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汇入的是什么海 水文特征是什么
长江最终汇入我国的东海;长江全长约6397km,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是我国最长、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长江
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位于东经90°33′~122°25′,北纬24°30′~35°45′之间。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大运河汇入长江。
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公里,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其中直门达至宜宾称金沙江,长3464公里。宜宾至宜昌河段习称川江,长1040公里。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湖口以下为下游,长938公里,流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
水文特征 1.上游是典型的峡谷河流,多支流,水位落差大占总落差的90%,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有大型水利枢纽。
2.中游进入平原,江面展宽。
3.下游支流不多,增加的水量也不多。
东海简介 东海海域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东海大陆架平均水深为72米,全海域平均水深达349米,最深处接近冲绳岛西侧(中琉界沟),约为2700米。盐度为31-32‰,东部为34‰。海水年平均温度9.2℃。冬季南部水温在20℃以上。整个海区介于北纬21°54′~33°17′,东经117°05′~131°03′之间。
中国东方号称东海的区域,有三个不同的范围:日常称呼的东海是常规用法,中国东海是主权领海,东中国海是亚洲地理学区域(这个国际概念包括中国人说的渤海、黄海、东海)。
描写长江的诗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渤海的水文特征
从1994年到1998年,除了莱州湾1997年外,3个湾的TN浓度显著高于渤海中部海区。1994年到1998年辽东湾和渤海湾的TP浓度亦大于中部海区。莱州湾1994年到1996年TP浓度略低于中部海区,1996年以后,TP浓度增高,超过了中部海区。总体上讲,海岸带地区的TN和TP浓度高于中部海区。此外,渤海中部海区的TN和TP浓度较稳定,变化平缓,而在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各年变化剧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海岸带地区比渤海中部海区更容易受到陆域活动的影响。在不同海域和不同时间内,陆域活动具有不同的影响频率和程度。显然,渤海中部海区水质是来自海岸带地区污染物混合扩散的结果。所以,陆域活动应当认为是造成渤海中部海区水质下降和富营养化的最终原因。
可以发现,出现污染的范围从河口区扩大到渤海整个海岸带地区,范围明显增加。此外,据报道,海水达标率由1992年的78.77%降到1996年的49.05%。2001年渤海受污染面积由24.7%增加到2002年的41.3%。该结果意味着,过去几年中渤海水质明显下降。TN、TP和石油类超过标准。TN超标严重,石油类超标较小。因此可以推断,渤海水质主要问题和富营养化主要原因来自于营养盐氮和磷。
污染物浓度变化不大时,渤海受污染的面积亦逐年扩大。解析渤海卫星遥感照片能够清楚地看到,1992年整个海域受污染面积为16347㎞²达海域的21.2%,1996年则增加到39232㎞²,达海域的51.0%。这样一来,受污染面积5年增加了2.4倍。另外可以看出,海洋水文和海洋动力学特性对污染物的扩散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海流较弱的物质输移作用下,大部分受污染海区靠近海岸带地区,尤其是在河口地区。这就证明了渤海环境质量主要受来自陆域活动的影响。 冬季,渤海由于强寒潮频繁侵袭而出现结冰现象。自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沿岸从北往南开始结冰;翌年2月中旬至3月上、中旬由南往北海冰渐次消失,冰期约为3个多月。1-2月,沿岸固定冰宽度一般在距岸1千米之内,而在浅滩区宽度约5-15千米,常见冰厚为10-40厘米。河口及滩涂区多堆积冰,高度有的达2-3米。在固定冰区之外距岸20-40千米内,流冰较多,分布大致与海岸平行,流速50厘米/秒左右。
据历史记载,渤海近50年来曾发生过三次严重冰封:第一次发生在1936年冬季;第二次在1947年1-2月;最严重的一次大冰封发生在1969年2-3月。 渤海具有独立的旋转潮波系统,其中半日潮波(M)有两个,全日潮波(K)有一个旋转系统。半日分潮占绝对优势。渤海海峡因处于全日分潮波“节点”的周围而成为正规半日潮区;秦皇岛外和黄河口外两个半日分潮波“节点”附近,各有一范围很小的不规则全日潮区。除此以外,其余区域均为不规则半日潮区。潮差为1-3米。沿岸平均潮差,以辽东湾顶为最大(2.7米),渤海湾顶次之(2.5米),秦皇岛附近最小(0.8米)。海峡区的平均潮差为2米左右。潮流以半日潮流为主,流速一般为50-100厘米/秒,最强潮流见于老铁山水道附近,达150-200厘米/秒,辽东湾次之,为100厘米/秒左右;最弱潮流区是莱州湾,流速为50厘米/秒左右。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