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秋节申遗哪个国家成功?
中秋节被韩国申遗成功
2005年,韩国做了一件让很多中国人十分不齿的事情,他们将“江陵端午节”进行了申遗,2009年9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式批准中国端午节成为世界非遗,端午节也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可如此风波并没有过去,之后的韩国再一次盯上了重大传统节日——中秋节。甚至还声称中国人一直在过韩国的节日,对此,中韩之间的相关讨论更是喋喋不休。
就如老一代中国人感慨的那样: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听说老祖宗流传至今的中秋节是韩国的,怎么想怎么可笑!
事实上,暂且不说在中秋节的来源问题上,韩国是否存在剽窃行为,单说这一国家的民众,的确与中国人一样看重传统文化的传承。虽然韩国领土面积并不大,可那里还是有着很浓厚的文化底蕴。
说起文化底蕴,在笔者看来,若一定要在中秋节是哪国的节日这个问题上纠结,我们还应该以发展的角度来细细考量,也只有从中秋节的起源与发展问题上着手。
我们才会发现,这个节日不是一个简单的日期、符号,也不是一种简单的特色食物,反而是一种民俗文化的演化代表。
从这样的宏观角度来看中韩中秋节的归属问题,我们才能有更加理性、客观的认识。
二、申请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条件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又名复合遗产,是同时具备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两种条件者。
一、需具备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
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
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
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二、需具备世界自然遗产的条件:
申请世界自然遗产,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
1、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
2、构成代表进行中的生态和生物的进化过程和陆地,水生,海岸,海洋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社区发展的突出例证;
3、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
扩展资料:
1、申报世界遗产是一件关系社会发展、旅游形象的大事,对于申报地来说可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对实现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2、申报世界遗产是申报地建设世界旅游名城的内在驱动力。从旅游发展的产业视角审视,旅游资源越具有民族性、独特性,旅游产业就越能突出多样性、世界性,这样的旅游资源更能得到全人类认可。
3、申报世界遗产是促进申报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旅游革命的有效推动力。申报世界遗产的过程就是对旅游资源进行持续保护和管理的过程。尤其是世界遗产的建设规划、保护管理都始终贯穿其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界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界自然遗产
三、申请世界遗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才可以申请呢?
申请世界遗产需要具备的条件: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
每年一度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将对申请列入名单的遗产项目进行审批,其主要依据是该委员会此前委托有关专家对各国提名的遗产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而提出的评价报告。世界遗产可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如果一个项目要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它必须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它是一个表达了人类观念的一个转变,它能够成为一种已经消失的文明或者文化传统,它能够提供这样的一种见证。
申请世界遗产其实并不需要什么条件。关键是你这个遗产有世界级的重量,这个遗产必需是对全人类有贡献的,而且还必须是能够震撼世界的。
申请世界遗产是要通过联合国组织和世界遗产组织的联合决议才可以,他们是看这个遗址有没有价值,是不是可复制的遗址,还要看这个遗址的重要意义。
我个人的理解,感觉要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要有能代表这个地方特色的一些东西,才可以达到申请世界遗产的条件吧。
四、为什么要申报长城等风景名胜为世界遗产
申请世界遗产,有如下好处:
一是文物保护的宣传推介作用
文物保护和其他工作一样,必须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载体,而申报世界遗产工作恰恰是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起到了《文物保护法》的宣传作用。清福陵、清昭陵都已有80年的公园历史,“申遗”成功后,两陵的保护更加注重公众参与。两陵的管理部门通过举办世界文化遗产知识讲座、科普画廊、组织志愿者保护两陵等系列活动,增加了公众保护意识。如果说文化遗产在“申遗”成功前是在国内范围引起关注,那么“申遗”成功之后就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并接受世界遗址委员会的监督。既在更大范围得到宣传推介,也在更高层面得到保护和监督。实践证明,“申遗”的过程就是在更大范围宣传《文物保护法》的过程,这个过程让《文物保护法》走进千家万户,使千家万户增加了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
二是文化旅游的提升拉动作用
从我们国家的一些世界遗产地“申遗”前后旅游人数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申遗”成功后旅游迅速升温。2004年7月1日,在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辽宁省的五女山山城、沈阳故宫、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使得过去只在省内拥有一定名气的文化遗产,四海皆知。打上世界遗产的标签,就在世界范围内打出一个文化旅游品牌,展示一个文化旅游的亮点。桓仁五女山山城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之后,很快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形成世界遗产旅游热线。据有关部门统计, 2005年,桓仁县接待国内外游客首次突破100万人大关,创旅游收入5.4亿元,比5年前增长了8.3倍。仅旅游收入已经占地区总产值的15%,一跃成为全省旅游大县。从另一个方面看,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旅游的要求、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不仅是观赏自然景观,要充分体现文化内涵。通过世界遗产扩大了城市影响,树立了城市的形象。“申遗”成功后,辽宁省把旅游项目作为旅游经济发展的很重要的一个景点,组织开展世界遗产系列游。通过文化旅游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将辽宁中部城市群的“金三角”旅游构想推向一个更高的层面。沈阳市政府推出连接沈阳、抚顺之间的“寻根游”活动,两地之间的旅游衔接已成大势,与此同时,作为清东陵、清西陵“祖宗根”的关外三陵也将与它们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整个清文化产业带即将形成。
三是区域经济的促进推动作用
世界遗产地更加对外开放和放开,吸引外商,扩大文化旅游的同时也带来其他消费。沈阳大力加强软环境建设,继“一宫两陵”“申遗”成功之后,又圆满地举行了世界园艺博览会。桓仁县提出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把旅游作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规划长远的发展战略。他们把文化纳入经济发展战略统一考虑,在“文化经济”建设上主要走了三步棋:第一步是下气力对境内的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做到了心中有数。第二步是聘请专家顾问,对旅游等各种文化产业进行大范围论证,编制具有支柱产业规模的发展规划。第三步是努力寻求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共同点和结合部,使二者融为一体,力争走出一条“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的发展路子。他们把旅游度假和休闲娱乐作为“文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旅游产业方兴未艾以外,桓仁还围绕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了产业、产权多元化的“四大基地”,这就是以工艺品、桔秆制品、刺绣等为主的城镇工艺品基地;以草编、铁艺、木雕等为主的乡镇加工基地;以版画、根雕、木刻等为主的重点村加工基地和红石砚台基地。随着五女山山城扬名海内外,桓仁县的对外开放也被推向了高峰。近两年引进国内、国外资金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五女山山城以其独具特色的秀丽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已经成为桓仁县文化产业的龙头项目。
四是协调发展的社会凝聚作用
世界遗产对社会的进步起着辐射、影响、渗透作用。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似乎看不见,摸不着,实际上这些宝贵的物质财富无时无刻不在起着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作用。可以肯定地说,无论是生活在哪一种社会制度下,属于哪一个民族的人民,在生存上有一个共同的企求,那就是都需要良好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氛围。申报世界遗产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社会环境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有着直接影响,对引导人们形成好的生活习惯有间接影响,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人们群众了解世界遗产、热爱世界遗产,自觉参与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整个社会就会逐步形成良性循环。深厚的历史文化吸引人、启迪人。先进的文化教育人、影响人。良好的社会环境熏陶人、改造人。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