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马的绘画、雕塑、音乐、邮票等艺术品的资料和图片··
古往今来,人们把马看成吉祥的象征,并创造了无数的马的艺术品,体现了中华民族爱马、敬马的传统,“马”文物邮票展示给您的就是丰富多彩的“马文化”。
新中国最早出现的“马”文物图案邮票是1953年发行的特6“伟大的祖国”(第三组,敦煌壁画)中的第一枚“马夫与马”(西魏);而我国发行的马文物邮票多达20余枚,内容涉及到陶瓷、雕塑、壁画、绘画、青铜器等许多艺术门类,这些文物成为展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有力证据之一,也是中国马文化的缩影,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国人对马的无限热爱。
1961年,原我国邮电部发行特46“唐三彩”邮票全套8枚,由我国邮票设计家卢天骄设计,印刷十分精美,发行量为150万套;其中有4枚为展示“唐三彩”瓷马的邮票,由于该套邮票发行早,存量更稀,市价在600多元一套。1983年发行的T88“秦始皇陵兵马俑”邮票及小型张和1990年发行的T151“秦始皇陵铜车马”邮票小型张,从两个角度(陶俑和铜器)展现了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的规模巨大及葬品极为丰富,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马在国家、军队中的重要作用。鉴于秦始皇兵马俑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荣誉,联合国也曾发行过“秦始皇陵兵马俑邮票及小本票”。1978年,我国原邮电部发行了以著名绘画大师徐悲鸿代表作品为图的T28“奔马”邮票全套10枚小型张一枚。1995年发行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横双联印邮票及2001年国家邮票局又发行的“昭陵六骏”邮票及凸凹雕版小版张,这些邮票以精美的设计印制赢得了邮人们的广泛热爱。而在“马”文物邮票中最珍贵和具有名气的则为出土于甘肃武威的“铜奔马”了(其又称马踏云雀或马超云雀),1986年“铜奔马”被定为国家旅游志徽,在我国发行的邮资票品中,它也是多次荣登“方寸艺术”;与“铜奔马”同套发行的编号66-77“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的邮票中还有一件“黑彩马”,精美的造型与釉色同样令人叫绝。当然,“马”文物邮票中还有不少,就不一一介绍了。
你要做什么,我有8个G的参考呢,我在做雕塑的
青铜马
嫁汉嫁汉但不结婚
二、如何判断火漆戒指是古董还是现代工艺品
看年代,物品的使用痕迹,材质和做工手法。
1、年代鉴定很显然,就是看古董艺术品的年代,这需要从时代特征比较辩证的方法去进行鉴别。
2、还有就是物品的使用痕迹去进行鉴别,如果是实用器物必然产生使用痕迹,这种痕迹可以通过对日常物品的细心观察,建立大脑中的资料库。平日还需多去严肃的博物馆和阅读严肃的专业出版物,增加相应的知识储备。
3、材质鉴定,看火漆戒指所使用的材料是什么,所用材料又是哪个年代。
4、工艺鉴别也是在鉴定中非常重要的方面。看火漆戒指的做工手法,以及细节,就能鉴别出是古董还是现代工艺品。
三、可以介绍一下名扬天下的国宝级文物马踏飞燕吗?
1969年9月,甘肃武威新鲜公社村民在雷台南部挖掘防空洞时,几镢头下去,发现了一间用青砖砌成的墓室,里面整齐堆放着铜人、铜牛、铜车和铜马,旁边两座棺床上摆放着尸骨架。
一座尘封多年的神秘古墓被揭开面纱。
11月3日,甘肃考古工作者对墓穴进行了考古勘探,最终该墓穴出土了铜人、铜车、铜马、铜牛和陶器等231件文物,其中铜马39匹,它们神态各异、活灵活灵,艺术价值最高的是一匹铜奔马。
墓葬出土的铜人俑当中,4件女俑背后刻着“张氏婢”字样,8件男俑背后刻着“张氏奴”字样,一只陶碗底部刻着“张家奴字益宗”铭文,由此推断,该墓穴的主人应该姓张。
考古工作者通过对铭文等研究,分析出墓穴主人当时地位、身份和职业等,判断出这位墓主人生前四次被册封为将军,兼任过河西四郡之首武威郡郡守,至于如何推断的就不得而知了。
雷台汉墓出土的铜马上还清楚印刻着“张君前夫人”和“张君后夫人”的铭文,《汉书》所载,“夫人”即“列侯之妻称夫人”,所以断定,这位墓主人的最高身份是诸侯。
那匹最具艺术价值的铜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矫捷健美,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灵活,三足腾空而起向前飞驰,剩下一足轻踩飞燕。
从整体造型来看,是一匹躯体庞大的骏马正踏在一只飞驰中的龙雀背上,那只小小的龙雀惊恐地回头观望,这座惟妙惟肖的铜奔马展现了骏马凌空奔腾、疾速奔跑的雄姿。
这就是名扬天下的“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是东汉艺术成就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珍宝,代表了东汉时期艺术成就的巅峰水平。
其一张一驰的神采表现力,令人叫绝的创作构思和高明的铸造工艺,让人赞叹不已。塑造一匹身姿矫健的骏马并非难事,但在静物中表现出动感,要展现一匹良驹日行千里的神速,绝非易事。
确实非常惊叹于古代籍籍无名的艺术家的独具匠心,他们将满腔的热忱赋予在了作品中,尤其大胆而夸张的巧妙构思,让骏马后蹄踏上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如此让小小的燕子与壮大的骏马相对比,让飞燕与奔马的速度有目共睹,奔腾中骏马的动态凝结在了一个相对静止的空间里,以静衬动,让这匹静态的铜奔马立刻有了生命力。
马踏飞燕是古代艺术家经过精心设计的,既符为力学原理,又使奔马的轻盈和物体稳定双双得到完美解决,这正是它的高超和高明之处。
具体而言,鸟形底座平,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鸟的头、双翅、尾呈现伸展状态,增大了稳定性,这道理正如三角支架,所以使马的重心通过足踏于飞燕背上而能保持平稳,构思之精巧无出其右。
马踏飞燕呈现了力的感觉,又传达了动的节奏,马的速度又超过了燕子,在矫健飞驰中展现了速度的壮美,让人赞叹这是一匹力与美相结合的“飞马”。
马踏飞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殉葬品,而是墓主人生前供奉过的马神,寄托这位将军死后灵魂升天的祈愿。
马踏飞燕是我国知名文物之一,颇具考古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国家也将其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形象标志并广为传播。
中国历史长河里,从来都不缺才华非凡的能工巧匠和天才艺术家,他们留给后世的艺术瑰宝,让世人叹为观止,他们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马踏飞燕这个文物是来自于东汉时期的一个艺术品,而且制作工艺也非常的精细,同时构思也非常的高明,同时在镜中也展现出来的动感,而且给人的生命力非常的强,同时这个文物也利用了符为力学原理。
马踏飞燕又叫铜奔马,是东汉青铜器,制作于公元220年前后,整个马高34.5厘米,长41厘米,造型生动栩栩如生,马正昂首嘶鸣,举足腾跃,一只马蹄踏在飞翔的燕子身上,生动形象的展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体现出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
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