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太原柳巷古建筑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7-14 00:41   点击:161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太原柳巷古建筑

钟楼街得名于古代钟楼。太原钟楼,建于明代,明中叶曾在傅山的祖父傅霖的倡导下集资重修。钟楼,分台基和楼阁两个部分,上部楼阁高三层五丈,重檐宏甍,椽拱飞扬,十字结顶。

楼阁中高悬巨钟一口,高达丈余,重千余斤。古时钟楼玲珑娟秀,与鼓楼巍峨雄宏,毗邻而存,每逢清晨日暮报时,钟发出的鼓之声,互为条件,联珠壁合,声响远传,达及十余里,是全城市民的计时依托。随着时间的推移与长期的使用,年久失修,钟楼颓废残败,遂被拆除,踪迹全无。

民国20年(1931年),在其旧址辟建了“斌记五金行”。太原沦陷后,“斌记五金行”,濒临破产,迁出。行址辟为“同仁医院”。1956年,经中商部批准,将上海中华路鸿运楼酒菜馆搬迁太原,在同仁医院旧址基础上,改建“上海饭店”。上海饭店为仿明代建筑,古典楼阁,烹制香酥鸡、干烧鱼、咕老肉、蟹壳黄等拿手南味名菜,如今尤存,饮誉三晋。

二、柳巷-晋祠-山西博物馆

一天行程还是有些紧张(注意避开周一,山西博物院周一闭馆)。 建议当天尽早出发,乘公交车到晋祠公园站,赶到开馆时间早8:00先参观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前面有一大片晋祠公园,是近些年修的园林,就不要在这里消耗时间,直接去晋祠,争取中午出园去山西博物院。

原路返回乘308路公交,大约需要一个多小时到达山西博物院,博物馆晚5点闭馆,从博物馆出来就去柳巷,逛逛步行街,品尝美食。

三、太原柳巷的传说

古柳树的传说

在山东阳谷县境内,有一个村庄,名唤古柳树。据说此庄原名叫大王庄,后改名古柳树,至于如何改的,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呢。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庄内有一姓王的老汉,生来勤劳,耕犁耢耙,耩横耘锄,样样都行。当时正值春耕大忙之季,这日王老汉到庄前犁地。刚犁了几遭,就见打东面走来一人,约四五十岁年纪,衣着锦绸,上前施礼道:“借问老哥,上天打哪儿走啊?”王老汉闻听这话,觉得此人问得蹊跷,以为是疯子,没理会他。又犁了一遭回来,那人却没走,又上前问道:“求老哥指点,上天之路在何方?”王老汉听了,他见地头东南角有棵柳树,看那柳树,树皮苍老,百尺之高,树冠径达数丈,约有百年之龄,树叶很青翠。当下王老汉用手一指那古柳树,说:“那树便是登天之梯。公不可小看了它,昔日前人曾作一歌,歌曰‘上天之路,路艰又险,有缘仙者,古树登天。’足下可从此上天去。”那人看看古树,说道:“多谢老哥指点明路。”便径直朝那古树走去。王老汉也没在意,自去犁地。一遭回来,王老汉心想:“刚才那闲汉哪里去了?”四下里却寻找不见。猛抬头发现那古树之上站着一人,仔细看时,正是刚才那问路之人。看那人爬树如上梯一般毫不费力,忙手搭凉棚看着那人一下一下向上爬,片刻便不见了。王老汉见此情景,大为惊讶,心中暗道:“这古柳树果真能上得天?”又犁罢三遭,看着古树,忽起一个意念:“人都说天上景致很好,与凡间大不相同,却谁也不曾见过,那人上去了,我何不也上去看看?”他也学着刚才那人爬了上去。

后来王老汉从旧路下来,已经过去一百五十多年。停了些天,王老汉知道凡间存身不得,便别了众位乡亲,独自一人又从那古柳树上返回天宫。众人亲眼所见,方知事实,便把“大王庄”改成了“古柳树”以作纪念,一直延用至今。

四、太原柳巷老照片

太原市柳巷首先是有步行一条街,里面有老太原的老鼠Ku元宵很好吃,有稻香村的点心也很好吃,还有许多老太原的古建筑。

五、太原柳巷景点

关于太原人气好去处,本站推荐10个地方,分别是晋祠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太原古县城、蒙山景区、太原动物园、中国煤炭博物馆、太原植物园、柳巷街道、蒙山大佛、纯阳宫

六、太原柳巷游玩攻略

1,小猪查理川式自助烤肉(柳巷店)

2,二两半(柳巷巴黎大街店)

3,巷子泥炉烤肉(开化寺街店)

4,来自星星的韩国年糕火锅(柳巷店)

5,1950西餐厅(钟楼街店)

6,鑫和·居酒屋(铜锣湾店)

7,巫山烤鱼王婆大虾(食品街店)

8,老太原菜馆(钟楼街店)

9,海底捞火锅(铜锣湾店)

10,有拈头成都市井火锅(柳巷铜锣湾店)

七、太原的柳巷到底在哪里

位于太原市迎泽区的柳巷,是太原市目前最繁华的商业街区。柳巷商业街区东起五一路,西至解放路,南至开化寺街,北到府西街,该商业区不仅在太原市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观光价值。

商圈的基本格局是“一轴、五区”,一轴就是南北贯通商业片区的柳巷商业街,四区就是鼓楼街以北,柳巷以西,以食品街为中心的饮食区、桥头街以北,柳巷以东的铜锣湾大型综合商业体、桥头街以南、柳巷以东的自然休闲游玩区一文瀛湖(儿童公园),还有就是鼓楼街和开化寺街中间的集中的小商品区,再就是迎泽大街以北,开化寺以南的酒店商务区,该区域内有五星级的“迎泽宾馆”,有超高层办公其写字楼“盘古一号”。

一、宋代太原城市建设及其商贸活动

北宋初年,为平定北汉政权,完成全国统一,太祖、太宗两朝数次讨伐晋阳,历时十余年之久。攻灭北汉后,宋太宗赵光义焚毁晋阳,“诏壅汾河、晋祠水灌太原,堕其故城”。太平兴国七年( 982 年) ,宋太宗命潘美在汾河以东的唐明镇附近( 今羊市街) 修筑城墙,建设新城,从而奠定了明清乃至今天太原城的基础。

太原在城址迁移之后迅速发展,商贸活动也繁荣起来。这一时期太原城商贸活动的繁荣,首先得益于北宋统治者实行的鼓励商业贸易政策。宋太祖即位后,就下诏减宽商税,发展商业,宋代城市中商业活动因而十分繁荣。太原作为宋朝北部边境的重要城市,自然得风气之先,商业获得了进步和发展。

太原商贸中心的形成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太原商贸集中在城市的南门(开远门)地区,也就是今天大南门一带。

宋代太原城市商贸活动在开远门一带的率先繁荣,是柳巷商业区形成的起步阶段。柳巷此刻还处于太原城东门——朝曦门的附近,“乃是当时并州东门‘朝曦门’内北侧的一条南、北向的小巷,因为种植有不少柳树,取其名为‘柳巷’”。

二、明代太原商业的发展和商业区域的东扩

明代将太原作为九边重镇之一,所谓“京师之安危,常视山西之治乱”,明代统治者十分重视作为山西首府的太原城的建设。洪武三年( 1370年) ,朱元璋第三子朱棡受封晋王,驻守太原,统治山西。鉴于宋代太原城规制较小,在朱棡的授意下,永成侯谢成在洪武九年( 1376 年) 对太原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扩建,在宋代太原城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东、南、北三面进行扩展,在太原城整修扩展的过程中,太原商业中心也开始从宋代的大南门一带向东、北扩展,柳巷、钟楼街一带渐次成为商业区的中心,商贸活动开始活跃。

柳巷地位的提高与晋王府的选址密切相关。由于太原城西紧靠汾河,为了避免水患对王府造成的危害,晋王府选择在远离汾河且地势较高的太原城东位置,紧靠宋代太原城东城墙兴建。

靠近晋王府和诸行政衙署的柳巷、钟楼街一带近水楼台先得月,迅速成为都市商区。这主要表现在为了满足晋王府及周边宗室府邸、行政机构和达官显贵的日用开销,必然要求王府周边有大的商品集散和贸易场所,而当时的商贸中心在晋王府西南部的大南门一带,与王府相距较远。为此,晋王府在王府与大南门商业中心之间设置了一处专为达官贵人服务的商店,即晋府店( 今钟楼街和羊市街的交界处) 。此举将大南门一带与柳巷一带连为一体,将柳巷纳入到大南门一带商业活动的范围中,商业的触角开始向柳巷一带延伸和扩展。

三、清代太原城市布局的变化和柳巷商业区的形成

清代原晋王府周边多被征为军事用地,促使行政衙署、居民建筑和商业、手工业活动向军事用地的西南方,也就是柳巷一带迁移。这样太原城市的商业布局更加集中,从而加速了迎泽门一带的商业区域与明代形成的柳巷、钟楼街一带的商业区域连为一体,东到当时的桥头街,西到在宋代就已比较繁荣的柴市、麻市、羊市一带,南到大南门、米市街一带,北到当时县前街,形成了以柳巷为中心的商业街区雏形。

清代中期是柳巷商业区最终形成时期。道光《阳曲县志》卷二《舆地图下》载,“

省垣民居比栉,铺业麟排,需用繁多,百工之事,终岁无休息时

”,又描述“(大钟) 寺内及东西街货列五都,商贾云集,踞街巷之胜”。当时的柳巷、钟楼街一带,商贾云集,形成了活牛市、羊市、米市、靴巷、帽儿巷等有专门商行分布的街巷。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经营有道的巨商,如乾隆年间阳曲县的巨商王绳中,因经商迅速致富,曾将 100 万两白银献给皇帝,被称为“百万绳中”。

四、近代社会变革与柳巷商业区的发展

近代以来,柳巷商业区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一,外地商贾大量涌入。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整体发展,区域经济联系也日益密切,作为太原城的商业区,柳巷迎来了大量外地商贾。这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天津商人黄厚甫开办的华泰厚服装店,天津乐仁堂药店的太原分店,河北贾氏兄弟创办的双合成糕点店等。特别是 1907 年正太铁路通车之后,太原交通条件获得巨大改善,外地商贾纷至沓来。

第二,经营商品种类繁多。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商品生产的繁荣。这一时期的柳巷商业区一改当年“所为皆日用寻常,无新奇精巧之技”的状况,商业区内经营的商品种类十分丰富。区域内分布有宏顺德、大隆祥、庆记等绸缎庄,大兴茂、志成、福利生、庆华源、履华新、亨升久等鞋店,中华、中德、顺天立等药店,老香村、双合成、六味斋等副食品店,福泰诚等珠宝店。这些商店经营的商品,品种齐全,质量上乘。其中,亨升久鞋店位于靴巷,光绪二十四年( 1898 年) 由寿阳人梁晋亨创办,相传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逃至太原时曾大量购买该店生产的“武备鞋”,并赐名“回京鞋”,亨升久由此生意大振。

第三,商业区功能日益齐备。这一时期,柳巷商业区的功能得到丰富,不再仅是单纯从事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场所,增添了货币信贷、休闲娱乐等多方面的功能,餐饮服务业也大量出现。柳巷饭店、饭铺较多,著名的如清和园、永寿亨、认一力、景胜园等,这些饭店以经营山西面食为主,成为太原市民休闲、会客的重要场所。由于山西票号的发展,近代金融业滥觞于此。柳巷商品经济的繁荣刺激了以货币信贷、资金融通为主要业务的金融业的发展,各类当铺、钱庄大量出现。1902 年,经岑春煊奏准,清政府在活牛市街设立晋泰官钱局,除办理藩库收支外,还办理银钱兑现,也办理一些官商存贷业务。

参考文献:

[1]苏贵君. 城市综合商业街声景观的初步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

[2]康玉庆,宋儒.太原柳巷商业街区的形成与发展[J].太原大学学报,2013,14(02):54-57.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