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二十四节气是谁在什么时候发明的?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2-25 03:28   点击:193  编辑:yyns   手机版

二十四节气是谁在什么时候发明的?

二十四节气是谁发明:淮南王刘安。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发明创造,它最早完整、科学的记载,出自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北斗斗柄、太阳、月亮、二十八宿标示的度数、十二月令、十二音律等和地球的运行规律,而制定出来的永恒的历法。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二十四节气被编入太初历,颁行全国,并在之后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传承绵延,走向世界。

二十四节气的影响:

二十四节气与生态资源保护。作为农业立国的中华民族,特别重视自然资源保护,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获得生活资料。

《时则训》中说:“孟春之月,禁伐木,毋覆巢、杀胎夭,毋毋卵。”春季到来,万物复苏,要禁止三件事:不准砍伐树木;禁止捕杀怀孕的动物,其中包括小麋和小鹿;不准捣毁鸟巢,破坏鸟类的繁衍。就是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物,都不准捕猎和毁坏。

24节气由来 24节气是怎么来的

1、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它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古人根据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指导农业生产不误时节。西汉武帝时期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圭表测影法在黄河流域测定节气。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来自三百多年前订立的依据太阳黄阳度数划分。在历史发展中“二十四节气”被列入农历,成为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

2、据文献记载,我国中原地区在商时已出现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名称,周时期出现了八个节气名称。中原地区在4000多年前的陶寺遗址时期,已使用土圭法(圭表)测影,在河南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圭表测影确立的“冬至”是24节气当中最早被周公测定出来的一个,把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土圭测影”方法的要义是“树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长尺有五寸(相当于北回归线上立杆无影);冬至日,景长一丈三尺五寸”(即竖起高为8尺的标杆,在夏至日观测,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测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验四时”。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是古代人们根据地球在黄道上位置的变化而制定的。每个节气对应太阳在黄道上每15度到达的某个位置。二十四节气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个周期,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间太阳在黄道上的不同位置。

来来去去的确切时间,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的规律性,记录自然界一些物候现象的瞬间。

气候类型

二十四节气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是古代先民通过观察天体运动结合地理气候和物候规律形成的知识体系。农耕与地理气候资源密切相关,优越的地理气候资源是农耕文明诞生的重要条件。

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冬季天气寒冷干燥少雨,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影响,气温高,潮湿多雨,光照充足,降水丰富。高温潮湿的雨热是中国非常优越的气候资源。

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结合良好,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气候因素包括光照、温度和降水,其中降水是一个重要因素。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的变化规律,在古代农业生产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