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泊概念:陆地上洼地积水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水流缓慢的储水地。
2.湖泊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
(1)水位:
①周期性的年变化:主要取决于湖水的补给方式。降水补给为主的湖泊,雨季水位最高,旱季最低;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高原湖泊,最高水位在夏季,最低在冬季;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湖泊,水位变动一般不大。周期性的变化又分为年变化和日变化。有些湖泊因受湖陆风、海潮、冻结和冰雪消融等影响,产生周期性的日变化。
②非周期性的变化:往往是因风力、气压、暴雨等造成的。此外,由于地壳变动、湖口河床下切和灌溉发电等人类活动也可使水位发生较大变化。
③与湖泊底部地形的关系:湖盆底部地形平坦,湖水较浅的,水位变化大;湖水深,地形坡度大的,水位变化小。
(2)盐度:气候(降水量/融冰量/融雪量、蒸发量)、河流(流入、流出)、生产、生活用水、湖泊封闭程度。
(3)含沙量:周围地形、气候、河流、湖床深浅、附近当地风沙情况。
(4)结冰状况:直接因素是气温,间接因素:纬度、地形、盐度、水深、离陆地远近、流动性、温泉(地热)。
(5)生物:气温、饵料、水域面积、封闭程度、人类活动影响、地形。
3.盐湖的形成条件
(1)淡水补给量少:
降水→气候干旱,降水量稀少,湖水补给量少;
冰川融水→(冰川消退)冰川融水补给量减少;
径流汇入→无径流汇入或少径流汇入,淡水补给量少;
人为→工农业、人口用水量、水库截留等,导致入湖淡水减少。
(2)蒸发量大:
气候干旱,气候变暖等,导致蒸发量增大。
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
风力强劲,加剧蒸发。
(3)蒸发量大于淡水补给量。
(4)为内流湖,无径流排出盐分;盐分不断累积,最终形成盐湖。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