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尧都十大景区(尧都区的名胜古迹)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2-16 11:20   点击:413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尧都区的名胜古迹

山西临汾介绍

称为华夏第一都尧都,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汾河谷地,东倚太行山与长治、晋城两市相连,西北沿吕梁山与吕梁地区毗邻,西隔黄河与陕西相望,北以韩信岭为界与晋中地区相隔,南与运城地区接壤。汾河自北向南贯穿全境,沿河形成了临汾盆地。吕梁山延伸临汾的部分叫姑射山,而屹立在临汾西面的山峰叫平水,又叫晋水。古代的临汾城位于现在的金殿镇一带,因城池建筑于平水之阳而得名平阳,有“尧都平阳”之说,又因城如卧牛,亦称卧牛城。临汾市历史悠久,古代,曾在这里先后设置平阳郡、平阳县、平河县。隋代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名为临汾县,现在为临汾市。地理座标为北纬35°23′——36°57′、东经110°22′——112°34′,全地区辖3市14个县。总面积20280平方公里,管辖3市14县,人口358万,城市人口20多万。

该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气候,四季分明,气候特征比较显著,春季多风少雨,夏季温度偏高,秋季阴雨较多,科季空气干燥。

解放后经过每年的建设发展,社会经济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已初步形成一个以原煤、焦机、钢铁、电力为主,化工、建材、轻工、农材组成的门类就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临汾以花果城闻名全国,全城绿化覆盖率占城市建设面积的20%以上,市内各主要大街都已初步绿化,市内有梨树街、柿树街、红果街、樱花街,沿街种植果木树达1500余株,建花坛500多处,各种绿荫树100多万株,行道树1万多株。春、夏、秋三季,市内百花齐放,色彩缤纷,果实喷香。

临汾地区自然条件复杂多样,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形成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该区境内多山,有雄伟高峻的山峰,标灌众生的山地,清澈奔涌的泉水,稀有珍贵的动植物。“仙洞沟”以其雄伟险秀、寂静隐蔽而著称。“壶口瀑布”是世界第一大“黄瀑”。听之若雷庭之鸣,望之如虹霓之射,现已被称为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之一。“龙”子祠泉和霍泉“因群泉汇集,由青石雕刻的龙口吐出而得名。该区古遗址、古建筑、雕塑、民居多,观赏价值高。广胜寺、候马晋国遗址、丁树遗址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享誉华夏。千佛庵、东岳庙、尧庙宫、洪洞古大槐树、丁村明清民居、明代监狱(苏三监狱)等十余处景点建筑精美,景色宜人风格独特。“花果城”作为临汾市(地区行署所在地)的象征,越来越受到中外游人的青睐。

临汾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汉朝大将卫青、霍去病都是临汾人,为抗击匈奴的入侵留下了英名,是中国古代有影响的著名将领。

2. 尧都区的历史名人

三皇,指燧人(燧皇)、伏羲(羲皇)、神农(农皇);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道教则把他们奉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大抵“三皇说”所指诸人,是中国祖先处于史前各个不同文化阶段的象征。燧人、包羲(伏羲)分别代表蒙昧时期的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神农代表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女娲则是更早的创世纪式的神人,在神话中又和伏羲结合创造人类。“五帝说”所指诸人,主要是父系家长制的部落联盟鼎盛时期及其解体时实行军事民主制时期的一些君王或军事首长人物。

三皇

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三个杰出部落首领: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燧人氏

  燧人氏:中国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简称燧人,尊称“燧皇”或“遂皇”。据传,名允婼,燧明国(今河南商丘)人,为华胥氏之夫、伏羲与女娲的父亲。他在今河南商丘一带钻木取火,教人熟食,是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燧人氏的神话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利用自然火,进化到人工取火的情况。《尚书大传》云:“遂人为遂皇,伏羲为羲皇,神农为农皇也。遂人以火纪,火,太阳也,日也。阳尊,故托遂皇于天。”是神话中以智慧、勇敢、毅力为人民造福的英雄。

伏羲氏

  伏羲是古代传说里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神农氏

  神农氏,华夏太古三皇之一,汉族民间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以及人类茶叶的发明者,他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也因为此两项重要贡献,被世人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为掌管医药及农业的神祇,不但能保佑农业收成、人民健康,更被医馆、药行视为守护神。

五帝

上古时代汉族传说中的五位部落首领,即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黄帝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详细说明]

颛顼

  本名乾荒,号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1] ,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又称黑帝或玄帝,在天神传说中是主管北方的天帝。颛顼始自穷桑,而迁都于商丘,后居于帝丘。《国语·楚语》说颛顼是继少昊之后主政。《列子·汤问》说法亦同:“共工氏与颓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山海经·大荒东经》神话中说少昊育颛顼于东海。后来的虞(舜)、夏、秦、楚都成了他的子孙,成为黄帝系下与帝喾并列两系中的一系,成为中华民族人文共祖之一。

帝喾

  帝喾(kù),姬姓,名俊(一作夋),五帝之一。出生于高辛, 中国上古时期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山海经》等古籍中天帝帝俊的原型就是帝喾。15岁受封为辛侯,30岁受禅即位,号高辛氏。春秋战国后,被列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黄帝的曾孙,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根基,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被商族认为是其第一位先祖。

  尧,姓伊祁,名放勋,古唐国(今山西临汾尧都区)人,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帝喾之子,母为陈锋氏,“五帝”之一。十三岁辅佐兄长帝挚,封于陶地。十五岁改封于唐地,号为陶唐氏。十八岁,尧代挚为天子,都于蒲阪。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尧从父亲帝喾那里继承帝位,并开创了“禅让制”的先河。

中国上古时代的部落联盟首领。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传说姓姚,名重华,字都君。出生地在诸城。受尧的“禅让”为有虞氏首领。尊号有:帝舜(舜帝)、大舜、虞舜。战国简牍“清华简”《保训》中提到虞舜传承“中道”:“测阴阳之物,咸顺不逆,舜即得中”。《史记·五帝本纪》讲“天下明德皆自舜帝始。”《童子问易》考证舜帝系大易重卦之人 ,来自《易经》的德道渊源于舜帝,所以舜被称为易学发展史上五圣之一,现今世界舜帝后裔达3亿多人,世界至孝笃亲舜裔总会(含陈、姚、虞、胡、袁、田、王、陆、夏、车十姓),其中陈胡公的分出姓氏陈姓全球人口达到九千多万人,胡姓全球人口达到两千多万人。

 

结语

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秦始皇为表示其地位之崇高无比,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基本上,无论是按照神话传说,还是史书的记载,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三皇有五说,五帝也有五说。

3. 尧都区好玩的地方推荐

丸子面,最出名的,尧庙华门最出名的

4. 尧都区有什么好玩儿的地方

临汾尧庙,临汾华门,洪洞大槐树,洪洞广胜寺,洪洞苏三监狱,吉县黄河壶口瀑布,隰县小西天,乡宁云丘山,临汾尧都古镇,霍州七里峪,

5. 尧都区的景点

尧都古镇门票可以到窗口购买

营业时间:8:00-17:00 门票价格:成人票20元景点地址: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108国道南侧持《残疾证》残疾人免费持有效现役《军人证》或持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记者证》的军人、记者免费景区电话:0357-209600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