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实训三 潜水埋藏深度图和水文地质剖面图的编制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2-08 22:38   点击:296  编辑:yyns   手机版

一、实训三 潜水埋藏深度图和水文地质剖面图的编制

1.实训目的

1)掌握潜水埋藏深度图和水文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

2)初步学会阅读和利用潜水埋藏深度和水文地质剖面图,分析潜水面的空间变化规律。

2.实训内容

1)据所给资料(据图A-4和表A-3),编制潜水埋藏深度图和水文地质剖面图。

2)在水文地质剖面图中,结合等水位线图,绘出剖面图中的潜水水位线。

3.编图必须资料及用品

1)潜水埋藏深度图一般是与潜水等水位线图编制在同一张图上。把各水点的埋藏深度标在图上。当有等水位线图时,要标出图中所有潜水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交点处的潜水埋藏深度。

2)各井、钻孔、试坑的地质剖面资料,如表A-3所示。

表A-3 绘制水文地质剖面图资料

3)坐标纸(10cm×30cm)1张。

4)铅笔、橡皮、尺子、彩色铅笔等。

4.编图方法

(1)潜水埋藏深度图的编制

潜水埋藏深度图是表示潜水面某一时期在不同地点埋藏深度的图件。它可以和潜水等水位线图重合在一张图上,也可单独编制。

1)确定划分埋藏深度带的间距。其间距的大小要根据比例尺的大小、资料的多少来确定。小比例尺采用的间距要大一些,大比例尺间距可小一些。本次实习的埋深间距采用2m,分4个等级。即0~2m、2~4m、4~6m、大于6m。

2)在图中标出所有观测水点的潜水埋深。当有等水位线图时,计算出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相交处的潜水埋深。用内插法查出需要的点。然后考虑地形把埋深相同的各点用圆滑曲线连接。

3)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埋藏深度带。潜水埋藏深度由浅到深,着色也应由浅色到深色,每一埋深带的颜色必须鲜明易分。

(2)水文地质剖面图的编制

水文地质剖面图应清晰地反映出测绘区某一方向和一定深度内的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规律。它常不单独编制,往往是水文地质图的附图。每一幅完整的水文地质图,必须附1~2条具有代表性的水文地质剖面图。

1)剖面线应选在能穿过较多的含水层(组)的方向,即尽可能沿地质地貌变化最大的方向,并尽可能和勘探钻孔、控制性水点结合起来。该图的地质界线应与地质图吻合,水文地质界线应与水文地质图吻合。

2)水文地质剖面图中的内容主要有:底层的岩性、成因、时代、层位关系;所有含水层、透水层和隔水层的分布(含水层涂蓝颜色,隔水层和包气带不涂色);各含水层中地下水的水位、化学类型及矿化度值、含水层的富水性及渗透系数等。

3)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与垂直比例尺应尽量相同。若比例尺较小,垂直比例尺可根据情况适当放大,放大的倍数不能超越规范要求。

4)剖面图是根据剖面线上所有控制钻孔、井、试坑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编制而成。连接岩性界线时,首先考虑沉积物的时代,其次考虑相同的岩性、成因、相变和地下水的循环系统。具体编制方法与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就是在地质剖面图上增加了水文地质内容。编图时,可参照第四纪地质剖面图及构造地质学的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

5.实训

1)完成××地区(图A-4)潜水埋藏深度图。

2)编制图A-4中A-A'水文地质剖面图,资料如表A-3所示,其他资料见图A-4。

图A-4 ××地区×年×月潜水等水位线图及埋藏深度图

二、地质地图有哪些种类

1、地质图的种类很多。主要用来表示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条件的地质图,称为普通地质图,简称为地质图。此外,还有许多用来表示某一项地质条件,或服务于某项国民经济的专门性地质图。

一幅完整的地质图应包括平面图、剖面图和柱状图。平面图是反映一表地质条件的图。是最基本的图件。地质剖面图是配合平面图,反映一些重要部位的地质条件,它对地层层序和地质构造现象的反映比平面图更清晰、更直观。柱状图是综合反映一个地区各地质年代的地层特征、厚度和接触关系的图件。

2、地质图的编制多以实测资料为基础,有一定的制图规范和标准。目前所使用的地层分级系统、表示地层年代的色标和符号,以及表示各类岩体的色标和代号,多是国际通用的。客观需要促使地质图向专门化、部门化方向发展。种类也越分越细,除普通基础性地质图外,还有第四纪地质图、大地构造图、岩相图、古地理图、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矿产分布图等。目前狭义的地质图多指基础性普通地质图。

三、水文地质类型区划分与水文地质报告有什么区别

水文地质报告相当与一个人,水文地质类型相当于身体的一个部件。

四、怎么看地质图啊!

全面的地质图应该有图例,不同类型的褶皱和断层有不同的符号表示。如果是为了考试要自己判断,如果没有图就这么和你说估计我说得你也不会明白的。可以多看一些别人标好的图,观察地层线的变化,从中总结出经验就好了。

再简单些练习:将一组平行线标上年代代表各个地层界线,如由上至下地层变新。

向斜:这组线向上突;背斜:这组线向下凹。

构造发展史的判断原理:老的构造被新的构造错断、弯曲等。比如两条断裂,肯定是一条(1号)错断另一条(2号),那么2号是老的,1号是新的。再看这些构造包含那些地层,又被什么地层所覆盖,就可以判断出他们产生的大致年代了。

有些东西自己实在不知道怎么表达,不好意思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