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评价历史上真正的岳飞?
南宋
周端朝 赞岳飞:志还故疆,为名将第一。
王自忠 赞岳飞:忠、虚心、整、廉、公、定、选能、不贪功、湖湘之民,至今绘其像而视之。
朱熹与门生论岳飞:『问(门生):“岳侯若做事,何如张、韩?” 曰(朱熹):“张、韩所不及,都是他识道理了。” 问(门生):“岳侯以上者,当时有谁?” 曰(朱熹):“次第无人。”』
朱熹赞岳飞:纯忠纯孝,大武大文,岂其孙(武)吴(起)之侣,抑亦伊(尹)吕(尚)之伦。遗憾千秋,未返北巡二帝驾,旷观百代,克绍尼山一圣人。
南宋学者曹彦约称赞岳飞:『若夫智略足以料敌,鉴裁足以用人,纪律严而下不忍怨,粮运竭而众不忍叛,身死八十年,闻风者犹且悦之,其惟岳飞呼!古之所谓名将,不过于此。然而南北分合,应有定时,忠邪生死,应有定数,岂权臣一日所能自为之?哀哉!』
文天祥评价岳飞之一: 『岳先生,我宋之吕尚也。建功树绩,载在史册,千百世后,如见其生。至于笔法,若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尤足见干城之选,而兼文学之长,当吾世谁能及之。 』
文天祥评价岳飞之二(摘录自文天祥给岳飞曾孙岳觌的回信):「惟中兴之初,先武穆王手扶天戈,忠义与日月争光,名在旗常,功在社稷,天报勋劳,克昌厥后,虽百世可知也。」
蒙古元
编著《宋史》的元朝史官对岳飞的评价:『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
明
明太祖朱元璋评价岳飞:纯正不曲,书如其人。
明神宗朱翊钧评价岳飞:咨尔宋忠臣岳飞,精忠贯日,大孝昭天,愤泄靖康之耻,誓清朔漠之师。
明神宗加封岳飞帝号特封为“三界靖魔大帝”,保劫昌运岳武王。
(明)徐珵 赞岳飞:始终以恢复为己任,才与志副,名与实副,南渡以来,一人而已。
清
清康熙题匾岳飞庙,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名垂宇宙
清乾隆题匾岳飞庙:伟列纯忠
清乾隆评价岳飞:惟尔公忠秉性,智勇超伦
清慈禧太后题匾岳飞庙:忠灵未泯
清光绪题匾岳飞庙:百战神威
岳飞生平回顾
二、真实的岳飞是怎样的?
上世纪二十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一套由史学家吕思勉编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白话中国史》。
很快,这本书成为了当时流传最广的中国通史著作。
在这本书中,吕思勉根据《宋史》本纪、《金史》、《文献通考》、《廿二史札记》等资料指出,岳飞,韩世忠这些所谓的抗金名将的本质实际是“军阀”,他们为了自身的兵权而主张抗金,打不过还想打,不利国不利民。
比如,他说岳飞:
“只郾城打一个胜战……郾城以外的战绩,就全是莫须有”。
对于秦桧,却说:
“秦桧一定要跑回来,正是他爱国之处,始终坚持和议,是他有识力、肯负责任之处。”
吕思勉先生为何不简单地采用正史《宋史·岳飞传》的说法,而是费劲地考证半天,得出如此惊世骇俗的结论呢?
大概是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他本人对此叙述不多,不过,我们可以再看一下宋史学家邓广铭的观点。
邓先生指出,宋史中关于岳飞的事情,可以分为三个来源:
1)官方记载——经过秦桧党羽的施压,删掉了一些对岳飞的正面叙事。
2)私人写作
3)岳飞的孙子岳珂写的《鄂王行实编年》——这个资料没经过什么考证,直接就被史官章颖整成了《岳飞传》,放在了《南渡四将传》里。
后来元代修《宋史》,《宋史》里的《岳飞传》几乎就是照着《南渡四将传》里的《岳飞传》抄了一遍。
所以后世关于岳飞的好话,皆源于此。
和正史里有很多对岳飞的恶意抹黑相反,岳珂编了不少关于爷爷的好事。
比如有名的朱仙镇大捷就是岳珂自己编的,那的五百打十万的剧情连某些神剧都不敢演,结果善良的明朝群众还真就在朱仙镇建了座岳飞庙。
所以,如果从尊重事实的角度来看,宋史里的岳飞传显然是不大行的,故吕思勉对宋史《岳飞传》的态度是——全是瞎说。
三、为什么在(中国通史)里面岳飞及一部分历史英雄人物被否认其事迹的真实性?
所谓岳飞的英雄事迹,要看你怎么定义了。要说说岳全传里的英雄事迹,那确实大部分是假的。要说宋史岳飞传里的英雄事迹,疑点确实也不少。但是,你要说岳飞的事迹都是假的,就是矫枉过正了。
要说岳飞的军事能力非常不堪,更是不对了。我一直的观点是,岳飞的军事能力与韩世忠刘琦等在同一层次,都是当时最优秀的军事将领。
四、岳飞是真如史书上说的吗?
看史书,版本很重要。
有记载的岳飞传,有3版
1141年版岳飞传,此时岳飞为逆臣,惨败兵溃;
1206年版岳飞传,此时岳飞为忠臣,主动撤退兵溃
1349年版岳飞传,此时岳飞为无敌版,和评书岳飞传雷同。
儒教喜欢篡改历史,这个在宋朝和明朝尤其严重,严重到了很多赵宋官员,都在”忠臣“和”奸臣“之间徘徊。
儒教作为典型的古墓派,它们推崇的是2000年前的周制---奴隶制度。所以它们经常把古代的大便,篡改成佳肴。
譬如晋朝出土的战国时期魏国汲冢书,《琐语》:
尧之末年,德衰,为舜所囚。
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
舜篡尧位,立丹朱城,俄又夺之。
尧禅位后,为舜王之。舜禅位后,为禹王之。
和大家看到的一片平和,完全的相反,更接近地气。
很多人一不小心,就会被儒教欺骗,把古代的大便,当作佳肴。
看岳家正史岳飞传,得出岳飞是战神,忠烈,拼死要抗金。
看赵宋正史宋史本纪,岳飞惨败兵溃,逆臣,拼死不抗金。
所以,需要脑子和逻辑,来辨别哪个记载为真。
五、除宋史以外有没有写的关于岳飞的书?
《三朝北盟会编》中的《岳侯传》,是最早有关岳飞生平的记载。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录了宋高宗一朝的历史事件,里面也有关于岳飞的记录。
《鄂国金佗稡编》岳飞孙子岳珂所著,是有关岳飞生平最详细的著作。著作中记录了大量岳飞和宋高宗之间的书信往来,研究价值十分高。
《朱子语录》里面记录了一部分朱熹对岳飞的评价。
《金史·完颜纲传》,里面记录了一份金章宗招降吴曦的诏书,其中一句写道“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这算是来自对立方给岳飞的评价。
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写过一部《岳飞传》。
六、最近看史料,据说岳飞麾下12统制,有5位在污蔑他谋反的资料上签了字,为何如此?岳飞不会笼络下属吗?
别逗了。上史料原文。
知情不报,这可是等同谋逆。他们但凡有点智商,也不会在证明岳飞谋反的材料上签字的。这证明的是自己知情,而没有上报。上告谋反的只有一个王俊,而且他是告张宪谋反,而不是岳飞谋反。
秦桧的目的是通过刑讯张宪,牵扯出岳飞。跟用景著牵扯出韩世忠一个套路。
这只是现代的网络谣言而已。
至于没将领为岳飞鸣冤。他们一个个自顾不暇,自己在这场风暴中是生是死都不知道。还敢鸣冤?
象董先,秦桧让汤鹏举去威胁他,让他去作伪证。他知道自己已经成功靠岸,跪下大谢汤鹏举“再生之恩,犹如父母!”
他们一个个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李心传:“天下人冤之”
朱熹:“天下莫敢言”
倒是有那么一两个敢说话的,但都是无关紧要之人,凭他们自己的感觉保岳飞。这种关键将领,哪个敢说话?
比如你的领导平人很好,突然进去了。当朝宰相要整他,你敢去法院说他没事?只有一个泼韩五,刚被岳飞所救,大着胆去质问秦桧。
当然趁机落井下石的人也有,比如有一个边缘角色王辅。直接跑秦桧面前,说他知道岳飞想谋反,他要作证。但是,他算个P啊?这种事能让他一个边缘角色知道?他根本上不了王俊这条证据链的车啊!
但是,秦桧却看到了他的态度。于是,直接升官。
所以,岳飞谋反一罪到最后都没有成立。没有办法临近年底,只能又搬出了半年前被赵构“不报”的逗留一事,然后又捏造了一个指斥罪名。
这两个罪名也都没有成立。逗留之罪,赵构是派了两个大太监全程跟踪的啊。作为最关键的证人,他俩一个都没来作证。指斥罪名,董先又说“不曾这样说过“。
马上过年了,怎么办?凉拌!先斩后奏。
秦桧以小纸赴狱(贴黄小纸,宋代司法制度的最后一环,即《大理寺状》最后一部分。),岳飞被杀。
年后半个月,向赵构上奏,并由六名中书吏修改原案善后。
七、岳飞人物评价,岳飞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本来岳飞早在南宋就被平了反,是朝野公认的忠义之士、国家栋梁、连岳飞的敌人都佩服的英雄。
可是现在有种邪说。它忠奸不分,像岳飞这样的大英雄都能黑白颠倒,说岳飞不该是民族英雄、破坏现在的民族团结。请问,在那段时间,岳飞代表的是汉人,而北方的民族也是以消灭汉族政权杀戮汉人为目标,难道汉人就该引颈受戮任人宰割吗?汉人天生就低人一等吗?岳飞在国破家亡之际,率领士兵重拾斗志,收复故土,让百姓不再颠沛流离,让南宋军民同仇敌忾,团结一心,国家面貌焕然一新,这不是民族英雄是什么?至于是否符合当下的民族政策,管理者实在是过虑了,百姓是分得清的!
岳飞值得成为所有有志之士的偶像。岳飞小时候就以天下为己任,勤学苦练百折不挠,岳母刺字,更是表明决心。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他是中国历史上不可代替的一代名将,他的抗金战争完全是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可是现在却被居心叵测的人肆意诬陷抹黑,无限放大其缺点,无限缩小其优点,忘本如此,称呼其为慕洋犬简直不要太恰当,跪地宁做英美狗,抬头不认中国人。
至于秦桧、赵构之流,岂能跟岳飞相提并论。岳飞是精忠报国,不是忠君报国。赵构不能直观看到岳飞的忠,玩尽帝王心术,最后将岳飞杀害。岳飞是死于功高震主,他最后却没背叛那个皇帝,这是几千年来的悲剧。我希望能从中汲取教训……忠君思想荼毒天下,害人不浅。这是岳飞的局限所在,面对君主的怀疑,束手就擒,以死明志。多么的可惜!这种家天下的制度才是万恶之源。
金庸通过他的小说勾勒出岳飞的形象,让无数的华人接受了英雄岳飞,并且成为了经典。而现在却有一些小妖小怪,兴风作浪,妄图扰乱视线,迷惑心神,简直是又坏又幼稚可笑。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