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有哪些靠谱的旅行文学作品可以推荐?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30 05:16   点击:186  编辑:yyns   手机版

根据题主需求,推荐几本具有社会学人类学意义的经典旅行文学作品。6部作品覆盖古今中外,通过不同作者的视角看地理环境的变化,看人类社会的发展,看时代巨变中的个体,也看旅途中人对世界的告白。


6,寻路中国 (Peter Hessler)

纽约客记者海斯勒中文名何伟,根据两条主线记录了他在中国的公路之旅。在北方沿着长城进入各地村镇,在南方沿着长江三角洲探访新兴厂房。这些地方在新千年之后,迅速开始了工业化,在北方人们在疑惑中期待突破思想束缚,在南方已经感受到了经济活动带来的巨大变化。

1961年,在肯尼迪总统主导下,美国成立了支援全球发展中国家的美国和平队,一批批教师,医生和护士为了促进世界和平和友谊代表美国走向世界各地。何伟作为和平队中的志愿者来到中国。通过《寻路中国》《江城》和《甲骨文》记录他的生活和不断变化的中国,翻译成中文之后饱受好评。可惜的是2019年当他回到川大任教,课上因为表达对敏感词 敏感词 敏感词,学生以捍卫价值观为由将其举报。为中国写作的国际友人叹息离去。




5,北方的空地 (杨柳松)


作者最早是以网名“逆流之河”在户外网站上发布的旅行日记,随着电影《七十七天》在文青圈中火了一把,本书跟着延烧到了更广泛的群体。很可惜电影完全背离了原著的表达。影像作品为了讨好大众,更倾向于告诉人们追求价值和意义。而文学作者则会告诉你,经历过这一切并不能给你带来更大的自由,幸福感和成就感。正如《流浪地球》,电影给我们看到的是牺牲,拯救,团结,小说则是主要表达人性的愚昧,猜疑和软弱。


作为一个资深骑行爱好者,对这本穿越荒原的骑行记录一直就抱有浓厚的兴趣。独自长途骑行和其他旅行方式不一样,在途中是很难遇到伙伴的,因此大部分时候只能与山川河流,天地星辰为伴。看杨柳松穿越羌塘,很容易能联想到自己环绕阿尔卑斯。不过相比起来,他的行程中有更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自然环境挑战。同样是行经冰川,我在阿莱齐有完善的徒步道路和骑行道路,他在邦达错只能沿着40年前测绘兵走过的冰原,绕开如地雷般的随时可能崩塌的冰层裂缝小心前行。相同的是,在一次次这样的极限境遇中,我们逐渐看见了自己。




4,亚洲腹地探险八年 (Sven Hedin)

这是人类第一次以现代科学家的视角进行的科考探险。斯文赫定的老师,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19世纪第一次将亚非欧贸易通道命名为丝绸之路(德文:Seidenstrasse)后,赫定开始了他对这条神秘路线的研究。1885年,20岁的他第一次踏上了这条路抵达波斯,开始他的探险之旅,直至1952年去世,一共参与和领导了2次波斯之旅和4次西域及丝路沿线科考项目。本书记录的是1927-1935年期间他与中瑞德等国科学家共同领导的“中瑞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入疆的行程是从北京出发经过包头,穿过戈壁,抵达乌鲁木齐,最后进入塔里木盆地,回程则是取道丝路南线,经和田返回。

糟糕的天气,恶劣的环境,加上物资补给不足,在死亡阴影笼罩下,斯文赫定带领探险队深入荒凉的戈壁沙漠,沿着石头堆和野骆驼的足迹,辨认出来一条古道,他们一步步靠近着一座传说中的古城。在上帝的眷顾下,1901年他们发现了深埋1500多年的楼兰城,并发掘了最早的纸质手稿《战国策》。

斯文赫定不仅是把丝路曾经的辉煌通过考古重现在我们面前,同时也把他探险过程中看到的那个年代生动的记录了下来。在欧洲他是瑞典皇家科学院成员,各国皇室也为其授勋,因为这些成就,蒋介石,罗斯福以及希特勒都与他有着多年交情。

如今斯文赫定基金会(https://svenhedinfoundation.org/)依然延续着对他的研究工作。感兴趣还可以通过丝绸之路基金会(http://www.silk-road.com/)了解更多关于这里的故事。




3,艽野尘梦 (陈渠珍)

已经是这个书单中连续第三本关于羌塘一线的书了。倒不是我对这里有特殊感情,而是这片荒原自身具备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在这里谱写下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艽野”取自《诗经小雅》,意为荒凉的远方。故事缘起于1911年清军在藏地兵变后的的逃亡。成书在事后20多年,此时的陈渠珍由湘西王被免除统领职务,回忆他与藏族妻子西原相识后,出走青藏的那段时光。20多岁时读它,感叹陈渠珍英雄豪杰,更悲恸西原16岁出嫁陈,第二年就开始随他背井离乡,多次临危救陈性命,在沙漠中把最后一小块可以救命的肉留给陈,自己在抵达西安后积痨病发而死。“我能耐饥,可数日不食。君不可一日不食。且万里从君,可无我,不可无君。君而殍,我安能逃死耶。”全书中一直是西原对陈渠珍的默默付出,让读者认为陈并没有特别动情,直到这位将领面对逝去之人“不禁仰天长号,泪尽声嘶也。余述至此,肝肠寸断矣。余书亦从此辍笔矣。”

此后陈渠珍回到湘西,传奇的一生经历了清廷,民国直到共和国。1921年他把西原遗骸从西安接回凤凰安葬,亲自撰写了《亡姬西原墓志铭》。他给自己7个女儿取名都带有一个元字。

明明上天,照临下土。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2,几近褪色的记录 (Henrietta Mertz)

默茨女士为了证明是中国人最早达到并发现了美洲,她通过这本书给我们讲述了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的僧人慧深和4000年前的大禹跟美洲的故事。慧深的故事记载在《梁四公记》和《梁书扶桑国传》,默茨女士为我们还原了1500年前的这次环球旅行,慧深于公元431年至443年师从高僧慧基,444年初云游至山东日照天台山,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开始灭佛运动之后,于448年愤而出海,经过50年的漂泊,499年回到祖国现身荆州,给大家讲述了他在扶桑国(墨西哥)的奇闻逸事。慧深在游历中遇到的人身狗头,蛇族人等等,让我们千年以来都把这些当作传说故事。经过默茨考证,人身狗头不过是印第安人祭祀时候戴的面具,蛇族则是母系氏族的古老霍比人跳的蛇舞。慧深从加州的一个小港登陆后记载的自然特征经历了十五个世纪后,默茨对比她眼前的刚尼森黑峡谷,科利马火山,棕榈泉竟然一模一样。这个小港也从此用慧深的名字来命名Hueneme(怀尼米)。

这本书另一个更不可思议的故事来自大禹组织编写的《山海经》。自春秋战国,古代学者就开始深入研究《山海经》,但是凌乱的材料让大家逐渐放弃核对,逐渐在人们心中它成为了一本古代的科幻读物。随着现代科学逐渐证实山海经中记载的神兽如金丝猴,娃娃鱼,让这本奇书可信度越来越高。50年前的默茨女士就是这个观念的开创者。当她沿着《东山经》和《大荒东经》的指示完成了90%以上的路程后,她更加确信《山海经》绝不是一本寓言故事,而是真正的环球地理志。

为了向全世界宣告这一发现,她不仅自费印刷了本书,再版时更是直接采用了这个相当干脆的书名《Gods from the Far East》(神来自遥远的东方)。




1,旅之绘本 (安野光雅)


拿到这套绘本,静静的翻看,才知道什么是语言的贫乏。一本无字之书,却拥有如此细致的描绘,为读者呈现了欧洲到美国的地理,艺术,历史和文化。这些内容被精心包裹在一颗颗精致的彩蛋里,经典的文化艺术作品完美的融入到了安野光雅的旅途中。在喧闹的街市一侧,皇帝在试穿他的新装;在乡间农舍旁,耶稣和门徒在一起最后的晚餐;在白宫的后花园,一群先行者高高站立,向世界宣告“人人生而平等”。


60年代的日本刚刚开始推广海外自由行,38岁的安野光雅带着他做小学老师攒下的800美元第一次来到欧洲。历经33年,安野带着他的画笔,把历史全部融入到他的山川之中。

绘本是针对儿童的读物。它依然能让我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与想象,也希望它能带你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