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的人文特色是怎样的?
郑州的市花是月季花。
月季,直立灌木,高1-2米;小枝粗壮,圆柱形,近无毛,有短粗的钩状皮刺或无刘。花几朵集生,稀单生,直径4-5厘米;花瓣重瓣至半重瓣,红色、粉红色至白色,倒卵形,花期4-9月,果期6-11月。
郑州的市树是法桐。
法桐,又称三球悬铃木,落叶大乔木,高达30米,树皮薄片状脱落;嫩枝被黄褐色绒毛,老枝秃净,干后红褐色,有细小皮孔。
郑州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郑开片,是居住在市区的大多数人中通行的地方话。郑州市区方言内部略有差异,大致可分为新老两派。老派分尖团,口语中儿化音、u化音较多,新派不分尖团,儿化音向北京音靠拢,u化音明显减少。老派主要分布在管城区,即原城关所在地,新派主要分布在金水、中原、二七等区。
郑州地区的戏剧剧种以豫剧、曲剧、越调影响较大,其中豫剧与京剧、评剧、越剧并称为中国四大剧种。郑州的戏曲氛围浓厚,早在20世纪初,郑州火车站附近的老坟岗汇聚了坠子、相声、评书、戏法、戏曲和拉洋片的艺人,后来,郑州市内各大公园和文化宫成为戏曲爱好者活动的主要场所。
截至2016年10月,郑州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传承人4人;省级非遗59项,传承人26人;市级非遗185项,传承人149人。已公布五批市级项目,三批市级传承人。其中,少林功夫、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超化吹歌、巩义小相狮舞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郑州人的主食以面食为主,面食中又以白面(即小麦面)食品为主,粗粮面只作为营养搭配和调剂口味,需求量较小。常见的面做食品有馍(馒头)、菜馍(又叫菜蟒或菜龙)、油卷、包子、烙模、油饼、菜盒、烧饼、油条、炸菜角等等。郑州人特别喜欢吃面条,面条的种类很多,有汤面条、捞面条、炸酱面条、卤面条、炒面条、牛羊肉烩面条等等。郑州人的副食即佐餐菜肴主要有五大类:肉菜类、青菜类、食用菌类和豆制品及蛋类。
郑州浮戏山雪花洞旅游景点[郑州,河南]
浮戏山,是游览避暑的胜地,也是科研、教学园地,还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山水地貌和古、深、奇、幽的人文景观,正成为中原旅游的热点。
浮戏山无山不洞,无洞不奇。雪花洞位于金龟峰下,洞天高阔、气势雄伟。洞内观光面积 4600 平方米,洞中有洞,洞洞相连,自然形成迎宾、通天、白龙、雪花、玉林、水晶宫、花果山、圣景台等十个大厅。洞内除半透明造型各异的石钟乳外,琳琅满目的雪花石,流光溢彩的珊瑚石,晶莹剔透的葡萄石,更是世所罕见。在这长达 173 米的雪花长廊上,鹅毛般晶莹蓬松的乳白色石花遍体堆积洞壁,仿佛置身漫天飞絮、悬冰百丈的冰雪世界。国家岩溶地质研究所所长朱学稳教授两次考察后这样说:“巩义雪花洞,石花、石葡萄、石珊瑚是其特色,博览中外,翻阅所有岩溶书刊,尚未发现如此壮观的溶洞。石花横生石壁,非滴水形成,不同一般的石钟乳,它以极高的科研和观赏价值,可谓天下第一雪花洞。”
山,无水不灵;景,无寺无韵;玩,无洞不奇,三者并存,更是难上加难。而巩义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则融山、水、洞、寺于一体,汇遗址、古堡为一身,峰险泉碧,寨古洞奇,山清水秀,自然天成,实乃游客之大幸。游览浮戏山雪花洞,有一种脱离尘世,蒸发时空的感觉,每每想起,顿感心旷神怡,恍如桃源。
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系省级首批风景区,位于郑州市西南 58 公里处的巩义市新中镇,游览面积 345 平方公里,分为七个景区,主要自然与人文景观 126 处。以其山清水秀,寨古洞奇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获“中原小桂林”之称。
浮戏山,由 108 座俊俏山峰, 509 种植物, 72 处水体, 68 种野生花卉,千余种匪石, 200 多间庙宇组成了一座大型的山图案,镶嵌在中原大地上。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