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24节气的时间有什么规律性?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2-04 14:34   点击:351  编辑:yyns   手机版

一、24节气的时间有什么规律性?

24节气的时间规律如下: 1、每隔十五天就会出一个节或一个气。

举一个例子,比如2017年2月3日立春,经过15天后,到2月18日就是雨水。所以,是15天就是一个节,或一个气,这是固定的规律。这个和太阳照射赤道的变化规律有关的。一般来说,太阳从春分点出发,每行15度便是一个角度的变化。为什么说是从春分点为起点,因为春分点时,黄经刚好是0度的。2、所以说,比如奇门里面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节或一气,二十四节气一共有七十二种组合,延伸下去,有七十二局、有七十二龙、有七十二候等等,就是这样推出来的。知道了这个,你就知道运气的变化,如果从细小的时间点来说,就是15天一个小变化的,一个月为一个中变化,然后一年为一个大变化,这也是一种规律。

二、二十四节气阳历日期固定吗

二十四节气日期不是固定的。

节气日期速算法:通式寿星公式――[Y×D+C]-L

Y=年代数、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

比如:本世纪立春的C值=4.475,求2017年的立春日期如下:

[2017×0.2422+4.475]-[2017/4-15]=492-489=3,所以2017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

节日日期波动范围:

立春太阳位立春于黄经315度,2月3-5日交节;雨水太阳位于黄经330度,2月18-20日交节;惊蛰太阳位于黄经345度,3月5-7日交节;春分太阳位于黄经0度,3月20-22日交节;清明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谷雨太阳位于黄经30度,4月19-21日交节;

立夏太阳位节气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小满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芒种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夏至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小暑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大暑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

立秋太阳白露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处暑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白露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秋分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寒露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9日交节;霜降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

立冬太阳位立冬于黄经225度,11月7-8日交节;小雪太阳位于黄经240度,11月22-23日交节;大雪太阳位于黄经255度,12月6-8日交节;冬至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月21-23日交节;小寒太阳位于黄经285度,1月5-7日交节;大寒太阳位于黄经300度,1月20-21日交节。

三、二十四节气的日期在( )中每年都是固定的?

阳历。 阴历差太大。 例如:寒露这个节气, 今年(2008年)是阳历10月8日,阴历九月初十; 去年(2007年)是阳历10月9日,阴历八月廿九; 明年(2009年)是阳历10月8月,阴历八月廿。

四、立春立夏怎么定的?二十四节气不是农历吗?没有固定的日子吗?

二十四节气的确来自农历,是传统农历的一部分。

但是农历并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历。所谓阴阳历,就是既能反映月相的变化,也能反映出回归年的历法。这就是为什么农历需要用闰月来调整,使农历一年的平均值可以反映出回归年。

二十四节气本质上就是太阳在黄道上进行视运动的24个固定位置(黄道均分成24分,每份15°)。其中四个最重要的是:春分(黄经0°,昼夜平分),夏至(黄经90°,影子最短,白昼最长),秋分(黄经180°,昼夜平分),冬至(黄经270°,影子最长,夜晚最长)。

在观测出二分二至之后,其余的节气都可以推算出来。所以每个节气的间隔大致为365/24=15天(实际上地球公转不是匀速,所以并非简单除法)。但是节气是一个精确的黄经度数,所以节气实际上是一个精确的时间,而不是一个日子。只是说节气落在某日,这个日子就被称为某某节气。

顺便说一句,农历置闰是要根据二十四节气来的。

公历是阳历,就是不反映月相,只反映回归年。所以公历和二十四节气可以很好的匹配上。但是由于两个节气之间的间隔并非是恰好15天,而格里高利历本身每月的日期也不是平均分布。所以就会出现1-2天的波动。就是二十四节气歌中所说: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所以结论:

二十四节气是农历的一部分。

二十四节气是黄经的固定位置,与农历日期没有对应关系,与公历基本吻合,但有1-2天的波动。

二十四节气是可以通过观测计算的,并不是占卜。通过占卜决定的是泰国的宋干节。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