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国旅旅游市场调研方案?
1、三亚:放开全岛免税短期看不容易(长期看不排除),无论放开与否公司战略不变,即充分利用宽松的免税政策将三亚和海口店做大做强;
今年免税销售至少30%以上增长,更高的增长要求来自海南省政府。
2、机场:上海Q3及10月收入增速下降受到客流下降影响(这当中包括香港事件的影响),北京收入维持双位数增长但Q3也出现增速下降,白云机场收入同比增长1.5倍且未来最具潜力,香港机场下半年亏损较多且无太大补救措施(除非机场关闭不计保底),深圳机场未来招标公司会积极参与并通过公平竞争去争取。
3、市内:国人政策有望放开(不会太晚),品类仍以香化为主。
二、中国旅游集团 中国国旅集团 中国港中旅集团?
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油麦菜
近日,全国摘星,举国欢庆(略微夸张)。据统计,全国行程卡摘星半小时内,火车票搜索量上涨了1.5倍。旅游板块复苏在望,引爆了资本市场。
提起旅游,大家都很熟悉。但说到旅行社,中旅、国旅、中青旅、港中旅,总是傻傻分不清。
先花点时间扒一扒历史,可以看出最早国内旅游业是四大集团的天下。
而后,四大集团又变成了两大阵营。港中旅集团+中旅集团+国旅集团合并重组,形成了中国旅游集团。而中青旅集团自成一派,于2017年并入了光大集团(再往上追溯,都背靠国务院)。
在资本市场上,两大旅游阵营各有一个代表,分别是香港中旅(HK 0308)和中青旅(600138)。
疫情之下,这俩公司都损失惨重。但翻开财报会发现,港中旅的翻身仗,明显要比中青旅打得漂亮。
2021年,中青旅营收约为疫情前的60%,归母净利润只有2019年的3.5%。而港中旅营收恢复到了80%,归母净利润已达2019年的45%。
二者来头都不小,业绩走向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异?日后,是港中旅继续乘胜追击,还是中青旅将触底反弹?
一、疫情之下,如何自救?
2019年,中青旅和港中旅营收分别为140.54亿、44.77亿。疫情爆发的第一年,二者营收分别同比下降了49%、56%。
这种时候,中青旅和港中旅开启了两条不同的自救之路。
1、中青旅靠副业勉强糊口
从收入构成来看,中青旅传统第一大主业,是旅游服务收入,也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跟团游、自由行等旅游服务。
毫无疑问,这项业务受疫情冲击最大。曾经该业务占营收33%,如今占比还不到6%。取而代之的营收主力,是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收入。
这名字,听起来就跟旅游没多大关系。据其年报解释,主要是“销售媒体交换服务器、路由器、监控设备等 IT 基础架构产品和提供福利彩票技术服务”。
虽然脱离了旅游主业,但若能拯救惨淡的业绩,也算是好事。只可惜,没这么乐观。
第一,该项业务疫情前就存在,疫情后营收规模也没多大增幅。如今占比大幅增加,只能说明,并不是边缘业务扛起了业绩大旗,而是因其他主业,都在下降。
第二,该业务毛利率只有5.68%,远远拉低了中青旅的综合盈利能力。受此影响,2020年,中青旅净利率已达-3.42%。2021年虽有一定复苏,但也只有0.49%,勉强糊口。
2022年一季度,中青旅再次扭盈为亏,且亏损加剧,已达-12.87%。
2、港中旅景区业务由劣变优
相比之下,港中旅的自救手段,得天独厚。
港中旅的业务结构比较清晰。疫情前,主要是景区经营为主,旅行社服务为辅,另外还有部分酒店业务和客运服务。
同样,港中旅的旅行社服务也大受打击。但与中青旅不同的是,港中旅的景区业务,实现了逆势增长。
因为疫情,催生了一种新的旅游经济,即周边游。
这点相信大家都深有感触。疫情管控之下,出游不能跨省。但出游的需求还在,所以大家开始深度挖掘本省景点。记得之前看网友调侃,不是疫情,都不知道北京原来有这么多山。
而中青旅旗下,主要景区是乌镇和古北水镇。其中尤其是乌镇景区,面向全国游客。其遭受的损失可想而知。
相反港中旅旗下,经营的景区包括深圳两个主题公园、一些自然人文景观、以及几个休闲度假区。
疫情之下,周边度假需求激增。大家都不能往外跑,反而为港中旅留住了不少游客。
港中旅唯一受到负面影响的,是同样面向全国游客的嵩山景区。实在扛不住亏损,所以港中旅选择把它卖了(出售51%股权)。变相又成了一笔收入。
从数据来看,2021年,港中旅的景区及相关业务收入,已创历史新高。
疫情不仅没有重挫港中旅,反而给了它新生。
二、后疫情时代,如何重生?
只是港中旅这条重生之路,暗藏危机。
1、后疫情时代,此消彼长
从前面这个过程可以看出,港中旅之所以能够借力疫情强势复苏,是因为自己手里的景区,区域性更强,但其实在全国的知名度并不高。
港中旅旗下,两个主题公园+6个自然人文景区(不包括非股权投资)+4个休闲度假区+5个专门提供景区配套服务的公司,正常年份(2019年)合计实现营收19.73亿。
而中青旅,只有乌镇、古北水镇两个景区(另有濮院景区,2022年试营业),合计实现营收17.57亿。
这就说明,横向比较竞争力,港中旅远不如中青旅,以及众多其他全国性景区。
去年,港中旅只是占了游客不跨省的便宜。但如今全国摘星,一旦跨省游放开,那么港中旅与中青旅之间,必然此消彼长。
2、过往投入,覆水难收
届时,港中旅不仅业绩堪忧,而且过往投入,也覆水难收。
2021年,港中旅景区收入能创新高,除了疫情创造的客观条件外,主观也做了不少努力。主题公园“世界之窗”接连推出了6个新项目。几个休闲度假区也打造了不少新活动,甚至成了区域内网红打卡点。
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增加投资的基础上的。
疫情前,港中旅固定资产规模大概在80亿左右,且年增长缓慢。但2020-2021年,已增至90多亿,且尚有新项目在建。
如果周边游客再次转向全国,那么这部分投入,何时才能收回?甚至于,还能不能收回?
三、今日美好,能到几时?
某种程度上,疫情对旅游行业也是把双刃剑。国内游和国际游都明显衰颓,但却刺激了周边游需求。
这种局面,对中青旅这类,依赖旅行社收入以及全国性景区的公司来讲,相当不友好。中青旅靠副业自救的手段,看起来也颇有些无奈。
而港中旅,则很好的抓住了本地市场的机遇,破釜沉舟。只是,这并没有改变港中旅市场竞争力偏弱的根本问题。
疫情之前的三年,港中旅各项财务指标已有明显下滑趋势。不知今日靠区域市场维持的“美好”,又能持续到几时?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三、中国国旅上海总部?
上海国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国旅(SCITS),于1954年成立,是在原上海中国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重组整合的基础上改制设立的国际旅行社,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人民币。公司以“上海国旅”为品牌,主要经营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业务,其业务量约占全市旅行社行业业务总量的20%。上海国旅是上海8家5A级旅行社之一。
四、中国国旅与国旅环球的关系?
应该是隶属关系,国旅环球隶属于中国国旅。
五、国旅旅游靠谱不?
当然靠谱了,中国国旅是世界500强的旅游公司,已经成立了60多年了,好早就上市了的,中国国旅全称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有限公司,英文缩写为CITS,中国国际旅行社是经国家旅游局批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际旅行社,并且中国国旅在很多城市都有分公司和营业部的,中国国旅的业务范围也挺广的,像港澳台游,出境游,国内游,省内游,商务差旅,公司奖励游,会议接待,国内国际机票,全球酒店,各国签证等,他们都可以做,基本涵盖了旅游业的业务范畴。国旅(深圳)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为深圳地区仅有的直属中国国旅总社子公司,中国国旅福田区车公庙营业部又是属于这里面比较好的门市部。
六、中国中免中国国旅区别?
中国中免与中国国旅是同一家公司,同一只股票(601888),都是代表中国旅游集团中免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国旅是之前用的旧名,中国中免是2020年6月23日变更之后的新名称。
七、印象国旅旅行社是中国国旅吗?
是中国国旅的子公司因为印象国旅旅行社是由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控股的子公司,属于中国国旅旗下的品牌。这也意味着印象国旅旅行社在资源和资金方面可以得到中国国旅的支持和保障,可以提供更专业和优质的旅游服务。同时,中国国旅也拥有其他子公司,如中青旅、中国旅行社等,在旅游行业中具有非常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八、准备去旅游。国旅好还是青旅好?
这还用问,名气当然是国旅大了,价格就贵呗,青旅价格要比国旅的普遍便宜!但是青旅一定要选好,要是中青旅价格也一样贵,也被投诉过!要是图实惠,就找个什么北青旅或者其他的都行,实惠,其实最终他们都是拼在一起旅游,服务一样,价格不一样!国旅的贵!贵好多!
九、中国国旅咨询要钱吗?
不要钱的.去任何一个旅行社咨询都不收费的.那里有很专业的服务人员接待你.你可以咨询任何线路他们都会给你最详细的答复.每个季节该去什么地方当地风俗民情注意事项都会说的很细致所以尽管放心地去咨询.人生该出去走走看看才对
十、中国国旅导游招聘条件?
1.要有从业资格:导游证。
2.从业两年以上。
3.爱岗敬业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