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纯从生理上说,怎样保暖是最科学有效的?
图片来自:《人体着装部位间皮肤冷感受之差异性——冷感受性敏感秩位的配对比较分析》_李俊
颜色越深的部位表示对冷的感觉越敏感,感兴趣的可以下载这篇文章去看一下他们的研究方法。
总体来说就是躯干要比四肢敏感,可能是因为躯干部分脏器比较多,因此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
但并不是说下半身对冷觉不敏感就可以少穿裤子,长时间处在寒冷情况下的话对血液循环以及肌肉骨骼都是非常不利的。至于最科学最舒适的穿衣方法当然是因人而异了,上半身由于有脏器发热可能并不容易被冻伤,下半身虽然对温度不敏感,但是一直抗着不怕冻也不是明智的选择。
我给的建议是在身体感觉不热的情况下尽量多穿衣物保暖,人类不像其他恒温动物体表有长毛可以保暖,如果为了风度而放弃了温度,对以后身体的影响是不可估算的。当然,一般身体比较强壮的比如那些运动员,确实需要的衣服要比我们少,因为他们肌肉和器官的产热性能要比我们普通人高。
当然,如果你说你觉得穿多了衣服不舒服,那就需要你自己衡量和取舍舒适度与温度了。
至于日本妹子那种飘雪天大光腿的场面……给我的感觉就是……牺牲自己的健康让我们养眼,简直已经到了“圣贤”的境界了。
二、冷空气持续发力,身体的哪些部位要重点保暖?该如何正确保暖?
保暖捂好这六个部位
◆◆脖子受冻易感冒
后脑部位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和毛细血管,受凉后容易患感冒,还能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因此,要防止风邪侵袭颈部致病,如风大时可把领子竖起来,戴上围脖等。
◆◆肚脐受冻易腹泻
有的女性不注意肚脐保暖,虽然白天不觉得冷,但到了夜间,寒凉之气容易通过肚脐侵袭到人体内部,首当其冲被刺激的就是肠部,引发寒性腹泻。有些人晚上有蹬被子的习惯,腹部很容易受凉。所以建议这些人最好穿上睡衣睡觉。
◆◆后背受冻易咳嗽
不少人睡觉时会暴露后背,这样容易损伤沿后背巡行的督脉的阳气。对于呼吸系统不好的人,易诱发咳嗽、支气管炎等疾患,尤其是咳嗽可能会发展成为燥咳。督脉巡行于后背正中线位置,为“阳脉之海”,凉风侵袭到后背,时间久了会导致督脉阳气虚衰,推动温煦固摄的作用减弱,到了冬天尤其怕冷。此外,腰部为带脉走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为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后腰两侧受风邪凉气的袭扰,也会损耗肾阳之气。
◆◆肩部受冻易疼痛
现在不少上班族一早醒来会感觉肩部疼痛,到医院一检查竟然得了肩周炎。一般来说,肩周炎的患者是50岁左右的人群,所以民间有“五十肩”的说法。但是冬天夜晚寒凉,肩部受凉容易被风寒湿邪侵袭,出现疼痛。所以,秋冬肩部要格外注意保暖。
◆◆膝部受冻易发炎
时尚女孩在这个季节总喜欢穿短裙、短裤、丝袜配长靴,长此以往会患上关节炎。初冬是关节炎的始发期,很多人的关节在这时开始怕冷、怕风甚至出现刺痛。
◆◆双脚受冻寒入身
俗话说,脚冷冷全身。脚部若受冻,身体抵抗力易下降。人的五脏六腑在足部有相应的敏感区或反应点,若受冻,可反射性地引起相关部位的毛细血管收缩,对于患有心血管病的人,双脚更要时时保暖。这个时节适合在睡前用热水泡脚,可使足部气血顺畅,预防寒气侵袭。
三、人体升温最快的部位是哪里?
冬天,0度左右,洗冷水澡。
卧槽,平时洗澡都是水冒烟,这次是我在冒烟!真的,我TM热气腾腾啊!
主要冒烟部位:口腔呼吸、腋下、菊花(别问我怎么看到的)。
以及,好像测体温的部位刚好是这三个地方。
四、暖身体的什么部位能最快使全身变热?
泻药。
这个地方在“后心”。也就是后背与心口相对的位置。
人在受冷的时候,为保护心肺机能,血液会优先向心肺区域聚集,同时降低对手脚、耳朵等末端的保护,减缓血液流动,以集中有限的能量保护心肺。所以,人觉得冷,最先冷的手脚耳朵等处。
回到本题。暖身体优先暖后心区域,当心肺位置温度有了保障,血液自动流向末端,全身也就暖和起来了。
以上。
五、冻死的人什么部位最后变凉?
根据我对冻伤的研究,冻伤发生时,人体会先增加对肢体的血供,以维持肢体的温度,避免冻伤肢体,当低温持续发生时,为了避免机体的核心体温下降,末梢血管会收缩痉挛,以减少血供,维持机体的核心体温。这是一个循环过程,四肢的血管反复的增加血供,降低血供,直到自身的产热不足以维持核心体温后,机体放弃四肢,表现为四肢完全冻僵。接下来机体的核心体温会逐渐下降,呼吸和心跳受到抑制,犹豫持续的缺血缺氧,直接受到损害的便是脆弱的大脑,所以脑死亡应该是最先发生的,紧接着便是心脏的停跳,至此身体已经死亡。循环系统停止工作,无产热,核心体温近乎是一致的,哪个部位最后降低温度,就要看哪个部位保暖效果最好了。一般情况下,身体的腹部脂肪较厚,肠管同样脂肪组织较多,保暖效果较好,且水分含量较多,比热容大,所以,我认为最后冻僵的部位应该是腹腔内的脏器。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