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有偿收购民间藏品吗?
根据规定国家是有偿来收购民间的藏品的,一般会根据你家里的藏品的年代和收藏价值来进行判断价格,你也可以无偿捐献给国家来进行收藏!
二、2022年个人收藏的文物能不能交易
不能。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2020年国家文物局公告显示,个人收藏的文物是不能进行交易的,这个规定一直延续到2022年7月25号。
三、为什么藏者容易受骗,古玩业界真实的故事
说一个扎心的真相,在给古玩界洗脑上“剧情式娱乐鉴宝”节目功不可没,比如一个常见的现象,现在“剧情式娱乐鉴宝”节目基本上看不到真正真实发生的收藏界故事,绝大多数的“剧情式娱乐鉴宝”节目鉴宝专家为了配合收视率,参考价动则几千万、几亿元,跟真实的古玩界完全割裂。
“剧情式娱乐鉴宝”节目中大肆编造剧情,一个藏家为了让流失海外的古玩回归中国,于是抛家舍业,最后成功把古玩带回了国内;有的剧情还编成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保护国宝闹得家破人亡,有的甚至把爱新觉罗都弄上来了,等等,试问,这种“剧情式娱乐鉴宝”节目竟然能存在十几年,不断的给人洗脑,今天大量古玩珍品流失海外,这类“剧情式娱乐鉴宝”节目可谓是功不可没,无人敢管、无人敢问,已经形成了造假、贩假、包装专家、套路鉴、套路拍完成产业链。
在“剧情式娱乐鉴宝”节目里,估价几千万元都算是小数目,钱都快成游戏币了,随便一件古玩,估价都是几百万,几个亿张口就来,以一件鸡血石为例,蔡国声曾在央视寻宝栏目中为浙江藏友估价30亿元,当年还上了热搜,目前还能在网络上搜索到这则新闻,过去了这么多年,卖出去了吗?你卖给蔡国声3000万元,你问他要不要,肯定不要,放着差价不赚,这不是傻子吗!
除了几百万、几个亿遍地走这个特点,“剧情式娱乐鉴宝”节目还有个特点,出现很多亲情、爱情戏码,有的表演成祖传,有的表演成苦情戏,而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用古玩做定情信物呢?大家都心知肚明。
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
张哥在这里说句大实话,这跟背后的资本和创作方深入了解受众心理,渴望一夜暴富,然后潜移默化的输出息息相关,中国“剧情式娱乐鉴宝”节目受众主要是谁呢,在网络上看到2019年10月一份调查显示,10个点击率最高的“剧情式娱乐鉴宝”节目,观众年龄大多是50岁以上的男性,占90%以上,可以毫无疑问地说,“剧情式娱乐鉴宝”节目受众就是男性,所以为了满足男性受众的美好臆想,“剧情式娱乐鉴宝”节目里几千万元的剧情戏遍地走,让很多男性收藏家逐渐偏离了自己的认知,宁愿放着也不愿降低自己的要求,就如上海刘益谦收藏的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你就一个普通人,自己一定要卖2.8亿元,或者说卖个2亿元,同时为了维持“物以稀为贵”的理念,到处配合宣扬全世界只有11件半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殊不知,刘益谦背后艺术品投资顾问是仇国仕,人家是佳士得和苏富比拍卖的座上宾,人家是原始股大王,而普通古玩收藏家甚至连艺术品投资顾问费都付不起,又何谈2.8亿元呢?能现实点吗!
真正的中国古玩界真的有8000多万收藏家吗?接近1亿人搞古玩收藏?这个数字本身就是问题,14亿人,相当于14个人里面有1个,到底什么是古玩收藏?有没有搞明白?是一个人满足物质文化需求后的精神需求,是家族财产配置的一部分,一个正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古玩界,怎么可能有8000多万古玩收藏家?要明白2021年人均年收入人民币3.5万,每个月3000多,整个国家月入在1000元的足足有6亿人,而更重要的是,在夹带私货宣传搞收藏可以一夜暴富的道路上,“剧情式娱乐鉴宝”节目可谓是劳苦功高。
“剧情式娱乐鉴宝”节目以及所包装出来的鉴宝专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喜欢渲染矛盾,激起大家的愤慨来增加热度,比如杨氏、崔恺二人在2021年3月至2022年11月有计划的编排各种鉴宝情景剧,怒骂丘小君、马未都、吕成龙、叶佩兰,崔恺自己剪辑发到抖音、快手上,转发、点评一浪高过一浪,后来被离职员工曝光崔恺与郑州斗热技术公司合作刷抖音、快手假粉丝,利用编辑软件搞网上“套路拍”,一顿神操作,很多“剧情式娱乐鉴宝”节目包装出来的专家发现这招非常好用,于是迅速跟进,因为无知的收藏家毕竟有些,从此很多古玩鉴宝专家把这一招发扬光大,如鉴宝专家杨宝洁、徐宏等。
古玩鉴宝大师剧情戏和刷抖音、快手假粉丝成了上热搜的重要法宝,说到这啊,你是不是恍然大悟,会忽然想到太多古玩鉴宝专家的名字,举出太多古玩鉴宝专家可笑的案例,尤其是“套路拍”“套路鉴”公司的加持吹捧下,在这一波接一波的轰炸,很多古玩收藏家开始觉得自己的古玩真的价值连城,只是没有找到合适出手的时间点和合作单位而已,不断的找“套路拍”“套路鉴”公司寻求合作,缴纳高额费用,结果弄得钱、物两空,有的十几年来东奔西走,难道这不是对自己人生消耗和吞噬吗,这些人恰恰不明白一个道理:一个古玩鉴定专家如果有真本事,就不会到处配合古玩“套路拍”“套路鉴”公司去挣那点鉴定费,到地摊淘宝未尝不可,也许早就像获得第十三届全球伍德曼艺术品鉴定评估师大赛金奖的李鉴宸一样有眼力、有高端人脉网,移民新加坡并转行做国际古董商,拥有11家古玩销售企业,早已成为富翁,真正诠释了一句什么叫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或者像马未都一样开设多家博物馆,出版图书、上电视,现在连小孩子都知道马未都,难道这不香吗?真有本事还顶风冒雨、四处走穴骗那点鉴定费吗!
在这种“剧情式娱乐鉴宝”节目不断洗脑下,自己不必自立,完全相信鉴宝专家和拍卖公司,结果最后都是想尽各种办法收费,不信啊,你去看看类似的网络上新闻,到处是警察把哪家古玩拍卖公司查封了,或者是哪里又举办了大型古玩鉴宝会,100%邀请了单国强、叶佩兰、李宗扬、陈润民、潘深亮这些人,再看看网络上公开的古玩鉴宝专家出场费,所以你明白这里面很多事情,鉴定专家出场费的高低最直接表现一个人的能力,也明白了为什么古玩鉴宝专家变成了“古玩鉴宝砖家”。
今天的古玩鉴宝专家实在上不了台面,一无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师和鉴定估价师资质,二无古玩鉴定相关学历,三无相关的研究性学术论文,四无古玩方面著作,总之一句话,全靠演技。
“剧情式娱乐鉴宝”节目为什么十几年来始终长盛不衰,因为很多“剧情式娱乐鉴宝”节目的导演的理念是基于立足于围绕古玩界几个热搜词,知道大家喜欢听几百万、几千万元的故事,抓住社会情绪,编写剧本写出矛盾激化,挑起怨念的剧情,今天智斗外国佬,来个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保护国宝回归,明天教训无耻小三,后天瞄准出轨渣男,收视率讨论度更高才能让 “剧情式娱乐鉴宝”节目或者片头片尾植入广告,从而获得根本更好的宣传效果,一个这样的 “剧情式娱乐鉴宝”节目火了,会吸引更多的导演编剧沿着这样的路子继续走,剧情上呢,还要卷,你编的冲突更激烈,那我就更要过火,以至于长久以往对古玩收藏家潜移默化的改变,让他们觉得古玩确实能让自己一夜暴富,我就是身价几十亿,这也是为什么十几年来“套路拍”“套路鉴”消不灭的重要原因,大量真品古玩得不到承认直接流失海外,然后再花重金购回,而这些一系列后果 “剧情式娱乐鉴宝”节目的导演真的关心吗,其实类似的操作还有很多,比如前面讲的鉴宝专家崔恺骂鉴宝专家吕成龙、叶佩兰等剧情,粉丝受众听的那叫一个酣畅淋漓,各种情绪得到释放,然后这些人靠商业化赚的盆满钵满,无心之人只看热闹,有心之人啊,发财之道!
所以啊,张哥在这边给你提个醒,平时刷一点搞笑视频轻松一下,都比被煽动被灌输被洗脑要有用的多。少看 “剧情式娱乐鉴宝”节目,管好自己的钱包,平时看看书,陪陪家里人,心态放好,不要想着一夜暴富,关注我,听张哥讲古玩界的实在事。
收藏古董败局?当年3750万买古董2820万卖!惨痛教训曝光
我只能说,我是一名古董界观察者,我不收藏古董。
魔幻的古董世界,到底收藏古董是乐园还是坟墓?
每年看着佳士得、苏富比春拍、秋拍同类古董拍出动则上亿元的喜悦,但当自己出手时,却很艰难,有人卖出去古董成功即赚800万,有人却血亏在了古董价格暴涨的当口。
上海的张先生从1995年开始搞古董收藏,花费3750万元(按照今年2018年相当于1亿2000多万元)接手了上海一位94岁一位姓刘的古董收藏家的古董,一共547件,当时张先生想,这其中只要找到好的买主,卖出去几件就可以回本,据说其中有几件,上海的蔡国声有借过这位刘姓收藏家手里东西,并写在自己的著作里,后来找蔡国声核实,确有此事,此为后话,当然,从这一刻开始,张先生走上了漫漫长征路。
2007年开始,张先生退休,虽然说家里有三套房子,吃穿不愁,女儿在德国工作,不需要操心,但女儿不喜欢古董,因而张先生希望把收藏10余年的古董卖出去一些,因而,张先生找到了上海朵云轩拍卖行,老字号信得过,当然,张先生找熟人,托关系,并花费了一定的好处费10万元(古董潜规则之一:虽说拍卖行合同不收费,但是也不收民间藏品,只有送礼才会办事)才送进朵云轩拍卖行,但是由于朵云轩拍卖行主要经营字画,而张先生主要是收藏陶瓷,因而2011年的春拍对于张先生来说并不顺利,一件兽纽芙蓉石方章,一件周节之的,一件高山玛瑙,三件没有一件成交。
虽然流拍,这点张先生并没有要责怪朵云轩拍卖行的意思,而后,张先生通过网络上寻找,2012年张先生和上海古今通宝拍卖行合作,缴纳前期费用30万元,送进去5件古董,全部流拍,2013年张先生参加上海国时拍卖和金堂拍卖,一共缴纳45万元费用,也全部流拍,在这期间,张先生曾怀疑过是否是自己古董有问题,因而参加了20余次古董鉴宝活动,丘小君、叶佩兰、李知宴、马秀银、欧阳朝霞、吴少华、杨伯达、耿宝昌、赵青云、雷从云、张浦生、李宗扬、许明等专家的鉴宝会,每件古董有专家说真,也有专家说假,在这期间我仅仅为了鉴定就花掉120余万,后来和张先生聊起,他觉得自己十分可笑。
为了卖古董,张先生足足跑了9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跑不动了,也不想跑了,张先生只想把自己的古董卖出去,把钱给自己远在德国的女儿汇过去,希望帮助下女儿,而后在朋友的介绍下,2018年认识了上海古董经纪人李鉴宸,给了李鉴宸前期68万元的好处费(原本70万元,讲下来68万元),包括成交佣金的35%,张先生希望以打包的形式(539件)出售(其中8件送给亲戚了),正如23年张先生从刘先生那里打包过来一样,用张先生话说,玩过了,该放手了,而后在李鉴宸的帮助下,一位浙江杭州的王总以2820万元打包购买,至此解决了张先生身上巨大的包袱。
用张先生自己的话说:“没事找罪受”。前前后后花费超过200万元,但是如果不卖掉,一分钱也拿不到。
血淋淋的启示:古董不是普通人家玩的,醒醒吧,皆以此文提醒那些想一夜暴富的收藏群体。
1、他们在各自的行业奋斗中获得了成功,这些成功主要来源于他们的自信。但是古玩收藏依靠的是知识和眼力,而不是单纯地出于自信,他们上当受骗就是因为太过于自信。
2、自从古玩走向市场的几百年来,为了经济利益便出现了古玩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这是业界最复杂的,也是最难于的事情。也是为什么不懂古玩的人绝不敢涉入的重要原因。但一些藏家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识别真假古玩的难度。就连干一辈子古玩的商家行家,都会打眼上当,更不要说不经历长期买卖的收藏家了。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