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鼋头渚风景区图(鼋头渚风景照片)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31 05:40   点击:135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鼋头渚风景照片

  鼋头渚的典故  鼋头渚,是国内外游人向往的游览胜地,也是尽情纵观太湖山水组合的最佳地点。这里有一脉青峰,从充山逶迤而下,直伸入太湖的波涛之中。那块被神化了的巨石,被三面湖水环抱,犹如一只栩栩如生的神鼋昂立于碧波之中。传说远古时,太湖本是块陆地,为山阳县管辖。有一天洪水突然泛滥,不久将县城淹没。处在十分危难之中的百姓便齐声呼救,从而惊动了东海龙王。龙王急命神龟前去救助,许多善良的人们才得以爬上龟背而幸免于难,这只神龟忠于职守,便长期驻守在那里,方有“鼋头渚”这一奇特的名字。下面,笔者就向大家讲述有关鼋头渚的一些典故。  “鼋渚春涛”石刻的来历  1918年,鼋头渚开始建园林,一些社会名流、达官贵人纷纷在鼋头渚附近营造私家花园和别墅。第二年,锡城有个光绪年间的秀才、工商实业家杨翰西,在这里购得濒临太湖的山地60亩,其范围包括伸入太湖的“鼋头渚”。其中,鼋渚春涛是鼋头渚景点的精华。这里水抱山环,层次丰富,平山远水,组合紧凑。在鼋头上,建有灯塔。《横云山庄记》载:“一塔巍然,压于鼋首。明炬在中,辉光四达。此夜行之烛,暗室之灯,藉拯迷途,非徒为美观而已。”在灯塔的后坡,有2米多高的刻石。正面的“鼋头渚”,为清光绪举人秦敦世所书。背面刻着清末状元刘春霖题写的“鼋渚春涛”。在这上面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哩!  刘春霖,河北肃宁人,光绪三十年(1904)中了状元。以后科举废了,刘春霖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状元。民国十六年(1927年)八月二十七日,当时的国民党要人宋子文等来到无锡,乘兴游览了鼋头渚。刘春霖知道这些要人来无锡以后,也就跟随而来,不料,他的行踪被杨翰西知道了。杨翰西便亲自候在鼋头渚大门口等待,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春霖终于来到了,杨翰西当即上前施礼,然后相邀到宾馆,热情款待。  杨翰西为什么会对刘春霖这样感兴趣呢?这是有原因的。那时鼋头渚的鼋头上新建了一座灯塔,有个叫秦敦世的名人还用颜体写了“鼋头诸”三个大字,然后凿到“鼋头”伸出的巨石上。游人来到这里,见巨石的背面却空着,未免有遗憾。因此,杨翰西在席间说出了自己的心愿,恳求刘春霖玉成。  刘春霖歉逊了一会儿,才乐呵呵地说:“杨公过奖了,某乃一介书生,今蒙厚爱,敢不从命。”说罢,他就要主人相陪去鼋头一看。刘春霖先看了看那座高高耸立的灯塔,又看了看写有“鼋头渚”三个大字的巨石,心里正在盘算。就在这时,湖面刮起风来,很快便传来了浪头撞击湖岸的铿锵声。这声音十分美妙动听,就像在奏乐。刘春霖一回到宾馆,便拿起早就准备好的毛笔,在铺开的宣纸上信手写下了“鼋渚春涛”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杨翰西如获至宝,当即吩咐石匠,连夜把字凿到巨石的背面。从而成了无锡的一大典故,供各地前来的游客观赏。  在十年动乱中,那块巨石也遭了灾。“鼋渚春涛”四个字被铲平了。游人来到这里,强烈要求重现刘春霖的手迹。可是,鼋头渚公园没有留档。没办法,只得集唐驼为“花神庙”所书联句“春色斗燕支,天教万紫千红,都归主宰;涛声吼鼋渚,地胜十洲三岛,合住神仙”中的“鼋渚春涛”中的四字,补刻于石上。  涵虚亭与广福寺的来历  鼋头渚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著名诗人郭沫若赋诗赞: “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赵朴初亦赞:“鼋头渚景色胜天堂”。一代大师们的瑰丽诗句,更使鼋渚风韵名扬境内海外。  沿鼋头往上,有一八角形的亭子,登亭可凭栏眺望湖光山色。此亭名“涵虚”,取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登岳阳楼望洞庭湖时所作“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的诗意。此处与岳阳楼的确有一些共同之处。岳阳楼面对洞庭湖,湖上有君山;鼋头渚则面对太湖,湖上有仙山。隔湖看岛,同样置身“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境。所不同的是岳阳楼紧贴长江,而鼋头渚与长江距离远了一些。  鼋头渚的人文遗迹,最早可以追溯到萧梁时代。在那时,这儿就建了座“广福庵”,是根据佛教“广土众民间登福地洞天”的禅意命名的。古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广福庵便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  这广福寺,位于鼋头渚充山之上,雄立于巨鼋之背。本为杨氏家庵,后毁于清朝咸丰年间的战火。由于岁月的流逝,缺少人维修,成了一座破残的寺庙。杨翰西在买下这里后,见家寺如此败落,便有意振修。他叫来保安寺退居方丈量如和尚,先赠给山地十亩,并鼓励他募化重建。方丈跑遍了无锡城乡的每个地方,用自己的精神去感化当地士绅。1925年5月29日(农历闰四月初八),大殿上梁。于农历八月建成。当时只有2进,前为客厅,后为佛殿,后来又建了钟楼。  广福寺建成后,当时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的周学熙(1866一1947年),用楷书写成一联:“楹外千帆,同登波罗彼岸;门前一勺,共饮醍醐兹浆。”

2. 鼋头渚风景照片图片

个人认为是鼋头渚更值得去。

太湖鼋头渚景区,是盛名最久的赏樱地。太湖鼋头渚景区是游客来无锡赏樱花必去之地。无锡太湖的鼋头渚本身就是国家5A级旅游景点,同时也是中国著名的赏樱花胜地以及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太湖鼋头渚风景区的占地面积超过了500公顷,在景区之内由宝界山、南犊山以及鹿顶山等众多山岛所组成。在鼋头渚景区之中还有一处叫做中日樱花友谊林的地方,长达800米的樱花大道令无数游客心驰神往。

3. 鼋头渚风景照片十八弯

飞英塔

飞英塔位于湖州市内塔下街。该塔始建于唐代,据宋嘉泰《吴兴志》载,唐咸通年间(860—872),“僧云皎咸通中飞锡长安,僧伽授以舍利七粒及阿育王饲虎面像”,归来后建石塔藏之。“塔始中和四年(883),成于乾宁元年(894)”,名上乘寺会利石塔。北宋开宝(968—975) 中,又建木塔罩护,形成“塔里塔”。根据建外塔缘由,取佛家语“舍利飞轮,英光普照”,中之二字为塔名,名为“飞英塔”。上乘寺也易名为“飞英寺”。南末绍兴二十年(1150),塔遭雷击而焚于火, 因“舍利无恙”,旋即重修,至今石塔中仍有“绍兴二十四年”等题记。外塔亦于南宋端平初(1234)“葺而新之”。元、明、清二代多次修缮。1929年,因年久失修,致塔顶倒塌。1961年4月,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飞英塔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该塔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维修单位,维修工程在1986年底竣工。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飞英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飞英塔的内石塔,8面5层,下设须弥座,雕刻仰莲、覆缠枝花卉。束腰八边雕狮子群像,形态生动。第四层正北面为观音像。塔身各面均辟壶门状佛龛,内雕大幅佛造像。整座石塔为—件唐代石雕艺术珍品。

飞英塔外塔,7层8面,通高55米。副阶宽敞明亮,塔体收分自然,塔刹高峻挺拔,雄浑古朴。其中最具宋代建筑风格的是平伸舒展的翼角,简洁朴实的檐面,硕大的斗拱和寻杖望柱式栏杆。因内含石塔,使外塔构造奇特,4层以下中空,上3层统设楼面,6层底架设十字交叉的千斤梁,悬挑27米高的塔心柱。沿塔壁挑出各层平座和楼梯,拾级登临,盘旋而上,内可饱览石塔精华,外可俯瞰湖城风光。

宋代苏轼任湖州太守时,曾多次登临飞英塔,并赋诗:“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卞峰照城廊,震泽浮云天。”元代书画家赵孟版《登飞英塔》诗云:“梯飚直上几百尺,俯视层空鸟背过。千里湖光秋色尽,万家烟火夕阳多……”。

太湖古称震泽,又名五湖,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湖面2000多平方公 里,有大小岛屿48个,峰72座。这里山水相依,层次丰富,形成一幅"山外青山湖外湖,黛峰簇簇洞泉布"的自然画卷。在观赏这"秀色可餐的太湖风景同时,还可游览江财名山、名园,探考历史

太湖

太湖古称震泽,又名五湖,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湖面2000多平方公 里,有大小岛屿48个,峰72座。这里山水相依,层次丰富,形成一幅"山外青山湖外湖,黛峰簇簇洞泉布"的自然画卷。在观赏这"秀色可餐的太湖风景同时,还可游览江财名山、名园,探考历史。

太湖东、北、西沿岸和湖中诸岛,为吴越文化发源地,有大批文物古迹遗存,如的阖闾城越城遗址、隋代大运河、唐代宝带桥、宋代紫金庵、元代天池书屋、明代扬弯一条街、宜兴三洞、无锡三山和苏州东、西洞庭山等。

太湖流域行政区划分属江苏、浙江、上海、安徽三省一市,其中江苏19399平方公里,占52.6%;浙江12093平方公里,占32.8%;上海5178平方公里,占14%;安徽225平方公里,占0.6%。流域内分布有特大城市上海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4个地级市,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3个地级市,共有30县(市)。有5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座,100~500万人口的大城市1座,50~100万人口城市3座,20~50万人口城市9座。至1997年止流域内共有人口361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2.9%,其中农业人口1844万人,非农业人口1767万人,达49%。流域内有耕地2266万亩,比1985年减少384万亩,主要用于。其中水田1856万亩,旱地410万亩,复种指数200%。流域用地状况,耕地占41%,水域15%,18%,其他用地26%。

太湖流域的自然条件是优越的。太湖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四周略高,中间略低,形似碟子。其中山区丘陵占16%,河湖水面占16%,平原占68%。太湖不仅位于全流域的中心,而且是全流域的水利中枢。太湖西南部上游来水,主要有来自浙江天目山脉的东、西苕溪和来自苏皖界山和茅山山脉的荆溪。东、西苕溪在湖州汇合后,主流由长兜港、小梅口注 入太湖,其余分散由吴兴、长兴“七十二溇港”入太湖 ,另有一部分通过塘水路直接东泄。荆溪正流由宜兴大浦口注入太湖,洮湖、滆湖地区来水则由宜兴 百渎流入太湖,另有一部分经直接东泄。吴兴、长兴沿湖诸溇港和宜兴百渎均有横塘连接,水量可以互相 调节。太湖东北面出水也有上百条溇港(已湮废不少 ),其中主要的有梁溪口、沙墩口、胥口 、鲇鱼口、瓜泾口、南厍等,越过入阳澄、淀泖湖群,再通过黄浦江、吴淞江和 太仓、常熟间众多港浦入长江、入海,其中以黄浦江泄量最大,1954年洪水其下泄量约占整 个流域的80%。纵贯太湖北、东、南三面,沟通了众多东西向的排水 河道,起着相互调节的作用。太湖下游去水,自古以来变化较大。即有“三江既入,震泽底定”的记载。不过人们对三江的解释说法不一。通常多指由太湖东向出海的 松江(即今吴淞江)、东南向出海的东江和东北向出海的娄江(即今溇江),其中松江为主流。到唐代,松江“宽二十里,深可敌干浦”,但东江已不复存在。明代以后,吴淞江的主 要排水地位逐步由黄浦江所代替。今天,吴淞江、黄浦江、浏河可视为太湖三江演变的结果。

我国人民对太湖流域的开发治理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开挖河道、修建江堤海塘、建设 塘浦圩田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使太湖流域较早成为我国经济发达、物产丰饶的地区。我 们的祖先修筑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使这个西靠山丘、东接大海、南北滨江的地区形成了一个完 整的湖泊河网系统。这个河湖系统能吞、能吐、能蓄、能排,可以兼收灌溉、排水、通航和 水产之利。

太湖是一个天然的巨大水库。太湖在水位2.99米时的库容为44.23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89米,在水位4.65米时的库容约83亿立方米。太湖不仅接纳上游百川来水,下游湖东地区 或遇暴雨,沥水也会倒流入湖。当长江水位高涨而通江港口无水闸控制时,江水也会分流入 湖。由于湖面大,每上涨1厘米,可蓄水2300多万立方米,故洪枯水位变幅小。一般每年4 月雨季开始水位上涨,7月中下旬达到高峰,到11月进入枯水期,2~3月水位最低。一般洪 枯变幅在1~1.5米之间。1991年太湖平均水位4.79米,为历史最高;1934年瓜泾口1.87米,为 历史最低。由于太湖的调蓄,其下游平原虽然地势比较低洼,一般年份仍可免受洪水威胁。

太湖汛期能够蓄水,不仅下游地区依赖太湖水灌溉,上游大部分地区也依赖太湖水灌溉 ,太 湖水可一直灌到西部山脚边。一般年份,灌溉水源都可满足,特殊干旱年份水源不足时,需从长江引水。现已在通江河口陆续增建翻水站,引江入湖,使水源更为丰盈。

太湖不仅对全流域灌溉有很大作用,而且对流域城乡供水有重要作用。一湖好水,不仅沿湖无锡、苏州等城市可直接取用,黄浦江以太湖为源,清水长流,对冲淤、冲污、冲咸和用水有着重要意义。不幸的是,目前黄浦江每天要接纳大量工业废水。据有关单位分析 ,每当上游来水与接纳污水的比例小于8∶1时,就会发生黑臭。如1992年太湖流域大旱,据监测资料,黄浦江水黑臭长达268天。自来水净化用药量增加了几倍,水出厂时仍有怪味,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近年来太湖已受到了严重污染,整个地区的水质下降,江南水乡连 吃水都遇到了困难,保护太湖已提到议事日程,并列为国家重点治理项目。两省一市联手采 取行动,对重点排 污单位限期治理,达标排放,否则就勒令停产,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等。现第一阶段目标已初见成效。 由于有太湖水的调蓄和长江水源补充,使太湖流域整个平原河网能保持一定的通航水深。自古以来,太湖流域航运事业就十分发达。目前全区有干支航线900余条,通航里程1.2万公 里,形成了一个江河湖海直达、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航运网。据不完全统计,全流域有各类船舶4.7万艘、134万吨。1983年的货运量达1.73亿吨,相当于长江干流货运量的3.3倍 。 上海港通过内河集疏的货物约占70%,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水运量占江苏全省水运量的44% 。

太湖宽浅的水域还为各种鱼类洄游、产卵生长提供了良好场所。太湖鱼虾多达30多种,其中以银鱼、白壳虾、鲚鱼为水产珍品。太湖流域是我国重点淡水渔业基地,全区淡水鱼产量约占全国的10%。90年代末在东太湖还大量发展了螃蟹养殖。

太湖范围大,景点多,人文古迹多,有极好的风景旅游资源。太湖碧波万顷,朝晖夕雨,雾霭晴光,自然景色变化万千,加上周围群山和湖中小岛,融娇艳、神秀于一体,使人心 旷神怡。目前著名风景点有、鼋头渚和苏州洞庭东山、洞庭西山等。从总体上说,太湖与“人间天堂”苏州、杭州两个风景游览城市及整个联系在一起。近年来,随 着我国“四大名著”电视剧的拍摄,无锡相继建成了“三国城”、“水浒城”等,成了新的旅游热点。目前,苏州至洞庭西山已架起了跨湖长桥,西山不再是“孤岛”,从苏州、无 锡到湖州已开有旅游客班,穿越太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太湖的旅游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 新中国成立以后,苏、浙、沪两省一市在太湖流域做了大量的水利工作,建了不少水利工程 。1984年12月成立太湖流域管理局,归水利电力部和国务院长江口及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领导 小组双重领导。现由水利部直接领导。

1991年,太湖流域发生了暴雨洪水,苏锡告急!太湖告急!太湖出现了有实测记录以来的最高水位4.79米,灾害造成的损失上百亿元,全国震惊!灾后,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两省一 市人民携手合作,加快了太浦河、望虞河、杭嘉湖南排、环湖大堤等太湖治理“十大骨干工程”建设。 根据规划,2000年左右基本完成10项重点骨干工程及黄浦江上游干流防洪工程建 设,使太湖流域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最后一批工程将于2002年基本完成。目前,太湖洪水的主要通道已基本畅通,治太工程总体框架已经形成,初步改善了流域防洪除涝条件。

太湖是镶嵌在长江三角洲上的一颗明珠,是祖国的瑰宝。利用太湖、开发太湖、治理太湖和保护太湖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重任。

4. 鼋头渚旅游图

2-3小时

太湖鼋头渚风景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大浮镇,鼋头渚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上的小岛,是国家首批AAAAA级风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文明风景名胜区、中国著名赏樱基地、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景点有充山隐秀、太湖仙岛、十里芳径横云山庄、藕花深处等

5. 鼋头渚风景照片高清

        主要景点有灯塔、“鼋头渚”石碑、“横云”摩崖石刻、“震泽神鼋”铜像、澄澜堂、飞云阁等。 樱花谷 樱花谷位于鼋头渚景区鹿顶山北麓,与中日樱花友谊林毗邻。

鼋渚春涛

  山林亭台隐现,湖畔灯塔高耸;远望岛屿沉浮,近闻浪涛拍岸。众多景点罗列湖岸,处处凸现历史风云之积淀,此为鼋头渚的精华景区。主要景点有灯塔、“鼋头渚”石碑、“横云”摩崖石刻、“震泽神鼋”铜像、澄澜堂、飞云阁等。

  樱花谷

  樱花谷位于鼋头渚景区鹿顶山北麓,与中日樱花友谊林毗邻,又融为一体,占地20万平方米,植有68个品种的樱花3万余株,是国内最大的樱花专类园。樱花谷建有赏樱楼、蹑云阁、繁英轩、簇春桥等建筑。

  无锡人杰苑

  地处鹿顶山麓樱花林间,由人杰馆、雕塑像、演示厅等组成,展示了60多位无锡先贤的生平业绩,成为寓教于乐的“梁溪山水客厅”和“无锡文化名片”。

  万浪卷雪

  景区西部一天然水湾,建有万浪桥和曲堤。凌波漫步,长浪拍岸,每当湖风吹起,水溅珠飞,恰似雪花纷飞。傍晚,又可见夕阳归舟,渔舟夜泊之趣。侧有王昆仑纪念馆、万方楼、广福寺、陶朱阁等名胜古迹。

  太湖仙岛

  原称三山岛,位于鼋头渚西南2.6公里的湖中,有“三山映碧”誉称。岛上建有三山道院,有会仙桥、天街、灵霄宫、 天都仙府、月老祠、大觉湾等建筑。玉宇琼楼,古乐阵阵,室内布 置瑰丽雄奇,神像生动,其中玉帝塑像高达18米,堪称国内罕见。

  十里芳径

  进入景区大门的主干道,依山傍水,十里风光,移步换景。春日桃红柳绿,入夏荷塘飘香,仲秋红叶斑斓,严冬白雪皑皑,四季美景不断,处处赏心悦目。

  藕花深处

  位于十里芳径蠡湖边,荷花、睡莲、浮萍等水生植物连片数里。夏日,碧叶摇曳,莲荷飘香。漫步荷塘,赏荷避暑,清风送爽,真乃舒心怡神之快事。

  鹿顶迎晖

  鹿顶山高96米,为风景区最高点,山顶及山腰建有舒天阁、环碧楼、群鹿雕塑、碑刻影壁、范蠡堂、踏花亭等建筑。登高远眺,正乃:四时有景,八方入画,可饱览湖光山色和城市风貌。

  江南兰苑

  江南兰苑是座栽培、观赏兰花为主的专类园,1989年,被中国植物学会列为中国兰花种质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园内草木繁茂,亭台错落,布置古雅,四季兰香,清幽宜人,堪称赏兰品茗之佳处。

  湖山真意

  位于风景区倚山临湖的中心地带,经曲径石级,松林深处,穿过半亭隧道,登上天远楼,此地是观赏太湖山水真趣绝妙之处。近处还有苍鹰渚、卷雪亭等建筑景点。

  横云山庄

  步入“太湖佳绝处”门楼,便是鼋头渚古典园林景区。这里,频湖倚山,亭台廊榭,小桥流水,一派江南水乡古典园林风貌,长春桥、绛雪轩、“具区胜境”牌坊、徐霞客铜像、诵芬堂、净香水榭等景点分布其间。

  充山隐秀

  充山隐秀以树木花草,自然野景取胜,古树名木众多,处处鸟语花香,是太湖观赏植物园的主要所在地。景区内有醉芳楼、杏花楼、挹秀桥、花菖蒲园、聂耳纪念馆等景点。

  王昆仑故居

  在风景如画的太湖鼋头渚景区内一座太湖碧波拥抱的山头上,不知您注意到没有,满目绿树红叶丛中,有一座近代建筑——“七十二峰山馆”。1987年,这里被辟为“王昆仑故居”,邓颖超亲笔题写了故居的横匾。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