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了泸定桥的观后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读完毛主席写的《长征》这首诗,令我感到了红军当年百折不挠、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值得让我们去学习,值得让我们以它为榜样,永远铭记在心。 文中,红军在途中翻山越岭,不管是眼前的枪林弹雨,还是急流险滩、雪山草地;即使是困难、饥饿或疾病等等阻碍,可红军是不会向它们低头。
正是这样铮铮铁汉的本色,使他们更加地顽强、勇敢、永不服输。 在长征的路上,他们创造了不少的奇迹。
在过泸定桥时,桥上只剩下几十根铁索,令人感到深深的寒意,但他们却没有做出丝毫的害怕,他们一咬牙,脚一伸,嘴里说道:“为了祖国,自己又算得了什么,管他的,拼了!”
战士们冒死立奇功,在大军的急速前进下,赶在敌军的前面到达对暗,夺下泸定桥,最终赢了这场战役。
连美国人对我们中国的战士都是赞赏万分。
一对美国夫妇观赏过泸定桥后说:中国是那些敢于翻五岭,走乌蒙,过泸定桥的战士们搭建起来的,可以看出中国是多么的伟大,让世界的人民都来敬佩他们。而我们身为中国人又怎能不为他们骄傲呢?
我们相信长征精神会陪伴我们一生,会跟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去面对困难,会激励我们奋勇向前、不再害怕;相信长征精神会激励中国人不轻言败,自强不息。大家可以将这种精神一直流传下去,永远不要忘记这些伟大的人物。
2. 参观泸定桥的心得体会800字
我军战无不胜的豪迈精神和写出了争夺泸定桥的快速以及惊险,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敬佩与革命大无畏的感情
3. 到泸定桥参观后感受作文
读了《七律·长征》这篇作文后,时我无比敬佩红军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
红军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的正确引导下,取得了四次胜利。以后,由于在王明路线的错误引导下,第五次"围剿"以失败告终。
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进行长征。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长征全程二万五千里,这期间,红军翻越了连绵起伏的五岭山、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穿过荒无人烟的草地;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经过了11个省,翻越了18座大山,跨越了24条大河,最后,穿越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后,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在长征胜利结束以后,毛泽东同志以及其轻快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满怀豪情的《七律·长征》。
这首是浓缩了长征途中的艰险、曲折和悲壮,震撼了我的心灵。毛主席多次为红军的英勇而慨叹,多次赋诗言声。
1935月10月,毛主席在全军排以上干部大会上朗诵了这首诗。
《七律·长征》这首诗,是我领略了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和高昂的气质,更让我敬佩红军战胜艰难险阻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
4. 游览泸定桥的感受
看过之后教育意义很大,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革命先烈们为了祖国不惜献身,英勇向前,冒着生命危险勇夺泸定桥为后续部队的进攻铺平了道路,这是一种伟大的革命的牺牲自我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榜样!
5. 观泸定桥的感受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这里就表达了诗人对红军的那种不怕艰难险阻的英勇精神和战胜敌人后喜悦心情的赞美.表达了诗人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