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你觉得孩子不上幼儿园,跟着父母去旅行两年可以吗?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30 21:58   点击:170  编辑:yyns   手机版

去年三月,举家搬来大理前,我也是带着同样的愿望:先不上幼儿园,带小皮皮把中国玩一圈再说!那个时候觉得,一两年不上幼儿园完全可以,甚至更好!但是考虑到疫情,最后我和大皮皮选择了旅居大理,让小皮皮在这边上创新幼儿园。

所以这一篇与其说是回答,倒不如说是我带娃来大理读幼儿园和旅居的“心路历程”和“年度总结”。

就分三个部分来聊吧:

有哪些在幼儿园里能得到的成长,是旅行中不容易得到的?
如果一定要带娃旅行而不上幼儿园,关于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做到哪些事?
折中的选择:我为什选择来大理?

有哪些方面的成长,是旅行中不容易得到的?

先简单说一下我现在对这个问题的想法:

虽然幼儿园本来就不是必须的,但对于以后要走常规教育路线,家长又不那么懂儿童发展的家庭来说,还是送孩子去上幼儿园更保险。

想法的转变发生在小皮皮入园之后的半年。

我们在大理一所创新幼儿园上学,春夏秋冬都有假期,一到假期,我们就和其他小朋友的家庭结伴出去旅行,有时一周,有时半个月。

无论是孩子上学的过程中,还是旅行过程中,我都在常常对小皮皮接触的环境和他自身各方面的变化进行观察,也会常常会反思,很多以前的想法就在这个过程中被推翻了。

因为只有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更细致和全面的观察之后我才知道,有太多的能力发展,都藏在简单的"一日三餐和园区活动"背后。

既然题主说到“感觉幼儿园基本就是园区活动和睡觉三餐,意义不大”,那我就从【生活】和【孩子参与活动】方面各举一个小例子。

1.“吃饭”中的成长。

小皮皮的幼儿园给小朋友分餐的时候,量都不多。

但孩子吃完之后可以自己要求添加饭菜。

小皮皮刚去的时候,虽然可以自己把一份饭菜独立吃完,但并不会自己去添饭。我有时候会告诉他:“你今天吃完饭之后可以自己添饭哦!”

他说:“我不想添饭,因为我不好意思。”我知道,对于慢热的他来说,可能迈出这一步不那么容易,也没有多说。

后来,他发现自己下午玩的时候,肚子会”咕噜咕噜“的不舒服,这个就叫“饿了”,并主动告诉了我。

老师观察之后告诉我,小皮皮在吃饭的时候,会观察别的小朋友添饭的时候怎么做:有的小朋友会举手;有的会叫老师,万一老师没听见,可以在老师靠近的时候轻轻的叫老师;有的小朋友会在老师添自己喜欢的饭菜时,默默的把盘子举起来跟老师示意。

一个多星期之后,小皮皮告诉我,他会主动添饭了。

我想在这个过程中,他一定更加了解自己身体的感觉,也学会了怎么用合适的方式,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老师开家长会的时候说:“孩子吃饭一小步,成长一大步。”

看似吃饭只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但因为身处大集体之中,可以观察不同的孩子都怎么做,了解自己的身体感觉,就决定开始尝试了。

有了【对自己身体的自主权】,学会了在平行环境中观察学习,也挑战了自己原来不敢做的事,变得更自信。

我相信他未来一定可以把在一件事中获得的经验迁移到其他的事上。

2、”交朋友“中的成长。

当孩子开始进入幼儿园,也就是进入了第一个【几乎完全由自己独立面对】的【社交圈】。在进入幼儿园这小集体的初期,因为社交经验的欠缺、共情能力不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局限,孩子难免会面临许多问题。

但正是在幼儿园这种经常无成人干涉的社交之下,小朋友能习得太多关于“社会化发展”的技能。

小皮皮刚进幼儿园上集体课,都是先在外围看,然后被老师抱在身上加入,最后才主动参与。现在已经经常愿意主动发言了。这个过程中他是自然而然得到成长的。

交朋友这件事,也经历了很长的过程。

因为小皮皮的幼儿园几乎都是来大理旅居的孩子,所以偏向“社区式养娃”的模式。孩子放学之后可以自由的互相邀约,去别的小朋友家玩。

小皮皮最初的表现是:我不想交朋友。

后来看到小朋友们互相邀约,有点心痒痒,但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终于有一次,因为同桌吃饭的小朋友性格相投,很有好感,对方还送给了他小礼物。有一天他回家跟我说:“明天我想约小K。”第二天就主动把小K约回了家,玩的很愉快。从此以后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

这也是在集体中观察、体验、产生意愿,所发生的成长。

旅行中,孩子会当然会接触到【世界的多元】,虽然他们可能并不能感知更宏观的那一部分,但毕竟接触得多,也是会有很多体验和成长。

但幼儿园里,长期和【多元的人】生活在一起,环境即稳定又多元,还一直动态发展着,大家相互观察、交往、配合、产生需求、想办法沟通、达成需求。。。。我想这一系列的体验是旅行无法替代的。

除此之外,集体中的基本规则感,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及个人与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也都更容易从幼儿园获得。这些都对孩子的“社会化发展”很重要。


什么样的父母带娃旅行能让孩子收获更多?

在大理,其实有很多孩子并不上幼儿园。网络上,也可以看到很多选择带娃旅行替代幼儿园三年的家庭。有些孩子发展得很好,有的家庭反而因此一地鸡毛。

孩子发展得好并不是运气好,可能是得益于父母的引导。个人认为,能做到这些的父母,带孩子旅行才会更有收获。

1、理解孩子。

孩子有自己的身体和认知局限。旅行中一定有很多令孩子不适应的时刻,你是发自内心的理解,提供帮助,还是只会斥责、否定、用自己权利压制孩子?这关系到你们在旅行中亲子关系变得更好还是更坏,孩子会越来越自信还是越来越自卑,更愿意尝试还是更加退缩。

2、愿意为了孩子而思考和学习。

孩子在这个年龄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运动能力,每天什么样的运动强度是合适的?三岁、四岁、五岁的孩子,认知能力应该发展到什么程度?怎么帮助他们?在旅行中更容易关注哪些东西?你愿意对他的问题认真解答,鼓励发问吗?

这些都可以通过一些很好的书籍去学习,并且在观察中实践。

3、极强的规划和行动力。

相信很多父母就算不送孩子上幼儿园,都有自己给孩子做英语启蒙、数学启蒙或者艺术启蒙的习惯。对于孩子来说,都是需要做计划并坚持才会有成效的。在外旅行行程多变,生活不如在家有规律。这些启蒙都是需要父母有极强的规划能力和行动能力才可以坚持的,否则很容易不了了之。

4、根据契机引导和延伸的能力。

带四岁的小皮皮旅行过十几次,现在移居到大理之后,更是户外活动不断。在一次次的户外活动中,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让孩子的旅途更有趣,有更多收获。

最后发现,在观察中发现兴趣,以兴趣为切入点,带孩子去探索发现,回家之后还可以拓展(看相关视频,查阅资料)。

比如:

雨季的时候,云南的山里有各种各样的蘑菇。蘑菇这么可爱的物种,是一定要带小皮皮去看看的。很多有毒,所以没有摘,更没有吃,只是蹲下来认真欣赏就很满足了。

偶尔会发现矿泉水瓶和塑料袋,就和小皮皮讨论,这么美的自然环境,不应该出现这些东西,而且如果小动物不小心吃掉,还会被伤害。

下山的时候,我们就一起捡走了一大袋垃圾。我们约定,之后不会乱扔垃圾,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会像今天一样,带走大自然中别人留下的垃圾。回家之后,我也会和他一起看看关于地球的小短片,知道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地球上的小动物和植物们。

这种时刻很多,只要家长有心,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教育契机。



带娃旅居大理一年的感受。

就是因为我和大皮皮喜欢旅行,并看到了带娃旅行的意义,但最终又没能带娃环游中国,所以我们选择了带小皮皮来大理旅居,上这边的创新幼儿园。

一年过去了,我们全家人都挺满意这边的生活:

孩子深度接触大自然就像去小区楼下花园遛弯一样容易。平时爬爬山、洱海边骑骑车,冬天坐缆车去苍山顶玩雪,夏天去安全的地方溯溪。周末有很多适合的地方可以露营,是不是来个两三天的周边游也很有意思。

生活成本没有网上吹嘘的那么低,但也不算高。房租每月5000,幼儿园4000,生活费和在武汉时差不多,但日常的娱乐开销少了很多,因为都是大自然免费溜娃。

食材也都比城市里好一些。牛肉猪肉都更好吃,很容易买到有机蔬菜。

幼儿园也很满意。

老师都有激情、懂孩子,善于观察和共情。有一次,关于小皮皮幼儿园生活中的一个小问题我跟老师沟通,老师当天的答复是:我们会在幼儿园对小皮皮的这个问题进行集中观察,两周之后再做反馈,详细聊聊。接着就是老师观察,单独跟我们面聊,共同商量帮助小皮皮的方案。。。。

这一系列的操作都太让家长放心了。

每周五,幼儿园都会组织户外活动,主题都很有意思:观鸟、爬山、徒步、上山观察蘑菇、、、、小皮皮反正是越来越喜欢。

周边旅行地很多。

香格里拉、丽江、泸沽湖、腾冲、普者黑、西装版纳。。。。。。都很容易去。基本都可以说走就

走。去西藏也更方便,很多大理旅居家庭一年都会进藏好几次。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会很心动,接下来我说一下在这边生活的弊端。

1、快递慢,顺丰必须隔天到,普通快递四五天。

2、不会自己做饭的,外出就餐选择很有限,好吃的也不如城市多。

3、艺术启蒙可能没有太多老师资源可以选择,也没有办法带孩子逛博物馆、看音乐会。

4、必须可以远程办公,或者有其他稳定收入,因为现在的大理不好创业。也几乎没什么好工作。我们家的情况是,老公远程管理武汉的店铺,我自己做自媒体,不受地域限制。

总之,还是很庆幸做了这个“折中的选择”,来了大理。每天都有好空气、好天气、好食材。

小皮皮交的朋友很多,也越来越敢于尝试。我和大皮皮也新交了很多相投的朋友,心理状态也比之前变好了太多。


我们的人生,和孩子的人生同样重要,每个人也都有用何种方式去生活的自由。作为成年人,负起该负的责任,做好该做的平衡,如果准备好了,就去做呗!

@知乎亲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