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18 09:03   点击:295  编辑:yyns   手机版

问题好大啊…分解一下吧

好的书法作品分哪几类?

书法作品好看就够了吗?

什么是正确欣赏?

什么是我们?(滑稽)


写在前面——

我个人认为,书法作品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再具有古代意义上的实用性了,他已经成为了完全的艺术品,取代古代书法地位的是当代硬笔字和媒体时代。

我们看到的美轮美奂的作品,圣教序啦、兰亭序啦、九成宫啦、苏东坡啦、赵孟頫啦这些人,他们对书法是有硬性规定的,首先是是他们的身份就不一般,魏晋隋唐时期的他们一般都是世家子弟,书法是“家学”的一部分,是不得不学,学了才能出家从政。

所以说,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人都在说:

你看看古代人写的!那才是书法!多漂亮!

啊~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

啊~书法自己平时写写就行了,没必要去深入练习!

呸呸呸,恶心!能不能动一动你那充满了水的脑子想一想?时代不一样了,书法已经不再具有任何实用性了,在明清时代大行草书就开始了“丑化”,就是为了追求艺术化的开端。


为什么你们看到毕加索的抽象画,你们会说:

“oh!my god!真是太具有艺术气息了!”

我呸!你看的懂吗?为什么你们看到当代人对书法艺术“求变”的过程的时候留下的痕迹时,你们就会:

“啊~小丑在殿堂了!”

拜托,人家自幼习书,写了一辈子字了!就算是头猪!他也能把字写好看了,为什么这些老师就不写好看了?我自己认为就是一个求变的过程,书法的上升同样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螺旋上升原则的,更符合“扬弃”。在探寻新路的时候,总会留下一条痕迹,走在最前面的,不就是井上有一(我在最喜欢的书法作品中放了张井上有一的作品)了吗?为什么你们不去diss他呢?因为他是受到国内外一致认可的书家,因为他写字的时候你们还没有这么蠢,没有这么不明智。

(上图井上有一 —— 贫)

到了这时候,你们又开始人云亦云了:

啊!真的是太具有艺术美感了!

啊!这冲击力扑面而来!

我用脚后跟一想就知道是这,你们心里肯定想的什么?这小鬼子写的什么玩意?还不如我隔壁小孩子写的好看。

艺术无国界,艺术无好坏。

答应我,下次看不懂的话,记得闭上嘴巴哦。

好了,我们回到正题。

分解的第一个问题,好的书法分为哪几类?(吃个饭先,一会更吧)

继续更新

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古代书家的书法比现在要高一个水准。因为书法是他们的家学,而在后科举时代,这是考试的内容。就像现在的高考,虽然占比不多,但是也是有钱人家从小就开始练的,耳濡目染之下,熟练度肯定高于当代人当成娱乐、兴趣艺术的书法。像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琊王氏(当时号称王与司马共天下);褚遂良就出身河南褚氏;虞世南一家在隋前陈朝开始发迹,父亲早逝后过继给叔父。

共同点都是名门望族,都是家学赫赫。而他们的书法自然带着传承的味道,同属二王一脉嘛。如何评价?毫无疑问的好。初唐四杰、第一行书,都是对他们的赞誉

王羲之丧乱帖(上图)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上图)

虞世南(上图……作品名字我忘了)

而他们的作品共通的特点就是美

就算在无奈悲愤之下写出的丧乱帖也是如此。情感影响了一副作品的气质,却没有改变美的特征。看笔法处处称奇;看结体奇宕潇洒;体势精妙绝伦的同时看不出一丝造作——全是感情的真实流露。

而虞世南和褚遂良同样如此,楷书平稳的结构下面表现的是多姿的结体,是用笔的精妙。

什么是好的书法呢?无可否认,能带来美感,能让人对着字说:“妙啊!”

这肯定是好的一副作品,或者说美的一副书法作品。

由古至今书法作品如恒河之沙,积数不可测算。

除了二王以及学习二王的一部分还有更多取法于自然。甲骨文不就是最明显的取法自然吗?甲骨文能不能称为书法我不清楚,但是籀文和秦篆一定能称为书法,或者——文字(二者本就不分家。)

这是籀文,也称石鼓文,大篆下面的一类

这里面闪烁的是先人们对世间万物的思考之光,是先人们对自然万物的记录——的传承。毕竟甲骨文不好说,但是大篆由甲骨文演变而来不可置否。 它不美吗?它之后的秦篆不美吗?

(上图泰山刻石)

美的定义是什么我不清楚,但闪烁着传承之火的作品一定是美的。

上述这些都可以分为一个大类——经过历史重重冲刷下留下的优秀作品。

能在历史中留下来给后人的作品,才是真正传承之火的闪动,才是体现中国字美感的真正载体。

而这个回答基本可以锁定了怎样评价一副作品。能被后人认可,能在书法史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得作品,才是好的、美的、优秀的作品。

后人怎么想,我们不清楚,我们只能尽力去追寻属于自己的路。因为走别人的路是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光的,无法在一副作品中体现真正属于自己思想的一部分。也就无法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史书就那么薄,你不优秀,或者不罪大恶极。为什么要写你呢?

话收回来,现代作品完全比不上古代作品吗?答案是未必。

古代写一辈子字的人多了,人人都是王羲之?人人都是颜真卿?人人都是王铎?不可能的,我个人认为书法写的不只是文字,更有思想和阅历。所以才有“才情”才有“人书俱老”,而相比古代,我们的优势在哪里?

在于教育的优先,我们在家就可以观摩到王羲之的作品,在家就能看到雁塔圣教序的拓片(印刷的)。我们随便块钱就能让一位书法专业的大学生帮你改一副作品,(比如我)甚至网录课、直播课更不用说了。从古至今的字帖我们都能一一看到,我们真的无法超越古人吗?不不不,技法(熟练度)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还是思想。

我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是我们的优势。巨人将能走的路走完了,这是我们的劣势。

下班了,有人看再更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