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有哪些?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有: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武夷山。
1、泰山
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古称东岳,一称岱山、岱宗。绵延起伏长约200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米,山峰突兀峻拔,雄伟壮丽。从山脚到山顶,沿途古迹名胜30多处,中路有王母池、斗母宫、经石峪、壶天阁;西路有黑龙潭、扇子崖、长寿桥等。
2、黄山
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古称黟山,唐改黄山。由花岗岩构成。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有三大主峰;莲花峰(1873米)、光明顶(1841米)、天都峰(1810米)。风景秀丽,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名,并称“黄山四绝”。七十二峰各具特色。有玉屏楼、云谷寺、半山寺、慈光阁、始信峰、天都峰、莲花峰、仙人洞、白鹅岭、百丈瀑等名胜古迹,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3、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海拔3099米。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誉。传为普贤菩萨说法道场。唐宋时期,佛教日趋兴盛,梵宇琳宫,遍及山峦,有佛龛百余,洞窟40个,又有万年寺、报国寺、洪椿坪(千佛禅院)、洗象池、金顶华藏寺等名胜。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东南凌云山栖鸾峰临江峭壁。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至贞元十九年(803年)完成。大佛头与山齐,脚踏大江,通高71米,肩宽24米,故又名凌云大佛,为世界最大的石佛像。
4、武夷山
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郊。红色砂岩构成的低山,海拔600米左右。为喀斯特地貌静观集中地。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九曲溪、桃源洞、流香涧、卧龙潭、龙啸岩等名胜和冲佑万年宫(武夷宫)、紫阳书院(武夷精舍)旧址及历代摩崖题刻。建阳、武夷山、光泽三市交界处建有武夷山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并被纳入国际“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
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有哪些?
1、张家界武陵源【1992年列入】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由张家界市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慈利县的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和桑植县的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组合而成,后又发现了杨家界新景区,总面积500平方公里。
景区森林覆盖率达67%,有野生动物400多种、木本植物850多种,有一级保护动物豹、云豹、黄腹角雉3种,二级保护动物大鲵、猕猴、穿山甲等25种,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伯乐树、南方红豆杉等5种,二级保护植物白豆杉、杜仲、厚朴等16种。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2、四川九寨沟【1992年列入】
九寨沟位于阿坝州九寨沟县境内,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九寨沟是一条纵深50余千米的山沟谷地,沟中雪峰林立,林木茂密,水池浅滩五彩斑斓,晶莹的溪水穿行于森林和浅滩之间,加上藏家木楼、经幡和藏羌民族独特的传统习俗,称为“美丽的童话世界”,“九寨归来不看水”,号称“水景之王”。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3、四川黄龙【1992年列入】
黄龙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是中国保护完好的高原湿地,与九寨沟相距100千米,海拔1700~5588米。黄龙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四绝”著称于世,再加上滩流、古寺、民俗称为“七绝”。1992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4、云南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2003年列入】
三江并流是指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金沙江、和怒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穿越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之间。三江并流的上部在西藏东南部,下部分在云南省,形成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2003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5、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年列入】
由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发现地宝兴县、四川省境内的卧龙自然保护区等7处自然保护区、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等9处风景名胜区组成,涵盖成都、雅安、阿坝和甘孜共4市州的12个县,面积9245平方公里。
这里生活着全世界3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也是人工繁殖大熊猫的重要来源。除此,栖息地还保护大量的特有濒危动植物物种,如红熊猫和珙桐等。2006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如下:
1、四川九寨沟。九寨沟于1992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标准N(II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黄龙风景区。黄龙风景名胜区于1992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标准N(II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武陵源。武陵源于1992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标准N(II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三江并流。于23年7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5、中国南方喀斯特。27年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6、三清山。28年7月8日,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三清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