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海移动每年招多少人?
青海移动公司每年招收的人数是不定数的,根据工作需要及岗位确定每年的招收人数,比如青海移动公司在2001年招收了100人,2022年招生了25人。
二、中国每年出生多少人?每年死亡多少人?
2017年时中国的人口为13.8亿,中国现在平均每年出生1600万,死亡900左右,人口一年增长不到700万。中国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每年的数字都是不一样的,我国是人口基数很大的一个人口大国,而且除此之外,我国的人口还有很多问题。
由于近几年我国的人口问题出现了老龄化严重的问题,所以国家已经开放了二胎政策、甚至是三胎政策,正在鼓励生育,所以说在未来几年我国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偏高一些。为了维持每年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平稳,国家可以说是付出了很多,下了很大的力度来控制人口的。
三、书法每年招收多少人?
按照省份和参加考试的人来定,现在每年人数都在上涨。收书法生的学校也会多。
四、青海洪水每年都有吗?
往年青海很少发生洪水 ,但是今年的暴雨特别多 ,今年青海很多的地方发生了山洪等很多地质灾害 ,甚至是根本少雨的草原上都发生了洪灾 ,今年的洪水灾害给很多的农牧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房屋被冲塌 牛羊被冲走 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五、青海有多少人?
地广人稀: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青海省总人口为5181560人。平均人口密度7.2人/平方千米,是全国地广人稀的省区。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全省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农业区(包括西宁市、湟中县、互助县、乐都县、民和县、循化县、化隆县、湟源县、平安县、贵德县、门源县、尖扎县、同仁县),该区面积不到全省总面积的5%,却居住着全省75%的人口,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千米170.3人,其中西宁市高达1982.7人。西部牧业区的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5%以上,但居住的人口只有全省总人口的25%,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6人,其中海西州每平方千米还不到1人,玉树、海西两州有的地方几百平方千米以内荒无人烟,成为高寒无人区。人口分布极不平衡是青海省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新中国成立后人口的增长:新中国成立前,全省只有147.61万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增长很快。1979年以前,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平均30‰以上,以后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0‰以内,1985年曾下降到10‰以下。1985年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回升,1988年达到19‰,随后便有所下降。2000年全国第五次普查,全省人口达5181560人。人口增长快,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青海省人口增长的一个特点。城镇人口和非农业人口逐年增加:1979年以前城镇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分别占全省总人口的19.1%和24.82%,由于实行改革开放,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到2000年增至34.76%和26.45%,城镇人口有1800935人,非农业人口137.03万人。青海省城镇人口比例虽高于全国平均城市人口比例,但仍低于世界水平。今后,随着青海省经济的发展,城镇人口比例将会继续增加。
六、每年考研有多少人划水?
本科双非,一战上岸985,这个周末花了2天的时间,系统分析一下:每年考研有多少人划水?这个问题,并分享我是怎么样一战上岸的。这篇回答我会系统分析为什么考研划水的人并没有我们想象那么多,给出考研时众多人成为炮灰的原因,让大家提前规避,这样你复习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赞同11,收藏22,收藏是赞同2倍,要哭辽,不要仅仅是简单的收藏起,你以为你收藏了后面会再看,其实你大概率不会。所以,就现在耐心读完,并把其中适合你的部分应用到考研备考过程中去,绝对对你整个备考过程有很大帮助,不知道有几个人能听进去,可能很多人都读不到这里~
温馨提示:全文8千字,阅读只需要10分钟!建议暂时放空自己,深读下去,入脑入心,知行合一!
看完后觉得有用的小伙伴,请帮我点个赞吧,你的赞同是我持续更新干货最大的动力,创作者并不是纯靠用爱发电,这是我的正反馈,就像你在考研备考过程中设立的一个个小目标一样,建立正反馈才能让自己更有动力坚持下去,而坚持是做成任何事都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
考研也是一场信息战,院校报录比、真题、各科复习规划等等这些我们都需要提前了解,而这些在知乎官方的「考研上岸直通车」里面都有,可以免费听直播课+领取考研干货资料,尤其是里面的「考研报考院校信息资料包」+干货电子资料非常良心,我去看了质量还是很高,对考研常识性问题总结的非常好,分享一下~
一、考研划水的人数,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可能很多小伙伴都听说过一种说法:
有100个人考研,可能有10个人弃考,15个人熬不过暑假的酷暑,20人死于找不到正确有效的复习方法,还有5个人忘记考研报名了,考研最后2个月因压力过大又有20人放弃,考试过程中考完数学因做的太差,当场10人弃考,最后能坚持到最后的剩不下几个人了。
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吗?每个环节都是对的,甚至导致考研人有放弃想法的环节更多,但是真正放弃考研的人数却远远没有那么多。
如果每个环节都真得有这么多人放弃,考研又怎么会出现现在竞争白热化、内卷到妈都不认识的程度。
这里引用几组数据:
广东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应考人数约1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约12.4万人,弃考率达到约11%。
辽宁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应考人数为109539人,实际参加考试为97365人,缺考人数为12174人,弃考率约11%。
2021年,全国422万人报名研究生考试,377万人报名过审,最终实际考试人数是332万人,中途有45万人弃考,弃考率约11.9%。
弃考率≠划水率,划水率>弃考率。
什么叫划水?其实我们每个人某种程度上都有或多或少的划水现象,但不构成划水的结果,因为我们都是人呀,普通人,都会有情绪的高峰和低谷,也都会有想偷懒不复习的时候,这种行为我们不能称之为划水。
我理解的划水≈虚假努力!比如:
I:不看经验贴,不知道考研整个过程各个时间节点,不知道各科应该怎么样复习,自己死看书的,其一也;
II:看了经验贴,不吸收内化,结合自身情况,生搬硬套,还觉得别人方法没用的,其二也;
III:只看考研视频,感觉自己都会了,但看完视频不去整理视频知识点,不去背诵记忆,不去做题,其三也;
IV:盲目堆时间,每天早5:00起床,中午不休息,下午11:00回寝室,貌似一天14-15小时复习时间,实际看书的时候哈欠连连,注意力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坚持不到1个月的,因为违反身体的物理现状,其四也;
V:不注意劳逸结合,觉得锻炼身体就是浪费时间,后续感冒、各种不舒服,效率低下,其五也;
VI:追剧哥,看剧姐、幸福小情侣,其六也;
VII: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者,一周有3天不复习(前期不算),其七也;
还有其八、其九、其十,我们可以无限制的穷举下去。考研,我们是为自己考的,不是为了考给别人看的,所以不要欺骗自己,不要做虚假努力。我们应该时刻思考让自己的每一个动作都尽可能地为提升初试成绩做准备,尽可能地增加我们一战上岸的概率。
但其实划水的人除了最终因各种因素弃考的小伙伴之外,真正划水的人并没有那么多,根据排在第一位回答的数据:最多只有20%左右的人在划水。所以,每年考研划水的人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二、是不是考研划水的人没有那么多,考研难度就很大?
有很多小伙伴在考研前,可能会问:考研难吗?累吗?
兄dei,虽然我很想告诉你不难、不累,但那不是事实呀!考研的过程必定是累的,但是也是非常充实的,我一直很感激考研过程中对我自学能力的极大提升,直到现在还影响着我的生活。
我们来看一下我们在考研时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哪些人?
考研认真复习的人不少,考研划水的人也没有你想得那么多,尤其是你考得学校很好的时候。但是我们也不要妄自菲薄,觉得自己就不行。只要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是准备,规划做好了,每天按照计划在稳步前进,踏实高效复习,就不需要怂。相信自己,高手不多,真的是高手不多,这些所谓认真准备的人可能很多水平比你差得很多,所以要对自己有信心,因为你已经做得比很多人好很多了,至少你比他们先看到这篇经验贴,并且能认真看到这里,这已经超越很多人了,还不快双击一下屏幕,鼓励一下自己,也鼓励一下我!
我们如果仔细分析就会知道,其实我们的竞争对手其实数量并不多,因为我们的竞争者仅仅是报考你目标院校的对应专业的这几百人,而不是每年新闻通告说的几百万。考研每年报考人数都是上百万级别的,但真正和我们形成竞争的,可能只有几百人。
而这特定的几百人,真正能够踏实认真从头坚持到位去备考的可能占不到50%。但这并不能说明竞争不激烈,因为你要明白,这剩余的50%的人是属于目标明确、有选择、有坚持,而且可能并不你努力少的人,所以战略上要藐视,战术上要重视。
下图是我截取的东南大学各个专业2020年的报录比的数据,同时大家可以看到每个专业的报考人数。东大是建筑老八校,大家可以看到每个专业的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最多也就几百人。当然,只看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意义并不大,要看报录比、实际录取人数等多个指标,下面我会详细写,但至少说明,假设你要考东南大学建筑学,可能你需要面对的竞争对手只有157人;假设你要考东南大学通信工程,可能你实际要硬钢的也就317人,但这几百人可能都复习的还OK。
所以,我们考研时真正需要面对的是这几百人的竞争,而不是新闻上说的几百万人。

每年都会有大批的人在赶赴考研的战场,但最后能够矢志不渝坚持下来的人不到二三。所以,不停的告诉自己:相信自己,高手不多,这对你最后坚持到底很重要,真的很重要。
三、考研如何查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报录比和录取人数?
下面部分内容首发知乎 @鹿十七 :鹿十七:哪里可以快速查到考研院校近些年的报录比?
如果你要问我考研确定学校时,最需要考虑的几个择校因素是什么?我的回答是:(1)报录比;(2)复试比;(3)录取人数;(4)是否歧视;
这里重点说一下这几个因素:
1、关于报录比和复试比
1、什么是报录比?什么是复试比?一样吗?
报录比=报考人数/录取人数,用于一个学校某个专业的考试难度,报录比10:1肯定要比100:1要简单很多,但并不是只看报录比,我们也要看这个学校这个专业录取了多少人,因为考一个录取名额有20人的学校要比录取人数仅有2个的可能性还是要大些。
复试比=进入复试人数/录取人数,用于衡量进入复试的难度,比如一个学校的某个专业要录取10个人,但是有12人进入到复试,那么复试比就是1.2:1,1.2:1已经算还不错的复试比了,因为复试要求必须差额录取。
我们在确定自己的学校时,是需要重点查看:报录比、录取人数和复试比的,权衡之下,初步确定自己的学校。
2、报录比重要吗?
其实对于择校问题,我个人思考的无外乎:自己的名校情结+专业院校排名+地域,还有就是是否歧视的问题,其他原因在我看来并不重要!所以,对于我们自己而言,一定要想清楚,是非得985不去,还是仅仅想更进一步,211也可以接受?
我们在看一个学校考试难度时,在院校学科水平、综合实力、区域位置、相对你的高度等其他因素类似时,报录比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你的考试难度,上面我们已经说了我们真正的竞争对手是谁了!
同样的专业,不同层次的学校的报录比肯定是不一样的,同等层次不同地域的学校的报录比也是不一样的,外加个人的名校情结、专业方向、考试难度、公平程度等决定着不同学校的报录比的不同。
2、如何查找我们想报考学校的报录比、复试比和每年录取人数等基本信息?
1、上岸学长学姐建的考研交流群
很多人很排斥上岸学长学姐上岸后建立的交流群,这点我要严重纠正,因为我就是考研交流群的受益者(PS:我没有交流群,所以不用怀疑我的动机!)。
我的情况特殊:(1)一本去考985;(2)本科学校和研究生学校不是一个城市,甚至不是一个省份;(3)基础还行,但是和大佬们刚,自认为不虚,但也没啥优势。
我当时备考的时候,恰好就加了一位刚上岸的学长建立的考研交流群,所幸的是这位学长责任心很强,群文件里整理了很多有用的资料,其中就有近十年的报录比。重点说明一下,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报录比的官方数据,如果你最后真得真得各种办法都用到了,但是还没找到报录比,就只能找学长学姐去问了。
可能,我说可能很多学长学姐建立交流群的初衷是卖点考研资料补贴家用,我个人真得觉得无可厚非,一两百的事情,现在的一两百块钱能做什么?我向来认为用爱发电的事情最不长久,我不怕你有所求,只要你能提供高价值的内容。
关于找学长学姐的问题:
1、你可以去目标院校的贴吧看看,有没有成功考研的学长学姐在上面分享考研经验和卖考研资料的。
如果有,去加个好友,适当的咨询一下,如果有考研资料贩卖,可以适当购买一些,后续有问题去咨询他,高效又准确,这点钱花的很有意义,不要心疼~
2、其次,可以去诸如知乎之类的平台看看没有关于目标院校的一些讯息。有些上面会有成功上岸的学长学姐的联系方式,可以加来咨询一下。
3、如果学校离得近的话,也可以去对应院校看看,一般打印店会有期末考试资料卖,这种资料也具备参考性,得到这些资料对你的考研会有巨大的帮助哦!
如果你能够遇到一个负责人的学长学姐全程带着你,必要时刻给你专业课和心态上的指导,真的是非常难得可贵。哪怕这个学长或学姐想要卖ta的专业课资料,一二百块钱的事情真的是小事,你收到的远比这点小钱多。
4、直接上QQ上搜:xxx学校xxx专业考研交流,很快你需要的群就出来了,进群后先看群文件,看看有没有报录比,没有的话咨询群主有没有对应的资料。
注意:一定要认真筛选判别学长学姐的真假,听说目前很多人盯着这块内容,很多群都是一些机构建立的,注意防骗。虽说一两百的事情,被骗了也很影响心情。
总体来说,我个人觉得这个方法最真实有效,也最快,但是可能存在数据不准确、数据误导等情况。所以做好是通过下面的官网查询的方式进行。
2、xxx学校研究生招生网、xxx学校招生网
考研报录比一般多发布在对应网站录取查询、信息查询、历史数据、相关下载等栏目,大家可以自己去查查。
举例: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查找路径:
百度搜索: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历史数据-报考录取统计。
然后是不是很多数据就一目了然了,自己去分析下自己要考的专业,每年录取多少人,其中推荐人数大致多少,剩下的就是考研录取的。如果有时间,可以做一下近10年的报录比,其实很多你之前不了解的问题和疑惑就很清楚了。
同时注意,很多学校的复试分数线也可以在这里查到。
这里的数据是最准确的,没有任何水分和虚假,你想考的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考研难度基本上就清楚了。

3、知乎(没想到吧,我b乎还有这功能)
知乎上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我们直接在搜索框中搜索对应的关键词,比如:东南大学报录比,直接从已经上岸学长学姐分享的干货中找,这种方式可能会存在找不到我们自己专业的情况。
第二种方式直接找知乎教育咨询,你可能大概率不知道这种方式,因为知道的人真得很少,因为根本找不到入口在哪。知乎教育有个公益的「小白偷跑计划」,里面有免费的干货文字内容之外知乎教育根据不同的建立起的考研社群,可以让我们很容易获取我们需要的资料,甚至可以免费获取外面机构动辄几千块钱的一对一咨询。当然,肯定不可能覆盖掉全部学校,但也是有效路径之一。
趁现在还是免费领,大家可以先屯着,找时间快速看完就好。我不知道知乎这份免费的良心福利还会持续多久,我只知道:是你在考研,你不去看,你就比你的对手少了一份信息差了~

4、其他第三方网站
01、中国考研网
这个网站是第三方网站,汇总了很多学校的报录比信息,下图可以看到。
重要说明:
所有的工具都可以为我们所用,我们可以用这个网站查询我们需要的信息,但是对于网站的其他信息或者一些内容,要有一定的辨别力。我们的目的是找报录比,那就去重点看报录比就行。

02、搜索引擎
其实我一直觉得很多人缺乏搜索能力和找资源的能力,直接去搜索引擎去搜索对应的关键词基本上就能找到你想要知道的答案。
搜狗+微信:可以搜索到你想要的90%的资料。


04、中国教育在线
这个网站也有对应的数据,但是数据更新不及时,我看了下很多只到2018年,最好的方式还是去官方网站直接看!

5、以上渠道都找不到报录比怎么办?
查不到考研报录比怎么办?这个情况是真实存在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很多学校未公布对应的报录比,这其实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信息不对称。
解决方式: (1)咨询学长学姐,盲猜,可能数据不准确,但大体会有个概念;
(2)直接给招生办的老师打电话咨询,注意礼貌就行,能得到具体数据最好,达不到也没关系。
3、为什么一定要关注是否歧视的问题?
这里的歧视,不仅仅是歧视双非,也指歧视外校,但重点还在于歧视双非的问题上面。
对于我们双非或二本的同学,一定一定要了解清楚复试面试的歧视问题,了解清楚目标院校是否会歧视外校、歧视双非、歧视二本等问题,这点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了解学校的时候重点关注几个问题:
(1)报录比;比如录取10个人,100人报名,报录比就是10:1;
(2)复试比;比如录取10个人,12个人进入复试,复录比就是1.2:1;
(3)考试科目和考试大纲;
(4)是否歧视外校、是否歧视双非;
(5)加权总成绩是怎么计算的,看一下初试和复试所占比例,初试决定着是否能进复试,加权成绩决定着是否能录取;
(6)是否接受调剂,是否有校内调剂;
(7)每年录取的人数,其中考研录取的人数;
(8)其他;
对于哪些学校比较黑,哪些学校有歧视,知乎一下,很多人在分享经验,提前避坑,选择很多时候比努力更重要~
很多人可能不屑一顾,认为我一直在提复试歧视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确是双非和二本学校的童鞋必须关注的问题点。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都很好理解,同等条件下,两个人分数差不多时,总会有个选择问题,选择谁大家心里都清楚。(说的有点残酷,但这是事实)
甚至,两个人稍微有些差距时,都会涉及到一个选择的问题,这些很好理解,也很正常。但是,过度的歧视或者不公,就需要我们提前避坑了,毕竟每个人辛苦复习大几个月,最重要的还是上岸。不要想着去调剂,那个太难,而且一般学校和专业都不好。
四、为什么每年都有大量的人考研上不了岸?
考研是选拔考试,每年的报录比在哪里,不管怎么样,都总会有人考不上,当然,也总会有人考得上,就看你是哪一批人了!
根据考研分数,考研最终会有4种结果:
(1)总分数未过国家线(包括各种原因弃考的童鞋);
(2)总分数过了国家线,但未过目标学校目标专业的院线;
(3)过了目标学校目标专业的院线,但复试被刷;
(4)过了目标学校目标专业的院线,拟录取;
这4种结果,某种意义上就像4层漏斗,每层漏斗都会过滤掉一些同学,所以最后总会有人考不上,同样的,也会有人考得上,这个时候就要问自己了:既然每年都会有人考得上,为什么不能是我呢?哪怕过程辛苦点呢?
根据上述的4层漏斗,你确定一下每层能达到的人数有多少?然后确定好自己的定位就好!
1、考研选择不适合自身的学校
不根据自己的实力、基础、本科院校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非211、985不上,的确也努力了一年,但最终还是被淘汰的大有人在。
如果你经过万般挣扎后,确定要考研,最重要的一步是选择考研专业和考研院校。因为对于考研,很多时候选择>努力,或选择≈努力。
如果你想全面了解本专业强势院校的情况,可以选择:
01 看经验贴和择校视频
对于院校和专业的选择,如果你开始的比较早,我建议你多看一些院校选择的视频(一般各大机构都会有院校选择指导课程,网上一搜就有很多,知乎上也有很多经验贴,B站和知乎都是搜索资料的好地方),这样可以让你对考研院校的选择有着更清晰的认识。
02 向学长学姐咨询
有了自己心仪的专业或者院校之后,你也可以向学长学姐咨询一下相关的问题。过来人的解答可以给你关于该专业考研有更清晰的认识。如果不喜欢,现在换还来得及。毕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专业和院校的选择决定了你之后的一切。
这一块需要多花点时间,先把学校确定好,多去知乎等地方看经验贴,了解清楚你想要考的那所学校的详细情况,然后对比自己的实力,预估考上的可能性!
2、硬性的报录比
虽然研究生录取的人数也在不在增多,但报考的人数也在同步增多,甚至增长的比例比录取人数增长率要高,这必将导致录取的概率下降。
2017年是177万报考人数,2021年是377万考研报考人数,哪怕同样的录取率,随着报考基数的增长,肯定会出现更多的人考不上,毕竟177万的80%和377万的80%是不一样的(80%仅仅做说明用,数据不准确)。
3、考研过程复习效率低下,复习方法不正确?
对于如何提升考研时的复习效率这个问题,我之前已经写了一篇专门的文章来回答这个问题了,这方面有欠缺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查阅,记得回来,下面还有很多干货没看!
考研高效复习:进入考研心流状态的9个有效方法?4、考研压力过大,不懂如何在考研时释放压力?
对于如何缓解考研备考时的压力问题,我也专门写过一篇回答,这方面有欠缺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查阅,记得回来,下面还有很多很多干货没看!
考研陪跑:考研复习压力过大,8个方法告诉你怎么缓解压力,一战上岸!五、考研各科应该如何复习才能取得高分?
这部分的回答我之前已经写得很清楚了,这里不再赘述,放上链接,自行查阅,这次不用回来了,下面没啥内容了,只有结束语了!
为什么图书馆里很多同学都很努力复习考研,但大部分人却考不上呢?结束语:
考研,从来都是为我们自己考的,可能大家考研的目的各不一样,但既然选择了考研这条路,我们就需要稍显功利些,要以提升初试分数、一战上岸为目标而努力,而不是为了经历而努力。
加油,考研人,我是 @鹿十七 ,知乎考研话题下的优秀答主,有问题欢迎留言交流,我会尽可能地根据我知道的东西给出中肯的建议!相信自己,高手不多!
七、青海高龄津贴每年发放时间?
青海高龄补贴一年有四个季度,每个季度都发放,按照每个季度进行申报。审核通过后就可以发放,补贴是老人70周岁以后才可以申请高龄补贴,一个档次的高龄补贴都不一样,70到75是一个档次,75到80个档次,81到90以上是一个档次,高龄补贴,老人可以有好的待遇,可以补贴家用。
八、青海两日自驾游怎么安排?
走一个青海湖2日的小环线就可以了,西宁出发,西宁结束
路线非常的轻松,沿途都是自然风光,收门票的地方也很少
来青海湖注意事项
1、旺季的青海湖住宿比较紧张,一定提前准备,一个是省钱,二来还能选择自己中意的预订;
2、青海湖的官方参观景区为二郎剑景区,门票100元,建议可以去牧民围起来的湖边,一般 20-50元就可以搞定(淡旺季价格相差较大, 可以让包车师傅帮忙砍价);
3、如果7、8月份过来,建议第一天早点出发,避开拥堵车流。
4、茶卡盐湖的门票70元,要走到最里面的盐湖可以通过徒步,坐景区电瓶车,景区小火车。推荐坐小火车,单程50,一直坐到最里面。沿途可以看到用盐堆砌的盐雕,观景台。如果不坐小火车额话,坐电瓶车会只能到达1/3的行程,往里面要走到很远。额外提示一下,景区门口有卖鞋套的,一双15左右。
关注微信公众号:柠萌旅行
回复:旅行, 获取青海旅游衣、食、住、行攻略
回复:青海, 获取青海详细旅行路线、玩法喽
领队一对一互动,最新最全路线、注意事项等,随时了解西北旅行动态哦!
已经帮助过很多小伙伴规划西北行程喽,在西北等您来!
更多柠萌旅行官方知乎问答:
几月去青海最好?青海及周边有哪些地方值得推荐? (青海旅游实用攻略)
青海甘肃最火的大环线,路线如何规划?有哪些经典景点必看?(旅行必收藏)
暑期亲子游,带孩子来青海旅游有什么注意事项吗?(亲子游攻略+旅行路线)
青海有哪些经典路线值得走一圈?
来青海甘肃旅游,有哪些注意事项是必须要知道的?
九、每年有多少人保研?
保研名额大概每年40万左右。随着近年来研究生扩招,全国每年招收的研究生人数就在120万人,保研推免的优秀应届本科大学毕业生通过层层把关选拔,占去了研究生招生人数的三分之一,剩余的80万研究生招生名额就要通过全国统一组织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各高校的复试来完成。
十、华山游客每年多少人?
华山:位于陕西省的华山,年均旅客数量为2.8亿人次。
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这里也是中国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为第四洞天。
景区内的景点众多,多达210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凌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悬崖上凿出的千子幢,百尺峡,老君离沟等,都是非常惊险刺激的地方,胆子小的人根本不敢去这些地方。
这里的景色也是特别的绝美,四面悬绝,巍然独秀,浑然天成,极目远眺,群山起伏,真的是太壮观了。
这或许就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美好的礼物。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