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转眼间就23年啦,当时还在愁能不能上大学,眼下大三又该考虑未来该何去何从了,唉,很忧伤。。
更新一下现在的想法吧:
阴符经挺好的。
圭峰禅师碑挺好的。
小野道风的《秋荻》、《玉泉》非常好。
嵯峨天皇的《李峤诗卷》不赖。
米芾非常强,尤其是他的小字行楷书。
赵昚的法书赞挺好的。
张即之还是不赖的,最近又看到了《李衎墓志》《王友度墓志》。
还是不喜欢董其昌,他的画不喜欢,画论也不喜欢,书法也不喜欢。
赵孟頫水平绝佳,但看他的作品心里没那种激赏的感觉。。
——————————————
这个是我17年高中的时候写的答案,后来我考上了美院,现在大一了,再来看这个回答的口气,感觉还挺尴尬的。。本来想重新编辑一下的,结果也不知道说啥才好
——————————————
提醒下,下面图巨多。
我的口味比较杂
小楷是我的最爱,这方面一说就能说一大堆。。。我认为隋唐的写经应该是不错的,另外就是后世的几位了:周越、赵孟頫、俞和、倪瓒、文征明,祝枝山,王宠,成亲王。
隋唐的写经中,写的很叼的是比如说隋人的《大般涅槃经》,其实隋人留下来的写经虽然少,但是平均质量都是极高:
精美吧?
唐代的也不差,比如说国诠的《善见律》(过去说是钟绍京的),也是精品:
还有就是著名的灵飞经了,这个不用多说,知名度摆在那(多说一句,我感觉如果是练硬笔的话,滋蕙堂或者是渤海就行。不过要练软笔的话,墨迹版其实更加适合,刻本其实就是灵飞经风格的馆阁体罢了):
此外,在日本也有几件早先流去的精品,比如说写本《世说新语》:
这一段写的是曹操在门上题了个活字,然后杨秀识出了曹丞相的用意。
之后就是五代十国末期,宋初的书法家周越的。周先生的作品遗留的极少,不过他却对后来宋代的书坛影响巨大,他的小楷作品就一件,私以为可以与那些写经作品相互借鉴:
与他风格相近的,就是俞和了。俞和的书法也颇似赵孟頫,以至于时常弄混,但远不及赵有名。在过去,普遍认为著名小楷《汲黯传》是赵的作品,但也有人认为从书风上与赵不类,应是俞的作品,我也感觉比较像:
这是汲黯传
这是俞和的《乐毅论》,贼像啊是吧?
而至于赵孟頫的我就不多说了,赵哥的作品随便贴一个来:
长卷,《高上大洞玉经》。
另外,倪瓒的也是挺有强烈个人风格的。倪哥的主要成就更集中在绘画上,讲究控制用墨的量,有成语就叫做惜墨如金,就是这个样子。至于他的字,可能长得比较非主流一点:
以上他们仨都是元代的大佬。
明代的话,如果喜欢馆阁体的话,不妨看看“我朝王羲之”沈氏的作品。。。照我说学馆阁的话,那也得学这位始祖才是,然后再参考参考刘春霖、成亲王的作品,大概就成了。
而有明一代,写小楷比较牛逼就该属文征明了,他的作品以六十岁往后的就越来越厉害,就好像白石老人画虾似的,高峰期在七老八十那里:
他的老子列传
他的草堂十志
他很老很老的时候写的离骚九歌册。。
除此之外,他还有许多精美的作品,另外,他的儿子文彭的字也可以,但没能走出他老爸的范畴,拿来参考就成。
明代还有许多人物,比如说走古拙一路的王宠,这是他的《琴操十首》:
祝枝山的草书很厉害,而他的小楷,风格也近似于王宠的样子,都是挺可爱的,让人想起来钟繇的样子,所以可以透过他们,直追魏晋:
最后,清代的话,成亲王的小楷不错,没什么性格,就是秀气,应该挺符合皇室审美的,私以为成亲王的字很适合练习硬笔,如果硬笔能够写得这么工整,也是挺牛逼的:
小楷就这么多,不过也可以发现,我列举的一个魏晋作品都没有,那是因为本人比较喜欢墨迹,毕竟小楷嘛,墨迹无疑是更加真实的。
行书。我是先练的二王 ,后来就转去欧阳询的帖子。欧阳询的行书作的不错,虽然传世的都是是临本,但也足够了:
他的季鹰帖。
他的行书千字文。
都是精品。
然后就是大神张即之了。他的字好看不好写,比较有难度:
他的敛襟谈老室策
还有他抄的佛经:
。。。
真的是大神,也是我目前最喜欢的书法家了。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