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国人物的名和字对应怎么解读?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还是很喜欢三国的姓名字文化的!
字大约在秦末汉初就非常普及了,但是当时更为混乱,有单字的(刘邦字季),也有双字(张良字子房),当然也有很多人是无字的。
到了西汉末东汉初,基本形成姓名(一个字),字(两字)的形式,且非常普及,连武将寒门都有字,基本上传主是都有的,而三国也是如此,在三国,所有的皇帝都有字!(汉代除了开国皇帝基本是没有的)当然也就滋生了丰富多彩的姓名字文化(我自己起的名字)
一般人都字都是有两个字,首字一般是无意义的“子”“公”之类的,或者标志兄弟顺序的“伯”“仲”“叔”“季”,当然,如果有第五个儿子出生,且还是小儿子还可以用“幼”“稚”等字,也可以直接用用别的字,“伯”还可以用“孟”“元”“孔”“大”等字代替,“仲”还可以用“次”等字代替,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想起很多三国人物的字了
字的第二个字很多与名有呼应关系,当然也有大量无关系的,有关系的比如:
张飞答主说过了
袁术可以解释一下,术繁体写作“術”同时有“朮”这个字,后来简化成一个字了,術的本意是道路,此外,所有“行”字旁的字都有这个意思,比如“街”“衢”“衚衕(胡同)”等,所以字“公路”里的“路”字是与“术”呼应的。
臧洪字子源(都与水相关)
公孙瓒字伯珪(美玉)
夏侯玄字太初(道家曰:太初乃万物之本,不可谓不玄)
王经字彦纬(经纬)
张范字公仪(范,模范也,仪,仪表也)
……
此外还有反过来的,字里面的第二个字是固定的,兄弟都用同样的字,而第一个字变化
比如荀彧文若,荀衍休若,荀谌友若几兄弟
荀彧的儿子:长倩,叔倩,曼倩,景倩等
夏侯渊的儿子夏侯七权,马良兄弟“马氏五常”等,还有王昶的儿子们:
王浑,字玄冲,
王深,字道冲,
王湛,字处冲,
王沦,字太冲,
啊!强迫症福利!
此外,常用的固定尾字还有“卿”,如袁涣字曜卿,还有著名的曹芳(字兰卿)
当然整个三国人太多了,说也说不完,大致先写这些啦!还有什么有趣的再回来更~
二、三国人物你都会取什么绰号?
我没有起什么绰号 但我看过很多三国的小说 里面绰号可就多了
人妻曹 关二 刘大耳(或刘大耳朵) 董肥宅 曹魏大嘟嘟(曹真) 东吴大嘟嘟(周瑜)
另外就是在贴吧有见到别人管赵云叫云妹 好像是从什么日本游戏里开的梗 理解不能
三、你认为三国人物里面谁的名字起得好?为什么?
0、
@张佳玮《典论》:昔京师先工有合乡侯东方安世、张公子,常恨不得与之对也。
1、黄耇
《三国志·孙晧传》:有鬼目菜生工人黄耇家,依缘枣树,长丈馀,茎广四寸,厚三分。
2、高玩
《华阳国志》:蜀郡高玩,字伯珍,少受学于太常杜琼,术艺微妙,博闻强识,清尚简素。
3、殷纯
《三国志·先主传》:大司马属殷纯
4、殷模
《三国志·诸葛瑾传》:权又怪校尉殷模,罪至不测。
5、庾纯
《晋书·庾纯传》:庾纯,字谋甫,博学有才义,为世儒宗。
6、樊建
《三国志·诸葛亮传》:亮卒后,稍迁至尚书仆射,代陈祗为尚书令,迁大将军,平台事,而义阳樊建代焉。
7、杨伟
《三国志·曹爽传》:爽参军杨伟为爽陈形势,宜急还,不然将败。
8、郝萌
《英雄记》: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时,布将河内郝萌反,将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诣厅事閤外,同声大呼攻閤,閤坚不得入。
9、羊秘
《献帝传》:督军御史中丞司马懿、侍御史郑浑、羊秘、鲍勋、武周等言……
10、留赞
《吴书》:留赞字正明,会稽长山人。少为郡吏,与黄巾贼帅吴桓战,手斩得桓。
四、为什么三国时期人物的名字用字那么广?
伪命题,同名一抓一大把,连叫做丑的人都能找到文丑、杨丑这些,感觉是爹妈充话费送的。(原本的丑是醜,我只用来吐个槽,别被我误导了。)
连同名同姓随便也能数出十多个。 有个著名的同名同姓的人就是刘岱,演义非要说那是一个人。其他如马忠、曹节、张温、张虎、穆顺、李丰……都是十分明显的两个人。
不仅如此,演义里原来还有很多乌龙,到了毛版被毛宗岗看不过去了,强行给改了。比如著名乌龙人物张虎陈生,网上都查得到,作为黄祖部将被孙策等人杀过一次,等刘备来荆州了,再被刘备杀掉抢了的卢马。龙套没人权。
要说正史,就多得数不过来了。连张苞都出现了三个,其中一个的身份还当过督邮,真有种时空错位感。还有刘禅其中一个儿子叫刘璋,什么心态?
所以你看光历史留名的人就那么多同名甚至同名同姓,更别说广大没登上历史舞台的群众演员了,只是古今流行不同,那时候不流行什么伟啊、健啊、东啊、龙啊(取龙字是什么心态?当然,似乎还是可以取的),有点文化的人喜欢什么昭啊、瑜啊、璋啊这些~~~~
五、猜一个三国时期人物名字,有人知道吗?
张春华,司马懿家的母老虎~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