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河的水文特征
黄河水文特征:水量较小,水量季节变化大,夏季形成汛期,汛期较短,冬季是枯水期;黄河含沙量很大;冬季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
黄河上游的水文特征: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化水补给;夏季水量较大,冬季水量少;河流含沙量较小;河流冬季结冰;初冬、初春季节宁夏段有凌汛。
黄河中游的水文特征:水源主要来自雨水补给;夏季水量较大,冬季水量少;夏季是河流的汛期;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区河流含沙量最大;,河流冬季结冰。
黄河下游的水文特征:水源主要来自雨水补给;夏季水量较大,冬季水量少;河流含沙量较大;,河流冬季结冰;初冬、初春季节山东段有凌汛。
黄河水文特征是什么
二、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图示两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并任选其一分析其水文特征的成因.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一般包括河流的水位、流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原因可以从气候、土壤、植被等方面分析.
故答案为:水文特征:与黄河相比,泰晤士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小;无结冰期;河流含沙量小.成因:泰晤士河流经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小;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0℃;且植被条件好,河流含沙量小.
水文特征:与泰晤士河相比,黄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河流含沙量大.成因:黄河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0℃;流经黄土高原植被条件差,河流含沙量大.
三、高中地理.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包括水文.水系.形成原因.还有降水这些等.越详细越好在线等.好急...
黄土高原形成有:气候,温带季风,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土壤,土质疏松;植被,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所以形成沟壑纵横状态。
四、黄土高原降水分布特点
(1)根据图1中的数据分析黄土高原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图中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黄土高原由东南向西北距海洋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所以降水量也越来越少.
(2)根据图2中的线的变化分析,年降水量小于300mm时,森林覆盖率虽低,但流水侵蚀作用也较弱,(水土流失较轻);年降水量在300~450mm时,森林覆盖率较低,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强;年降水量大于450mm时,森林覆盖率随降水量的增加剧增,土壤侵蚀强度随水量的增加(和森林覆盖率增大)而迅速减弱;(降水量大于600mm时,森林覆盖率高,土壤侵蚀强度相对比较稳定).
(3)根据图2的线的变化分析,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及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在甲地治理选择方案Ⅱ的理由是甲地降水量超过450mm,提高森林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在降水量较大的地区恢复植被比较容易,但在坡度较大的沟坡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在乙地选择方案Ⅰ的理由是乙地降水量在300~450mm之间,植被生长的水分条件较差,应以工程措施为主;降水量较小,选择需水较少的灌木和草地更适宜.
故答案为:
(1)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由东南向西北距海洋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
(2)年降水量小于300mm时,森林覆盖率虽低,但流水侵蚀作用也较弱,(水土流失较轻);年降水量在300~450mm时,森林覆盖率较低,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强;年降水量大于450mm时,森林覆盖率随降水量的增加剧增,土壤侵蚀强度随水量的增加(和森林覆盖率增大)而迅速减弱;(降水量大于600mm时,森林覆盖率高,土壤侵蚀强度相对比较稳定).
(3)甲地:选择方案Ⅱ. 理由:甲地降水量超过450mm,提高森林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在降水量较大的地区恢复植被比较容易,但在坡度较大的沟坡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乙地:选择方案Ⅰ.理由:乙地降水量在300~450mm之间,植被生长的水分条件较差,应以工程措施为主;降水量较小,选择需水较少的灌木和草地更适宜.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