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24节气的由来和历史是什么?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2-11 12:29   点击:70  编辑:yyns   手机版

一、24节气的由来和历史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划分的方法,自1645年起沿用至今。而从定《时宪历》之后直至今的“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太阳黄经度数)来定的。

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按黄经度数编排。

即,视太阳从春分点,也就是黄经零度出发,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24个节气正好36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

气候类型:

二十四节气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通过观察天体运行结合地理气候、物候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农耕生产与地理气候资源息息相关,优越的地理气候资源是诞生农耕文明的重要条件。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地区,有着巨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从而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

冬季受来自内陆的干冷气流的影响,天气寒冷,干燥少雨;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光照充足、降水丰沛、高温湿润的雨热同期是我国非常优越的气候资源。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搭配好,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

二、二十四节气,起源是什么时候?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相信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大家都能朗朗上口,那么知道有二十四节气了,但又从何而来?下面跟随逸世君一起来看看。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我们都知道有所谓的易经八卦等,而二十四节气也一样,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他们根据天地的运行规律和四季的变化,将一整年划分成二十四等分,每一个等分代表着一个节气,同时将太阳的运行轨迹命名为“黄道”,按照黄道画圆,每一份15°,刚好24分,并且每月两个。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最早有这样的说法是在东周时期,到了春秋战国左右逐渐完善,并且有了专属的称谓,《吕氏春秋》最为最早的记录书籍,就已经有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说法,明确标明了一年四季轮回变化。

之后到了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算是正式命名,《淮南子》一书中的节气名称就和现在的一模一样,所以基本上能够断定,在三千多年的时间长河中,二十四节气还是比较耐打的,愣是坚持到了现在,估计还能坚持下去不更名。

在公元前104年,邓平在编著《太初历》的时候,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确定,同时将它编著在了历法之中,这就很奈斯。所以不管时间如何流逝,刻在我们骨子里的始终如一。

其实二十四节气原本是根据北斗星的位置而确定的,北斗星包括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上古的人们依靠它来辨别方位和节气,即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的星象规律。由于廿四节气是以北斗星斗柄旋转指向确定,因此这历法也称作星辰历。

不知大家学会了没有?

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在春秋时代,就已经定出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经过后人的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了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西汉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中,二十四节气被正式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最早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只有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直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完全形成。

三、中国二十四节气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淮南子》一书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古时把节气称“气”,每月有两个气:前一个气叫“节气”,后一个气叫“中气”。二十四节气按月分布情况如下表,它又同农历闰月的安排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农历中,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

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是随着斗纲所指的地方并结合当时的自然气候与景观命名而来的。所谓斗纲,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颗星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如正月为寅,黄昏时杓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指寅;二月为卯,黄昏时杓指卯,半夜衡指卯,白天魁指卯,其余的月份类推。

四、二十四节气是什么时期形成的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1] 在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则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