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原放牧起源?
草原放牧从成吉思汗时期就开始了。
二、草原放牧背景?
草原英雄小姐妹 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写于1972年。这首琵琶协奏曲取材于蒙族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俩与暴风雪搏斗,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表现了祖国的新一代热爱、热爱集体、勇于斗争的动人形象。全曲共分五段:①草原放牧;②与暴风雪搏斗;③在寒夜中前时;④党的关怀记心间;⑤千万朵红花遍地开。乐曲的主题清新活泼,充满活力,并具有浓郁的内蒙民间音乐色彩。用琵琶这一富有特色的民族乐器演奏,使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形象跃然弦上。在第二段中,充分运用琵琶演奏传统武曲时常用的表现手法和复杂技巧,逼真地描绘了小姐妹与大自然搏斗的情景。第四段如歌而富于深情的旋律,用琵琶四指长轮演奏,同时以大指挑弦奏出简洁的音调作衬托,深刻地揭示了小主人公对党的真挚感情。乐曲采用琵琶协奏曲的形式,一方面充分发挥琵琶的丰富表现力,同时又运用管弦乐队交响性的丰富表现手段,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乐曲首演于1974年,后曾于1978年和1979年两次在美国公演,受到了国内外听众的赞赏。
三、《草原》选自老舍的?
《草原》的作者是老舍
四、《草原放牧》及《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在音乐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使人产生怎样的联想?
草原放牧>在情绪上表现出欢快,奔放,时而悠绕.让人联想到蒙古的人,草原,放牧的场景...
《第六(悲怆)交响曲》在情绪上表现出,叹息,悼念,安静,悲壮.让人联想到某某逝去,回顾某某逝去前的岁月.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