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洪江市古城的古城风貌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2-26 04:34   点击:140  编辑:yyns   手机版

洪江市古城的古城风貌

黔城简介

黔城为洪江市市治所在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镡城县治,晋为舞阳县治,隋为龙标县治,唐并设巫州、沅州府治,五代为叙州蛮地,宋、元、明、清为黔阳县治,民国并设湖南省第四专员公署。黔城即为黔阳古城之简称。

几千年来,世居于黔阳古城的的侗、苗、瑶、汉等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秦王伐越、诸葛亮征蛮历史遗存仍在,盛唐诗人王昌龄、李白的诗篇余韵犹存,清代著名书法家龙启瑞、王继贤残墨尚香。

至明清时期浩浩皇木、滚滚洪油、屡屡烟土、列列妓船,更使得沅水河畔这座军事重镇成为中国南方丝路上的商贸名城。

黔阳古城是中国地方传统及民族地区城镇根据地形及风水规划建设的典范。现仍完整的保存了原有的城市格局与街巷体系,是国内少有的整体风貌保存完整的古城。2003年1月批准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黔阳古城现有楚南第一胜迹之称的芙蓉楼,重点景点有中正门城楼,南正街、龙王庙、钟鼓楼等30余处。古城严谨整齐的丁字巷,封火墙间隔的窨子屋,最具地方特色的吊脚门楼,青苔侵石的古吊井,历经战乱的红砂城墙,清雅幽邃的石板街,风姿卓越的古晒楼,庄严神秘的宗祠寺庙,富丽堂皇的会馆戏楼等等。使得无数游人过客魂牵梦萦。

芙蓉楼为纪念王昌龄而名世,是历代文人骚客赋诗为文之地,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为重檐歇山顶建构,二楼悬有“芙蓉楼”匾额,四周护以石栏,周围古树参天。主楼朱红圆柱,门窗雕有人物花鸟,精美绝伦,一楼门柱上题有“天地大离亭,千古浮生都是客,芙蓉空艳色,百年人事尽如花”楹联,楼内陈列有王昌龄画像及清代状元书法拓碑等,登楼远眺可见山青水碧,令人心旷神怡,号称“楚南胜迹第一名楼”。

芙蓉楼碑廊堪称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这里收藏有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麻姑山仙坛记》、宋四家之一米芾的《西山书院》、黄庭坚的《选宅》,以及征西将军岳飞、书画家赵孟\、清代道光辛丑状元龙启瑞书法碑刻等记事碑文二百余方。收集碑文之多,艺术价值之高,是湘楚文化最完整、最丰富、最独特的纪录。

王昌龄,字少伯,生于唐武则天圣历元年(698)京兆长安人,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称,开元十五年(727)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后中博学宏词科。天宝七年(748)因“不护细行,谤议沸腾”罪谪龙标(今黔城)尉。诗人为官请廉,政善民安,颇有建树,人称“仙尉”。

送客亭为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呤诗送客之所,诗人曾在此留下了“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千古绝唱。因旧亭荒废,清嘉庆二十年重建于舞水江畔,亭柱上有清进士王诰所题:“名花好共题诗句,寒雨曾经送客舟”篆书,亭内设石桌石椅可供游人休息,赏景,有“亭悠悠,腑瞰一江春水,披阅古今多少事”的豪迈气概!

关于城市风貌的内容

城市:

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

我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规定:“本法所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城市的法律涵义,是指直辖市、建制市和建制镇。

一般而言,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city),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辖功能可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的区域。城市中有楼房、街道和公园等公共设施。

北京风貌

自然环境

北京市位于北纬39度56分,东经116度20分,地处华北大平原的北部,全市土地面积16410.54平方公里。

北京地势西北高耸,东南低缓。西部、北部和东北部是连绵不断的群山,东南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北京市东部与天津市毗邻,其余均与河北省交界。

北京天然河道自西向东五大水系:拒马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蓟运河水系。北京没有天然湖泊。全市有水库85座,其中大型水库有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怀柔水库、海子水库。

北京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较长。2005年平均气温为13.2℃,二月份最冷,平均气温-2.9℃,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7.9℃。2005年平均降水量410.7毫米,年度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

人口、宗教、民族

截至200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53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180.7万人,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357.3万人。

常住人口密度为937人/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286.1万人,乡村人口251.9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6.29‰,死亡率5.20‰,自然增长率1.09‰。全市人口中拥有全国所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回、满、蒙古、朝鲜族人口均超过万人。

北京地区居民信仰的宗教主要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其中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对北京的历史、文化、艺术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行政区划

全市总计:16个市辖区、2个县(截至2002年12月31日)

市辖区:东城区、西城区、宣武区、房山区、崇文区、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门头沟区、石景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

县:延庆县(延庆镇)、密云县(密云镇)

历史沿革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文化名城。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这里荟萃了中国灿烂的文化艺术,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公元前十一世纪时,蓟国是统治中国北方的西周王朝的一个分封国。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中期,位于蓟国西南面的另一个封国燕,吞没了蓟,并迁都于蓟城。从这时起,直到公元前226年燕国被强大的秦国所灭,蓟城一直是燕的都城。据考古学家考证,当年的蓟城就在现北京城区的西南部。

公元938年,蓟城成为辽的陪都。辽是崛起于中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因为蓟位于它所辖的疆域的南部,所以改称南京,又叫燕京。一个多世纪以后,另一个少数民族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将辽灭亡,并于1153年迁都燕京,改名中都。1214年,金朝因受到新兴的蒙古族军队的进攻,被迫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第二年蒙古铁骑入占中都。1267年,蒙古族首领忽必烈下令在中都城的东北郊筑建新城。四年后这位首领即在兴建中的都城内登上皇帝的宝座,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元朝。1276年新城全部建成,这便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称之为“世界莫能与比”的元大都。从此,北京取代了长安、洛阳、汴梁等古都的地位,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并延续到明、清两代。1911年10月10日,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第二年二月清帝被迫宣告退位。至此,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溃亡,北京作为帝都的历史到此结束。

在此后的30多年里,北京历经苦难:先是连年不断的军阀战争,使当年的帝都变得衰微破败;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入,古城在血与火中苦熬了8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管这座城市。苦难、屈辱、血泪,终于使人民起而抗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新生的共和国的首都,古城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作为几代帝都和今日中国首都的北京是中国历史和现状的缩影。北京是古老的,但同时又是一座焕发美丽青春的古城,北京正以一个雄伟、奇丽、新鲜、现代化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

自然地理

北京市简介:简称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为历史悠久的世界著名古城。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东南距渤海约150千米。面积16410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为1492.7万人。北有军都山,西有西山,山地占全市面积的62%;东南是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山地有煤、铁等多种矿物和花岗石、大理石等优良建筑材料。

地理地貌:北京市中心位于北纬39度,东经116度。雄踞华北大平原北端。北京的西、北和东北,群山环绕,东南是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大平原。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为北京市最高峰。境内贯穿五大河,主要是东部的潮白河、北运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马河。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是太行山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综观北京地形,依山襟海,形势雄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土地面积:北京全市土地面积16410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6338平方公里,占38.6%。山区面积10072平方公里,占61.4%。城区面积87.1平方公里。

气候特点: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气温10~12摄氏度,1月-7~-4摄氏度,7月25~26摄氏度。极端最低-27.4摄氏度,极端最高42摄氏度以上。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年平均降雨量600多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山前迎风坡可达700毫米以上。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75%集中在夏季,7、8月常有暴雨。

历史和古迹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也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曾为辽、金、元、明、清五朝帝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从此成为新中国的首都。

北京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故宫、长城、周口店猿人遗址、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等,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5年末,全市拥有博物馆34个,馆藏文物达115.1万件,参观人数达1370.9万人次。

城市规划

2005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新总规将北京的城市性质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将北京未来发展目标定位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