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旱等级分为哪些?
《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中将干旱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无旱、轻旱、中旱、重旱和特旱,并评定了不同等级的干旱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1、无旱:正常或湿涝,特点为降水正常或较常年偏多,地表湿润;
2、轻旱:特点为降水较常年偏少,地表空气干燥,土壤出现水分轻度不足,对农作物有轻微影响;
3、中旱:特点为降水持续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干燥,土壤出现水分不足,地表植物叶片白天有萎蔫现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4、重旱:特点为土壤出现水分持续严重不足,土壤出现较厚的干土层,植物萎蔫、叶片干枯,果实脱落,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影响,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一定影响;
5、特旱:特点为土壤出现水分长时间严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较大影响。
扩展资料:
干旱分类:
世界气象组织承认以下六种干旱类型:
1、气象干旱:根据不足降水量,以特定历时降水的绝对值表示。
2、气候干旱:根据不足降水量,不是以特定数量,是以与平均值或正常值的比率表示。
3、大气干旱:不仅涉及降水量,而且涉及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气候因素。
4、农业干旱:主要涉及土壤含水量和植物生态,或许是某种特定作物的性态。
5、水文干旱:主要考虑河道流量的减少,湖泊或水库库容的减少和地下水位的下降。
6、用水管理干旱:其特性是由于用水管理的实际操作或设施的破坏引起的缺水。
我国比较通用的定义是:
1、气象干旱:不正常的干燥天气时期,持续缺水足以影响区域引起严重水文不平衡。
2、农业干旱:降水量不足的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或牧场产量足以产生不利影响。
3、水文干旱:在河流、水库、地下水含水层、湖泊和土壤中低于平均含水量的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干旱
二、不同学科对干旱有哪些定义?
气象干旱:是由降水和蒸发的收支不平衡造成的异常水分短缺现象。由于降水是主要的收入项,因此通常以降水的短缺程度作为干旱指标。如连续无雨日数、降水量低于某一数值的日数、降水量的异常偏少以及各种天气参数的组合等。
水文干旱:是由降水和地表水或地下水收支不平衡造成的异常水分短缺现象。由于地表径流是大气降水与下垫面凋蓄的结果,所以通常利用某段时间内径流量、河流平均日流量、水位等小于一定数值作为干旱指标,或采用地表径流与其他因子组合成多因子指标,如水文干湿指数、作物水分供需指数、最大供需比指数、水资源总量短缺指数等来分析干旱。
农业干旱:是由外界环境因素造成作物体内水分失去平衡,发生水分亏缺,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导致减产或失收的现象。它涉及到土壤、作物、大气和人类对资源利用等多方面因素,所以是各类干旱中最复杂的一种。它不仅是一种物理过程,而且也与生物过程和社会经济有关。按其成因的不同,还可将农业干旱分为:土壤干旱、生理干旱、大气干旱等。
社会经济干旱:是指自然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中水资源供需不平衡造成的异常水分短缺现象。社会对水的需要通常分为工业需水量、农业需水量和生活与服务行业需水量。如果需大于供,就会发生社会经济干旱。
三、干旱区内陆河水文特征有哪些?
干旱区内陆和水文特征是:河流水量随季节变化很大,经常有季节性断流,而且不同年度的数量变化也比较大。
干旱区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1)河流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化水,河流水量大小主要受气温影响。
(2)河流水量比较小,汛期出现在夏季。冬季气温下降,高山冰雪不再融化,河流形成枯水期,甚至河流下游断流。
(3)河流含沙量比较大,流域冬季气温如果低于0°C,河流结冰。
你可以从这些方面收集资料,展开论述。
如果是要写学术论文,建议你去下载相关的论文和著作资料。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