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国,巴西,肯尼亚哪个国家有野生大象
肯尼亚。肯尼亚共和国位于非洲东部,是一个位于赤道上的国家。在该国家的境地内会有野生大象的存在,其均存在于自然保护区中,是为了防止偷猎人员的偷猎,而野生大象也被列为保护动物的名单中。
二、为了减少肯尼亚非法捕猎的现状,肯尼亚当局采取了哪些可行的措施?
肯尼亚成立于1963年,是非洲东部的一个小国。其境内地势偏高,多为高原,而且它处于热带季风区,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在气候和地理的多重因素下,肯尼亚常年气候温和,阳光充沛,森林植被茂盛,环境很优美,那里保留着原生态的森林草原和山川河流,优越的自然条件让肯尼亚成了野生动物的乐园。
在政府的规划下,肯尼亚国内设立了多个野生动物保护区,那里有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种类数量最多的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区内生存着数量巨多的羚羊、长颈鹿、河马、猎豹、斑马、大象、狒狒和狮子等野生动物。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动物景观让肯尼亚的野生动物园保护区成为了全球热门的旅游路线,很多人去肯尼亚就为了目睹动物们的英姿,旅游带动经济,动物景观成就了肯尼亚的旅游行业,让当地人的生活得以改善。
野生动物保护区推动了肯尼亚经济,这一切离不开肯尼亚政府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捕杀和售卖野生动物是个黑暗的暴利行业,为了保护野生动物,一方面,肯尼亚设立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和机构,还在保护区设立了界线和保护网等措施,一旦发现有人非法捕猎野生动物,就进行严厉处置,最高的可判处死刑。另一方面,政府对进入或者离开保护区的人员和车辆登记在册,使用专用车辆进入区内参观,限时进入,限时撤离,极力保护野生动物。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会对部分野生动物戴耳标,为野生动物设定了一个“身份证”,尽最大努力去保护野生动物。
强有力的措施让非法捕猎野生动物园的人无机可乘,为了更好的杜绝捕猎野生动物行为,当地教育机构还时常开办保护野生动物相关的公益培训,让群众形成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加强了法律完善,对非法捕捞加重惩罚措施,以法律保护当地野生动物。
首先就是在当地宣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且也要宣传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再者就是加大对非法捕猎者的处罚,上交他们的捕猎工具,并且对生活有困难的人给予帮助
对当地人,是直接刑罚论处,监禁的那种。对外来的人轻则罚款,重则移交你当地的司法机关进行审判,可能还会有劳动教育。
三、为什么有人要偷猎犀牛?
外媒报道,在肯尼亚奥尔佩杰塔自然保护区,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方白犀牛,被称为“苏丹”的45岁雄性北方白犀牛由于健康状况严重恶化,被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实施安乐死。目前,全世界仅剩两头雌性北方白犀牛,可以说北方白犀牛这个物种被宣告灭绝。
为什么有人要偷猎犀牛?
很多国家的人自古就认为犀牛角具有极大的药用性,认为犀牛角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因此犀牛受到了大量捕杀。罗氏公司在1983年在The Environmentalist上发表文章测验了犀角的药用性。结果如图
中国人也认为犀牛角具有药用性,根据本草纲目记载,犀角主治:“百毒蛊疰,邪鬼瘴气,杀钩吻、鸩羽、蛇毒,除邪,不迷惑魇寐。久服轻身(《本经》)。伤寒温疫,头痛寒热,诸毒瓦斯。令人骏健热,散风毒,治发背痈疽疮肿,化脓作水,疗时疾,热如火,烦闷,毒入心中,狂言妄语(《药性》)。治主风毒攻心,热闷,拥毒赤痢,小儿麸豆,风热惊痫”。
1993年,卫生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删除了犀牛角的药用标准,并禁止再用犀牛角制药,犀牛角从此退出了中医药的历史舞台。虽然中国境内没有野生的犀牛,犀牛就没有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但是中国作为《国际野生贸易公约》的成员国之一,中国始终支持禁止任何犀牛制品交易的禁令。
除了犀牛角传说中的药用性,犀牛角还被看作一种具有身份地位的装饰品。阿拉伯国家把犀牛角看作社会级别的象征;在也门和阿曼,犀牛角被用来制作仪式上使用的匕首手柄。使得犀牛角价格高昂,在黑市上,一克犀牛角价值100多美元,一个完整的犀牛角价值上万美元。暴利驱使着盗猎分子不断猎杀犀牛,导致犀牛数量锐减。
万物生灵多姿彩,请保护犀牛,保护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生存环境,拒绝任何野生动物制品,不滥捕滥杀野生动物,不参与非法买卖野生动物。
那些人为了利益呗
不杀光绝不收兵
四、肯尼亚有哪些自然保护区?急!急!急!
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濒临印度洋,赤道横贯中部,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除沿海一带200公里宽为平原外,其余多为高原,平均海拔1000至1200米,荒漠、半荒漠地带约占国土面积的2/3。就是这样一个赤道、裂谷、火山、荒漠充斥的国度,却成为野生动物美好的天堂。
肯尼亚现有59个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7.6%。肯尼亚第一个国家公园是首都内罗毕国家公园,建于1946年,距市中心仅7公里,面积达117平方公里。公园内有大型动物上百种和40O多种特有的迁徙鸟类。
走出内罗毕这座“阳光下的绿城”,往西不远处,便出现东都非洲的地理奇观———世界上最大的断层陷落带———东非大裂谷。沿裂谷坎坷颠簸约300公里,便到达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
马赛马拉意为“马赛人林木稀疏的草原”。保护区建于1961年,面积达1800平方公里,有95种哺乳动物和450种鸟类,是世界上最好的野生动物禁猎区之一。马赛马拉还是一个巨大的保护完好的风景区:蓝天白云下连绵起伏的绿色丘陵,马拉河的无数支流穿过保护区内的大草原,河边生长着的茂密的丛林以及热带草原的金合欢植物,再现着美国作家海明威笔下的美丽粗犷的非洲原野景象。
在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最常见的有“非洲五霸”———大象、狮子、犀牛、野水牛、猎狗,还有羚羊、斑马、角马、河马、长颈鹿等动物。
在保护区,可以看到成群的黄色羚羊欢快地摇动着又短又小的尾巴在不停地啃草。羚羊与斑马、角马和睦相处。往里走,又能看到懒洋洋的睡狮。狮仔在温和的午后阳光下横竖乱摆,似睡非睡。草地里则有象群在慢慢移动,小象紧紧依偎象妈妈的镜头特别惹人喜爱。
夕阳西下,食肉动物开始活跃。雄狮出现了,它先是坐卧于山坡的高土堆上,尔后起身走下山坡,脚步不紧不慢,强劲有力,不知哪一头食草动物又将成为狮子的晚餐。两只一模一样的年轻雄豹在山坡边沿寻找着猎物。山坡上的羚羊、角马、斑马立即警觉起来,“刷” 地扬起头、竖起耳朵。羚羊动作敏捷,撒腿往山上飞跑。角马、斑马跑动一阵后停下来静观敌手。猎豹常常是拉开距离制造假象后突然转身快速攻击目标。
肯尼亚的湖泊也著称于世。纳库鲁湖因200多万只火烈鸟集栖湖区而名扬天下。
纳库鲁湖已建成国家公园,坐落在裂谷省纳库普县,海拔1753至2 073米,占地面积188平方公里。园中约有450种禽鸟,最著名的是火烈鸟。在这一带生活的火烈鸟约有200多万只,占世界火烈鸟总数的1 /3。
走过纳库鲁国家公园,第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就是火烈鸟群栖的湖景。火烈鸟不仅仅是成群,而且是成片成片毫无隙缝地压在湖面的浅水区,人们根本无法数点到底有多少只。
看着这铺天盖湖的火烈鸟群,有人替其食物担忧。就算每只鸟每天吃一条鱼,那也是天大的数字了。也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之物,火烈鸟以藻类、小虾等为食。纳库鲁湖属温带盐湖,藻类繁殖快,保证了火烈鸟的基本口粮,涉行浅滩觅食的火烈鸟有着永远吃不完的食物。
到肯尼亚主要是看野生动物,此话一点不错。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就设在肯尼亚,也还真是选对了地方。走进这个野生动物王国的国度,会给您带来震撼、激动与无限的遐想。
1977年,肯尼亚政府开始禁止对野生动物的狩猎捕杀。肯尼亚的野生生物局(KWS),是负责全国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以及野生动物保护的最高管理机构,直接受肯尼亚总统办公室的管理和指导,拥有人员3000名,其中有1000名是以军队形式组成的动物保安。野生生物局的三大任务是服务、保护和研究。多年来,肯尼亚政府对野生动物的管理与保护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