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在哪?
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华山的雄险居五岳之首。 “五岳”是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五岳的所在地及详细资料如下: 东岳泰山耸立在山东省中部,高接云天,巍峨陡峻,气势磅礴,最高峰为海拔1500多米,尊为五岳之首。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句,不过他当时所说的天下,仅限于鲁国邻近的几个国家。后人在泰山山顶上刻有“孔子小天下处”的碑碣,以示纪念。故登泰山,自古有“小天下”之说。唐代诗人杜甫登临泰山山顶后,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据记载,历代有七十二个帝王,都来过泰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 南岳衡山位于湖南衡阳盆地北缘的湘江之滨。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0米。相传大禹治水的时候到过这里,山上散布着庙宇亭台、石刻碑记等古迹,而且林木苍郁,景色幽秀,享有“五岳独秀”的美名。山脚下的南岳庙,始建于唐代,是湖南省最大的一座古建筑。 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华山的雄险居五岳之首。“自古华山一条路”,登临犹如上天梯。游客到了“千尺幢”下“回心石”处,如无勇气,便会回心转意,望峰兴叹,悻悻而归。据说唐代的文人韩愈曾偕数人同游华山,登上苍龙岭时,只见下面万丈深渊,白云绕路,不堪回首,顿生绝望之念,便写了一封遗书投在崖下诀别,后来还是华山所在地的官员把他救下山来。如今在当年韩愈痛哭投书的地方,经过修复,已是石级平稳,石柱为栏,铁索可依,还可以索道上下,已不愁登临之险了。华山还有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在华山西峰上,至今还留有巨大的“斧劈石”。 北岳恒山在山西省东北部,山势陡峭,沟谷深邃。主峰玄武峰海拔2,017米,这里因交通不便,声名不如泰山、华山那样昭著,但偏是深山藏宝,恒山的许多古迹,如挂在半空之中、镶嵌在笔立的山壁上的“悬空寺”,邻近处还有我国现存最古最大的塔----应县木塔,在全国是仅有的。 中岳嵩山,屹立于河南省豫东平原西隅。有三个高峰,其最高峰1440米。始建于秦代的巍峨庙宇----中岳庙,是五岳之中较为完整的一所岳庙,也是我国最早的道教庙宇之一。此外,还有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建造的“观星台”,以及被称为我国佛教禅宗发源地的少林寺。
五岳形成原因分别是什么?
五岳的由来,是商代以来的四方神观念与战国时代形成的五行观念的结合。商代的神灵观念认为,最高神为帝,但是实际执掌管理事务的是东南西北四方神,卜辞中叫“方神”。卜辞云:“东方曰析;南方曰夹;西方曰夷;北方曰夗。”这与古文献的说法稍有不同,《山海经、大荒东经》“日月所出,(有神)名曰折丹,东方曰折”;《大荒南经》“有神名曰因因乎--南方曰因乎”;《大荒西经》“有人名曰石夷”;《大荒东经》“有女和月母之国。有人名曰宛,北方曰宛”。但是不管异同,总之卜辞中已经有了四神的名字。卜辞中多见祭祀四方神的记录,“四羊、南四(异族-南人)卯(杀牲祭祀)于东方”,又“庚戌卜,宁于四方,唯五犬”等等。商代纪年记日均使用干支法,龟板上有干支表。十天干十二地支,循环往复,六十年一个甲子轮回,记日也是干支轮回。比如前面的“庚戌卜”就是“庚戌”日占卜。但是在商代还没有“年”的叫法,甲骨文中的年通“稔”,意为谷物丰收。商代的一年的叫法是“祀”,指一年四季的六种祭祀轮回,六种祭祀轮回完毕正好是一年,商代金文称“唯王十又二祀”,指王在位的12年。到了西周早期才出现了“年”称呼,由指谷物成熟引申为时间的概念。天干是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到了战国时代由十个天干酝酿出了五行的概念。由时间的循环轮回引申到了世界万物都会循环往复永不停息,万物的构成有五种基本元素构成:木·火·土·金·水。轮回的方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这叫相生;同时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叫相克;天下万物相生相克,循环往复。而又把天干分为五对,对应五行;为木之兄,乙为木之弟;丙火之兄,丁为火之弟;戊为土之兄,己为土之弟;庚为金之兄,辛为金之弟;壬为水之兄,癸为水之弟。五岳的说法始见于《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郑玄注曰:“五岳,东曰岱宗、南岳曰衡山、西曰华山、北岳曰恒山、中岳曰嵩山”。现在公认《周礼》成书于战国后期,是儒家思想融合道、法、阴阳等诸家而形成的。因此我们认为五岳的思想是柔和商代以来的四方神和战国初期的五行观念而形成的新的山岳崇拜。
五岳名山的由来有关五岳的详细记载,较早见于秦汉时代的古籍《尔雅。释山》。五岳皆是古代帝王封禅祭天之处。封禅名山,实际上是古代帝王巡守疆土、炫耀武功的产物。第一个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其后汉武帝巡游四方,遍祭五岳,奠定了五岳封禅制度的基础。到汉宣帝时正式颁昭名命名今河南嵩山为中岳,山东泰山为东岳,安徽天柱山为南岳,陕西华山为西岳,河北恒山(在曲阳西北)为北岳。形成五岳同祭的制度。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则确定今湖南的衡山为南岳,其后历代相沿不变。明代又改山西浑源的恒山为北岳,但因为路远难行,仍在河北曲阳行望祀遥祭之礼。一直到清顺治十七年,才移祀至山西浑源,最终使流传至今的五岳名山成为定制。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