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新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些工程为了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多大贡献?
近日,我国又有四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报成功,它们分别是中国四川省通济堰、江苏省兴化垛田、浙江省松阳松古灌区和江西省崇义上堡梯田,这也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极为利好的益处,也意味着中国灌溉工程的建设发展 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其实,中国灌溉工程的发展由来已久。因为在封建社会农业的发展是重中之重,粮食的产量不光是百姓赖以生存的依仗,还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力与军队实力,毕竟不管是征战也好,和平也好,吃饱肚子也是生活富足的提现。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开始研究降雨和水循环的问题,再加上冶铁技术的提高,当时人们就根据现有条件做出来有利于农业灌溉的水利工程,那应该也是最早的水利工程的雏形。在诸多水利建设当中,孙叔敖所创建的楚国芍陂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个并且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当时芍陂都灌溉范围可达到数百里地。
在古代,水利灌溉工程不仅仅用于农业,也是简单的水利防御,能够抵御洪灾,让河流两岸的百姓免受洪水的侵袭,当时“开渠引水”都方法,不仅解决了洪灾还灌溉了庄稼,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意义非常重大的工程。战国时期,水利灌溉还促进了各个国家彼此之间的交流,可以说是从简单的农业用水问题上提高到了各国国力发展问题上。
水利灌溉工程演变、发展到今天,我国在这方面的占比和研究也越来越大,水利灌溉也成了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 ,而且许多历史上建造的水利工程到今天仍旧可以使用,可以说是造福子孙后代。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的水利灌溉工程也会越来越完善,给农业的大力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龙首渠引洛古灌区。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史载汉武帝时修筑,因在隧洞施工中首创“井渠法”,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渠
这些过程为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带来的贡献也是非常巨大的,有助于我国整体实力的提升,而且对于后续的水利发展以及带来的影响都是非常积极的。
这项工程给我国农业发展得到了很多的便捷,而且也省去了很多的人力提升了粮食的产量。
二、秦国李冰修建的都江堰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风景区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2020年11月18日,当选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
李冰(约公元前302年~235年),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战国时代秦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期间,李冰治水,创建了奇功,其建堰的指导思想,就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几千年来,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后世为纪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庙。都江堰也成为著名的风景名胜。
他在修完都江堰后,在四川什邡洛水镇修建水利工程,后病逝与此,葬于洛水镇旁边的章山之上。被后人尊为川主。在洛水旁边的高景关和洛水之间的地段关口两侧后人修建有大王庙、二王庙纪念李冰父子。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为李冰陵园题字。
三、灵渠被入选什么遗产?
在2018年8月13日,灵渠被入选为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而且在2021年1月,灵渠又入选第四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名单。
灵渠是在秦朝之前修建的一个水利工程,它之所以会有这么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就是因为它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而且它还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的一颗建筑明珠。
灵渠的出现打通了两条运河,两条运河之间的联系一旦建立,那么就证明着这两条运河周围的经济,政治等一系列都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
灵渠的出现也在南北双方之间建立起了一个水上的桥梁,为秦始皇统一南部地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在灵渠逐渐完成的一年之内,秦始皇就迅速的收服了岭南地区。
扩展资料
历代兴修的水利工程:
1、战国:秦国的都江堰、郑国渠。
2、秦:开通了秦渠、灵渠和江南运河。
3、两汉:农田水利地区特色明显。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著名工程有六辅渠、白渠、龙首渠等;江淮、江汉之间以修治天然陂池为主,著名工程有六门陂。
4、隋唐:开通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唐朝设专门的官职管理水利事业,各地修建了不少水利工程,仅江南兴建和修复的水利工程,就大大超过了六朝的总和。
5、三国两晋南北朝:曹魏兴复了芍陂、茹陂等许多渠堰堤塘。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
灵渠被入选为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在2018年8月13日,灵渠被入选为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而且在2021年1月,灵渠又入选第四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名单。
关于灵渠:
灵渠在古代又被称为秦凿渠、湘桂运河、兴安运河、零渠、陡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
灵渠的渠首海拔高程是212.08米,多年年平均水位184.10米,极端最高水位是188.52米,极端最低水位是1964年12月30日为183.57米。多年平均最低水位183.76米,多年平均最高水位186.97米。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