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为什么人工草原病虫害少?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08 05:25   点击:121  编辑:yyns   手机版

一、为什么人工草原病虫害少?

因为有以下特点:

1、全天候性:人造草坪不受气候影响,提高场地的使用效率;

2、常绿性:天然草进入休眠期后,人造草依然能带给您春天的感觉;

3、环保性:材料均符合环保要求,人造草坪面层可回收再利用;

4、仿真性:人造草是采用仿生学原理生产,弹性良好,脚感舒适

5、耐用性:经久耐用、不易褪色,特别适用于使用频率较高的场地;

6、经济性:一般可保证五年以上的使用寿命;

7、免维护性:人造草基本上没有维护费用发生,只需要防止人为损坏即可;

8、施工简便:人造草可在沥青、水泥、硬沙地等场地基础上进行铺装。

人工草坪会有虫子,但是相对于天然草坪会很少,因为人工草坪是聚乙烯与聚丙烯为原料的塑料制品,现在娱乐的发达,导致草坪的培育工作也越来越受更多人关注,不少农民更是开始培育草坪用来获取收益,草坪业的发展迅速, 致使草坪害虫随之猖獗危害, 影响草坪的健康生长。

因此, 控制草坪害虫的种群基数成为一项重大任务。

二、自然界中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

(1) 首先,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我们的食物全部来源于自然界,维持生物多样性,我们的食物品种会不断丰富。人民的生活质量会不断提高,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2) 生物多样性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黄河流域曾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在几千年以前,那里还是一片十分富饶的土地。 树木林立,百花芬芳,各种野生动物四处出没。但由于长期的战争及人类过度地开发利用,这里已变成生物多样性十分贫乏的地区,到处是黄土荒坡,遇到刮风的天气便是飞沙走石,沙漠化现象十分严重。近年来由于人工植树,大搞三北防护林工程,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沙漠化进程得到了抑制,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3) 生物多样性在大气层成分、地球表面温度、地表沉积层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值等方面的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现在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为21%,供给我们自由呼吸,这主要应归功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地球早期的历史中,大气中氧气的含量要低很多。据科学家估计,假如断绝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那么大气层中的氧气,将会由于氧化反应在数千年内消耗殆尽。

(4) 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将有益于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物种一旦灭绝,便永远不可能再生。今天仍生存在我们地球上的物种,尤其是那些处于灭绝边缘的濒危物种,一旦消失了,那么人类将永远丧失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保护濒危物种,对于人类后代,对科学事业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三、沙化监测工作方案怎么写,第四次的

这里有个草原监测工作方案,可以做参考!

全国草原监测工作方案

为做好全国草原监测工作,及时准确发布全国草原监测信息,指导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面获取全国草原资源与生态状况的动态信息,并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编制年度全国草原监测报告,为促进草原保护建设和科学合理利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二、监测内容

(一)草原资源状况:草原面积、类型、等级、分布情况。

(二)草原生态状况: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石漠化等情况。

(三)草原植被状况:植被组成、盖度、高度、物种数量变化情况等。

(四)草原生产力状况:全国及各省(区、市)草原植被长势、鲜草及干草总产量、载畜能力以及各类型草原生产力。

(五)草原利用状况:草原利用方式、载畜量、草畜平衡状况等。

(六)工程建设效果:草原保护建设重点工程区内外、工程实施前后植被和生态状况,包括草原植被高度、盖度、生产力、植被组成及生态环境变化等情况。

(七)草原灾害情况:草原火灾、鼠虫害发生次数、面积、分布、特点及灾害损失情况,草原雪灾、旱灾等自然灾害情况等。

三、监测工作分工

农业部畜牧业司负责全国草原监测工作。

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组织编制全国草原资源与动态监测年度计划,组织、协调、指导全国草原监测工作,组织编制草原监测报告。

全国畜牧总站组织草原鼠害、病虫害监测和草原保护工程建设效果监测工作,承担草原监测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省级草原监测职能部门按照农业部要求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草原监测工作。

四、监测工作要求

(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各单位应依照本方案要求及工作分工,认真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监测范围、技术路线及相关保障措施。

(二)严格监测技术规范。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农业部颁布的统一技术操作规程,认真组织实施,并开展必要的技术人员培训。

(三)统一数据采集上报时间。各单位要严格按规定时间进行数据采集与上报。每年地面调查数据采集时间为5月-9月,草原火灾情况数据采集时间为1月-11月,草原病虫鼠害情况数据采集时间为3月-9月。

五、监测报告编制与发布

(一)监测数据上报

省级草原监测职能部门及时对基层提交的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审核,并于每年9月20日前将地面监测电子文档(地面监测数据汇总表Excel文件、草原地面监测数据库mdb文件)和样地样方电子照片报送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并抄送全国畜牧总站,将草原保护工程建设效果和草原鼠害、病虫害监测数据报送全国畜牧总站并抄送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

(二)监测数据处理

全国畜牧总站受委托承担监测数据的汇总、分析工作,监测结果报送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

(三)监测报告编制

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组织对监测结果进行复核,并据此起草监测报告。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估,编制《全国草原监测报告(送审稿)》报农业部畜牧业司审定。

(四)报告发布

全国草原监测报告由农业部发布。

六、工作进度

4月:部署2008年草原监测工作,并签订任务合同。

5月:各单位开展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5-9月:全面开展地面样地调查和访问调查,并进行数据的汇总、上报、复核工作。

10月:对地面样地数据和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建模、分析。

11月:组织年度监测报告会商,形成监测报告(送审稿)。

12月:形成正式报告并发布监测结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