是,农历三月初三才是死节

清明节又叫鬼节、冥节、扫坟节、思亲节、聪明节、寒食节,雅号双死节

1

三、清明节100字

清明也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明清以来,有“吃清明团”、“送百虫”、“水嬉”等风俗。由于清明和“聪明”谐音,故又称“聪明节”,江南民间有此日生子最佳的说法。现今,清明有祭祖、扫墓、祭扫烈士墓、植树、踏青以及吃青团子等风俗。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沈阳的往年常常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而今年却是风和日丽,春意昂然,使欲断魂的扫墓人增添了些须温暖。

这一天全家照例要到父母的墓地去祭拜,早上我与弟妹们(大妹翠华,二妹菁华,小妹玉华,和小弟嘉伟夫妇等,二弟在京养病未能参加)很早就带着前一天精心准备好的鲜花、松柏、纸钱及父母生前爱吃的点心和糖果等供品出发了,一路上车水马龙,人流穿梭,到处都是扫墓的队伍。这表明了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孝敬父母的美德越来越深入人心,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啊!

在父母的墓前我们都悲痛欲绝,缅怀父母一生的辛劳,坎坷,和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无言的泪水寓含着对父母的无限思念和眷恋!虽然父母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了,可是我们天天都在怀念着我们敬爱的严父慈母!母亲在临去世时还拉着我的手说:“不要把我埋得太远,你们要常来看我呀...”我深深懂得母亲当时的心情:“一是割舍不下身边的儿女,多么想再活几年呐;二是希望儿女们能经常去看看他们,但又怕离家太远不方便――母亲无时不在为儿女们着想”

我与弟妹们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30年来到父母坟前祭拜已超过130次,每年至少要来两三次!――父母的恩情我们永远报答不完,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祭拜仪式后我静静地坐在墓碑旁,扶着墓碑含着热泪默默地跟父母说着心理话...,我还告诉他们:“您们的重孙子,中中快两岁了,长的很好、很健康...”我想,父母在天之灵若有知,一定会倍加高兴的!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快到中午了,我们只好留恋不舍地向父母鞠躬告别!在回程的车上,我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我心疼父母:因为他们经历太多的坎坷和苦难;

我惋惜父母:因为他们走得太早,没有享过一天福;

我敬爱父母,因为他们是我做人的楷模;

我羡慕父母,因为他们有一群永远孝敬他们的子女!

我国最早的太阳历以及《国礼・春官》明确记叙了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叙的天文历的最基本常数。农耕社会以后,劳动人民发现日、月、年构成了历法的三要素,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已基本形成了24节气。24节气综合了天文学和气象学等方面的知识,编排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歌谣。其中清明被排在歌谣的第五位。也是农历历法中的第五个节气。此时,天气转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盎然,家家门口插柳条,祭扫坟墓和郊外踏青。农谚中也有清明忙种粟的说法。作为以花信为标志的花信风。清明的花期为一侯桐花,二侯麦花,三侯柳花,充分点明了清明节气的花期和花种。《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读音】qīngmíng 【英语】Tomb-sweeping Day或者Pure Brightness

【释义】 1、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 《清明》(原名:《杏花村》) 2、清淡明智: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苏东坡《东栏梨花》 3、词意探源 (1)犹治平。政治有法度、有条理。《诗・大雅・大明》:“肆伐大商,会朝清明。”,毛传:“不崇朝而天下清明。”;《后汉书・班固传》:“固幸得生于清明之世。”。 (2)指神志思虑清洁明朗。《荀子・解蔽》:“虚壹而净,谓之大清明。”;《淮南子・齐俗训》:“原人之性,芜秽而不得清明者,物或病! (3)指清澈明朗。如:天气清明。 (4)二十四节气之一。《孝经纬》:“万物至此,皆洁齐清明。”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